我对农村教育现状的思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5
因本人生活阅历和目光境界所限,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我是河南省汝阳县偏远山区的农村人,原滋原味的乡下人,很有幸在1988年8月稀里糊涂就考入了洛阳市第三师范(洛宁师范),当时16岁,成为我们生产队第一个不掏钱上学,吃皇粮的公家人,这在当时可是件大事。毕业后豪不犹豫的回到了家乡当上教师,一干快30年了。期间也有不想干教师,想下海经商的念头,但苦于有心无胆只好作罢。大部分师兄师弟或转行或走上领导岗位,或通过招教进城里的学校,唯独我还在梦想开始的地方坚守着,从家到学校短短20多里路,而我却用了30年,现在还在路上。

学校里亲手种下的杨树苗现在已是参天大树,学生走了一茬又一茬,教师们也是来了走了不停轮回着,休憩的石凳显得油光发亮,而唯独不变的是朗朗的读书声,阳光青春的笑脸。是什么值得让我驻守至今,我也说不清楚,只觉得幂幂中有些什么……

我看到的农村教育现状,于我心目中的教育是有差别的,于我理想的教育是越来越远的,苦于力量弱小,无法改变现状,一吐为快。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与城市中小学教育的差别越拉越大。

1、学校硬件差别越来越大

我们上学时的学校不是荒废庙宇就是老旧戏院,甚至是羊圈。下雨时外面大下里面小下,窗户上张着透明胶纸,最大的愿望是晚上上自习能用上电灯,那是最高兴的事,而城市已是窗明几净的教室。当我们农村嘞紧裤带办教育(村村建学校)时,城市已经是高楼大厦,当农村学校也楼房林立时,城市学校已城花园,差距在30年以上。

2、师资力量差距越来越大

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教师是小学毕业教小学初中毕业教初中是普遍现象,高中毕业或大学毕业是稀有人才,城市是中师中专学历,二十世纪末农村教师是中师或大专,城市是大专学历本科,而现在农村教师学历达到国家标准,但是缺编严重,,一个不到2万人口的乡镇缺编教师达50余名,一个县缺编教师1000余名,而城市教师已经是专业化了。

3、农村生源的严重不足与城市超大班额存在

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和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向城市移民的越来越严重,造成大量人口流向城市农村实际居住人口直线下降,学生数量大幅减少,原来一个行政村学生有100多名,甚至还有初中,现在只剩10来多名,大量校舍闲置,教师无法分配到,多以自愿者老师或撤点并校了结。恰恰相反各乡镇中心学校,城市师资资源好的学校,学生人满为患,大班额超大班额时有发生,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农村各行政村学校各年级学生锐减,大量校舍闲置,资源浪费,而城市或资源好的学校各个年级爆满,大班,超大班习以为常,均衡创建时不达标。

4、农村教育手段的单一与城市信息化教学的反差愈明显

农村上世纪教师上课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到现在还是这,几乎没有变化,即使教师外出学习了先进教学手段苦于没有设备作罢,而城市就截然不同,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到投影仪到班班通到多媒体教室到智慧课堂,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效率明显提高。

二、造成农村学校规模变小,生源锐减的原因

1、农村大量劳动力进城务工,部分子女随父母进城上学,加重城市学校负担,部分成了留守儿童,问题少年,学校生源减少,学校资源浪费。

2、农村社区建设,移民搬迁是造成农村学校生源减少,学校规模变小的又一原因。前几年农村社区建设,零散住户集中,方便群众生活,使原居住地人口减少,再加上搞旅游开发,矿业开发,集体移民多起来,这些都是造成原地学生减少,学校资源浪费的原因。

3、农村经济的发展,部分农民富裕起来,渴望高质量的教育来改变命运。随着思想的解放,本身的吃苦耐劳,一部分农民富裕起来,靠打工,出力不是长法,想要有一个根本的转变,孩子好的教育是最好途径,当地的教育不能满足需要,因此转学到城市学校就成了必须。

三、某些国家政策或社会舆论是造成农村教育现状的推手

1、教育的发展归根结底是教师发展,而不应是学校硬件的发展,应处理好它们的关系。2000年前后,我们这里“嘞紧裤带办教育”,村村都集资建校,当时最好的建筑就是学校,受到一致好评,但是国家却取消了中师生,随着生源增加,教师严重不足,盲目从社会上招收大量非师范生和特岗教师从事教育,使教育发展处在很不稳定的境地。非师范生专业不对口,对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一无所知,特岗教师思想不稳定,把教师这个职业作为跳板的比比皆是,不安于现状,教育能搞好吗?

2、教师的地位嘴上喊的响,地位高,待遇好,而实际却恰恰相反。高考优秀学生报教师专业的少之又少,社会上有这样一句笑谈“啥都不会了去当教师”,这是对教师职业的侮辱,另一方面当教师门坎太低,造成鱼龙混杂。

3、教师是一个弱势群体,家长、社会舆论有时压的喘不过气来。教师职业也成了高危行业。家长对学校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安全问题,在学校一有磕磕碰碰或学生打架家长就找学校事,说教师不负责任,老师批评学生重了说不尊重学生人格,略对学生惩戒,就要告教育领导部门,而我们的主管部门为了息事宁人,让教师赔礼道歉,颜面尽失,使教师丧失教书育人的信心与动力。

4、教师的培养于专业发展比学校的硬件发展更为重要

回想如果上世纪末在教师发展和学校校舍建设二选一情况下,是“嘞紧裤带”对教师专业发展上下功夫,情况会是另一番景象。现在是学校校舍很好,设备齐全唯独没有专业教师,代课教师本身应该消亡反而又越多起来。

5、学校的发展在社会经济大潮中迷失了自我

“知识无用论”由社会冲击到学校,上大学到社会上也用不上,不如早点进厂打工,学校明知不是那样但也无能为力,改变不了家长短浅的目光;学校发展中盲目追求具有时代气息,借鉴发达地区教育理念,出现水土不服,或没有持续性,虎头蛇尾昙花一现,不了了之,反而很好用的传统优秀教书育人方法丢失殆尽。条条大道通罗马,只要符合教育规律,不必要照搬它法,否则会“东施效颦”,沦为笑柄。

国家下大力气搞均衡创建,缩小城乡差距,从硬件到软件,从专业教师到理念更新,这是非常正确的,我们这些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更应以此为契机,把好政策落实好 ,既要有教育情怀,又要有底线的坚守,教育不是展览给领导看的,而是让学生终身有用的,是让孩子们精神世界更加精彩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