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伙伴》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1-23
【 #三年级# 导语】《伙伴》是冀教版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感受真情单元选入的一篇发生在猎人马哈多、猎狗、乌鸦三个好伙伴之间的感人故事。他们互相关心,彼此牵挂,很多细节都令人感动。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伙伴》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伙伴》原文

  护林人马哈多养着一只猎狗。

  有一次,他带着猎狗上山巡逻,在一处草丛中,猎狗咬住马哈多的衣角,发出“汪汪”的声音。马哈多向前看去,只见地上躺着一只受了伤的乌鸦。马哈多把受伤的乌鸦带回了家,给它抹药,帮它养伤。乌鸦很快就好了。从此,乌鸦成了马哈多和猎狗的小伙伴。

  马哈多和猎狗外出护林,乌鸦就守在家里。护林回来,乌鸦“哇哇”地叫着迎接他们,日子过得很富有诗意。

  可是,过了不久,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马哈多两天两夜都没见到可爱的猎狗了。他很担心,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像得了一场大病。

  “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马哈多抬头望望乌鸦,那乌鸦也飞出飞进,焦急不安。令马哈多更惊奇的是,乌鸦把他放在院子里的肉一块一块地都叼走了。

  马哈多心里想:“它把肉叼到哪里去了呢?我得弄明白。”

  乌鸦叼着肉在前面飞,马哈多紧紧地在后面追。乌鸦落在一口枯井边,把肉投入井中。马哈多往井里一看,什么都明白了。

  原来,可爱的猎狗掉进枯井,井太深,爬不出来。乌鸦怕它饿死,就一次一次地给它送食物。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伙伴》教案

  一、文本解读

  1、与文字对话

  《伙伴》一文,主要讲述了发生在猎人马哈多和他的伙伴——猎狗和乌鸦之间的故事。要让学生在学文过程中,感受到作为伙伴。他们的互相关心,和对彼此的牵挂。本课应从两方面来把握故事,一是猎人马哈多和猎狗一起救助了一只受伤的乌鸦。(体会伙伴们在一起生活的快乐)二是乌鸦帮猎人马哈多又救助了被困的猎狗。(体会伙伴之间的关心,互助和牵挂)。“伙伴”是理解课文最关键的一个词。让学生从文本中,体会到伙伴间的相互关心和彼此牵挂,并思考,在生活中如何结交朋友,如何和朋友友好相处。

  2、与编者对话

  《伙伴》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以“感受真情”为主题。“理解与关爱”贯穿于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中。《倾斜的伞》一文,让我们感受到我与外公那种爱的传递与延续;是《伙伴》让遇险的猎狗最终获得搭救;《信任》一文中,无人看管的桃林,让我们体验到信任与被信任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感情;《金色的蒲公英》,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使我们理解了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点点滴滴的用心;其实,爱是无处不在的,它使《巨人的花园》盛开美丽的花朵……学习本单元,要让学生透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去品析,其中蕴含着的感情和哲理,用心去体验渗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

  二、教学目标

  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文中5个生字,会写1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讲了关于“伙伴”的哪些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勾画重点语句,情感朗读,来理解课文。

  2、鼓励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谈出自己的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体会伙伴之间的相互关心和彼此牵挂,珍惜伙伴之间的情意,与伙伴友好相处。

  课前准备:预习本课,了解大意,解决生字词,师准备生词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激起引入

  同学们,相信你们都有自己的好伙伴,那你们觉得伙伴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中的伙伴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识记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文中的生字、新词。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认字情况。

  3、师生共同理解“巡逻”,“焦急不安”等词语。

  4、了解学生读文情况。(指名读)

  5、说一说,文中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三、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课文主要写了伙伴之间发生的故事,默读课文,想一想文中谁是谁的伙伴?他们又为自己的伙伴做了些什么事?

  2、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深受感动?画出有关语句说一说

  A、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谈谈感想。(课后练习三的三句话)

  B、如:第4段,抓住重点词语,“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得了大病”等,体会马哈多对猎狗的关心和牵挂。

  3、出示课后练习四的两句话。

  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

  乌鸦叼着肉在前面飞,马哈多紧紧地在后面追。他要去看个究竟。读读这两句话,谈谈体会之后,说一说两个“究竟”的不同含义。

  4、情感朗读。

  四、拓展延伸。

  学习了本课之后,同学们应该更了解“伙伴”的含义了吧,那你觉得伙伴之间应该如何相处。你又是怎样做的?说一说,并写下来。

  五、指导书写。

  1、“抹”右边是“末”而不是“未”。

  2、“叼”字最后一笔是提。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伙伴》教学反思

  《伙伴》是冀教版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感受真情”单元选入的一篇发生在猎人马哈多、猎狗、乌鸦三个好伙伴之间的感人故事。他们互相关心,彼此牵挂,很多细节都令人感动。“感动”是贯穿课文的主旋律。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以“感动”为主线,处处激起学生感动的心弦。从故事引发开去,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如何结交朋友,如何和朋友友好相处。通过我的课堂实践,我觉得这堂课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有成功的经验,也有许多的不足。现将这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多种形式的读来感悟文本

  课堂上有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有默读,有与小组同学的合作读,有与老师的合作读,有学生的配乐感情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真正的走进了文本,与文本进行了对话。课堂上学生激情的交流着感动。学生经过细致深入的阅读文本,产生了发自内心的感动。当马哈多救助乌鸦时,他们被马哈多对朋友的爱心感动;当看到三好伙伴在一起和睦相处时,他们也感到开心幸福;当猎狗不见了时,他们也为之着急不安;当看到马哈多因为想念猎狗而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时,他们被马哈多对伙伴的真情感动着;当乌鸦为猎狗一次一次的送食物时,他们也感动的落泪。我想,以“感动”为主线贯穿文本的感悟的教学设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为我看到了学生的感动,看到了学生在课堂上激情洋溢的畅谈着自己的感动。

  二、把基础知识融入感悟文本之中

  教学中我设计了两项基础知识的训练,一是词语的理解:富有诗意、焦急不安,都安排在学生谈到这句话时,谈了自己的感动后提出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同时在理解完之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感情读一读这句话,使理解与朗读结合起来,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二是设计了多义词的教学,当学生谈到“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时,顺便出示:“乌鸦叼着肉在前面飞,马哈多紧紧的在后面追。他要去看个究竟。”让学生说一说“究竟在两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初步感知多义词。再让学生举出学习中曾经遇到过的一词多义的现象。达到知识的扩展。课堂实践证明学生能理解多义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不一样的现象,并能和学习生活联系举出例子,效果很好。

  三、扩展延伸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在扩展延伸部分我设计了,听故事说一说什么样的伙伴才是真正的好伙伴;读有关友谊的格言谈自己的理解,作为自己交朋友时的座右铭。读了《伙伴》学生有了对“伙伴”更深一层的理解。这样它就能分辨出谁才是自己的好伙伴,通过看故事,学生从中受到启示。好伙伴不只是在一起玩,在一起笑,真正的好伙伴应该是当朋友有困难时及时帮助。在此基础让学生读出如何交朋友,以及如何与朋友相处的格言会受到更深一层的启示,他们会把这些格言运用到实践中去。

  四、小诗创造收到了学以致用的小练笔作用

  送给好伙伴的诗这一环节,学生非常的喜欢,他们把自己对“伙伴”的理解融入诗中。创造出了“伙伴应该互相关心,伙伴应该互相照应,伙伴应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与好伙伴在一起会很幸福。”这样韵律优美的小诗。这不就是一种创造吗?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的机会,给学生练笔的机会,学生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