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情感栏目《一转成双》?

《一转成双》是一档大型婚姻调解真人秀节目

《一转成双》,最是转身那一刹那的感动。从2013年1月5日播出至今,节目调解了数百对夫妻的矛盾,拯救了超过一半嘉宾的婚姻。常言道:宁拆一座庙,不拆一桩婚,就是在告诫我们婚姻的弥足珍贵。

《一转成双》存在的意义,对于已经走进婚姻的人来说,是对于现状的思考和对于岁月静好的珍惜。而对于尚未踏入婚姻的年轻男女来说,更多的是对于未来如何经营好一段婚姻的借鉴。

凡是看过《一转成双》的观众都不难发现,那些在演播室争得面红耳赤,口口声声叫嚣着要离婚的事件背后其实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矛盾。可一旦夫妻双方互不相让,没有一个人肯做出让步,那么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随时会出现。曾经在节目中看过这样一对夫妻,在婚前协议里丈夫曾经答应妻子,如果将来生了孩子,那么一个随父姓一个随母姓。随后他们第一个女儿按照约定随了父姓,可是小儿子出生的那一刻,一切都变了味。当妻子一方办理完一切手续后,丈夫方却开始反悔。尤其是婆婆,死活不同意孙子随了媳妇的姓,认为自己对不起老祖宗,没有尽到延续香火的责任。而丈夫也完全忘了当初的约定,以一副理所应当的强硬态度直指妻子极其家人无理取闹。最后的结果,显而易见的,一对原本恩爱的小夫妻闹到了要离婚的地步。只因为一个姓氏的问题,两个人不顾尚在襁褓之中的小儿子和刚刚六岁的女儿的将来,执意要离婚。

虽然最后在《一转成双》几位软硬兼施的劝说下,妻子选择转身与丈夫和好。但在和好的那一刻,妻子却仍在流泪,认为自己对不起父母。有时候我时常在想,那些在节目中已经原谅了彼此的夫妻,在离开节目后他们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可是这些,我们无从知晓。《一转成双》能做到的,也仅于此。节目组能给予当事人的只有理性的分析和建议,而真正的生活仍旧是要靠自己走下去的。

有人说《一转成双》中的那些矛盾都极其的狗血,甚至负能量满满,不具现实的参考意义。而那些家长里短的事情,谁又有那个闲心愿意去管别人的家事。我只想说,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阳光下,都过得太幸福了。那些不曾曝露在人前的阴暗面,不是我们接触不到就不存在。节目中那些被你无比嫌弃的狗血故事也许就存在在离我们不远的生活中,存在在我们曾熟悉的家庭里。《一转成双》的初衷虽然是挽救婚姻,捍卫爱情。可是我认为其更深刻的意义在于教会你懂得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幸福。

希望看过《一转成双》的男男女女们,不管成婚了也好,抑或是正在热恋,记得珍惜彼此。爱情也好,婚姻也罢,从来都是需要小心呵护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26

《一转成双》是一档大型婚姻问题调解性真人秀综艺节目,也是对于社会群体的一档服务类节目,与情感节目《爱情保卫战》一般,只是一方为解决婚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一方着重于解决男女恋情之间的感情问题,可以说节目模式是“换汤不换药”。节目自2013年开播以来,收视率持续走高,得到越来越多群众的关注,观众反响度也较高,并且在主持人与各位嘉宾的软硬并施、力挽狂澜之后,有半数夫妻婚姻危机得到解救,成功率较高,是该节目可以在多档情感节目中屹立于不倒之地的重要因素。

如今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思想也逐渐更开放,在面对五彩缤纷的花花世界时,婚姻矛盾日益尖锐化,尤其是太多人年轻气盛,一言不合都可踏上离婚之路,婚姻问题已然成为大众最关注问题之一,而《一转成双》就是在时代趋势下诞生的,同时也非常符合大众内心需求。节目模式采用转椅为感情和解的一次机会,在经过专家人士调节之后,夫妻背对背,如果选择原谅对方并希望和好的,便会转身,如果认为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起身离开就是最终答案。而每一次转身,都让我们见证了无数感动,以及责任感与宿命感。

节目定位明确,内容丰富宽广。

节目对象面对社会大众群体,不论身份地域,不论事件大小,不论男女老少,皆可作为诉说者。大到70岁老人,下到新婚不久夫妇,在婚姻中必然少不了摩擦碰撞。正因节目不限社会群体,因此涉及的婚姻问题范围更广,其中不乏有家bao者,婚外事件,财产纠纷事件,婆媳矛盾大战,父母干涉婚姻等各类奇葩事件,“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放在此处也是再恰到不过了。这也决定了该节目内容的丰富多样性,同时也是每个群众个体所关心之事。

节目受众范围广。

既然涉足群体多元化,自然可以赢得各个群体人士关注。婚姻问题是每个人的人生大事,无论男女,都会或早或迟步入婚姻生活中,对于节目中暴露出的尖锐矛盾,即使不是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也是身边人们的真实写照,而且这些问题也难免之后不会在自己身上发生,这便极易引起观众共鸣了。况且节目为观众呈现出一个个情感故事,无论是年老,还是各种状态下的恋人,几乎都可以有效消化,作为人们饭后的谈论话题都是不错的。

节目主旨意义正能量,具有现实意义。

节目秉承"拯救婚姻,捍卫爱情"为主旨,一方面意在拯救冲动下不理智的当事人,另一方面也是对于广大社会群体的警示,每一段婚姻都是来之不易的,每一个枕边人更是不知上辈子修了多少福分才得以走到一起的。对于婚姻问题我们要理性看待,要学习老一辈人对待婚姻的态度,非常具有哲理性,有人说“我们老一辈人的鞋子坏了之后想到的是修补,而你们这一代年轻人想到的则是直接扔掉”,的确,这个比喻很生动,也具有教育意义。《一转成双》既是众多婚姻中夫妇发现问题的良性节目,同样是对于即将步入婚姻中爱情男女的一种警示。

节目主持人及调解嘉宾观点犀利有看点。

作为一档调解矛盾的情感类综艺节目,主持人与嘉宾可以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主持人主持功底深厚,随机应变能力强,对于节目现场气氛掌控恰到好处。其次,所邀请嘉宾都为情感专家,其中一有专攻女性心理的嘉宾,所有嘉宾对于事件梳理、推进及调和,都非常专业有说服力。最后,不得不说各个嘉宾皆为凡人,难免遇到各种无法接受的人或事,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组团痛批,言语犀利有杀伤力,针针见血,毫不留情,甚至多个嘉宾也会为持有不同意见而大胆争执,但他们依旧保持三观很正的态度进行融合沟通,非常的受教。

总而言之,节目《一转成双》是一档正能量节目,希望无论是身处婚姻中的夫妇,还是正在热恋中的情侣,或者是正在面临婚姻失败、恋爱失败的人儿们,都可以做到“且行且珍惜”,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以正确三观对待婚姻爱情,尽力不留人生遗憾。

第2个回答  2018-11-29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一直日新月异。女性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庭主妇,更多的女性成为事业上的女强人,有了更多的独立性,不再像传统中那样依附于男性。然而因此也出现了很多的婚姻问题和家庭矛盾,所以《一转成双》这类情感类综艺应运而生。

这一类的情感节目颇得中老年人的喜爱,这就不得不去思考背后的原因,由于节目中引起观众共鸣的真实选材、主持人和嘉宾正确的三观、以及专家们独到的见解,使得节目深受观众喜爱。

一、案例选材真实,引起观众共鸣

这些故事和人物都来自我们的现实生活,很多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有时在当事人身上也可以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大多数人选择去看的内容来源于自己的需求,《一转成双》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窗口。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经历婚姻是必不可少的,一段婚姻或许会始于爱情,但是总会出现各种现实的阻挠,于是当初的美好变成血淋淋的现实,婚姻最后归于平凡,当然这只是一部分人。

二、嘉宾和主持人三观颇正

一件事情究竟有没有对错,是很难讲清楚的,很多时候不过是基于一种大众的道德标准。有不少观众看过《奇葩说》,前一段时间这档节目关于某一个辩题争论时提到了对错的问题,节目中指出对和错是没有标准的,只是大家选择的底线和规则不一样。放在节目《一转成双中》同样成立,此时的标准是大众公认的道德标准,现场嘉宾的观点三观很正,在解决问题时,往往旁观者清,旁观者的角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旁观者的三观会促使整个事件的发展。

三、主持人和专家言辞犀利

做节目最怕像一摊死水,看过节目的很多观众大赞主持人的犀利言辞,认为很多时候,主持人对嘉宾错误观点的指责让自己“很解气”。当观众坐在电视机前看到某一案例时,往往对于主持人的愤怒就会有同感,会大赞主持人的言论,此时的主持人似乎是在替观众发声。

在一次录制节目时,当事人提出了过分的言论,主持人直接打断当事的话,并且言辞相当犀利,虽然主持人的行为不太礼貌,但是仍然得到了一批观众的叫好。主持人和专家虽然言辞犀利,但是语言逻辑清晰,不该说的废话基本没有。

对于一件事的评价,大众应该尽力站在客观的角度去分析,但是人又是一个具有情感的生物,很难事事客观,难免会有时情绪表露,但往往这时又更显真实。《一转成双》本身有着极好的用意,想要解决矛盾,促进婚姻和谐。但是对每一件事的评价很难众口一致,总会有着或褒或贬的结论,《一转成双》往往是代表着大部分人的观点的,总会起到一定的教育意义。 

第3个回答  2018-11-25

如果节目是真实的,那这就是一档充满了偏见和非理性的批斗类节目,因为台上的主持人和嘉宾的言辞很多时候都让人感到不适。

如果节目是有剧本找人演的,那么中老年这一大受众群体把它当成一部电视剧来看也不失为生活中的一种趣味,毕竟节目的三观很正。

有一句话叫“清官难断家务”,但是在《一转成双》的家庭纠纷里:第一,我们总能在节目里看到一个无耻甚至嚣张的过错方。第二,制作组真的厉害到总能把矛盾里的人都带到台上来面对面对峙,增加矛盾冲突。第三,再加上犀利的主持人和义愤填膺的三个专家嘉宾助阵,批斗所谓的过错方。这三点原因让这节目总能调动起观众的情绪,让人欲罢不能。

几乎所有的家庭矛盾都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调解双方都有自己的问题,在台上的那短短的时间并不能真的解决什么问题。

但是这些家长里短的事情都是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家庭矛盾在节目里被解剖成血淋淋的样子拿到观众面前,虽然说有人并不屑于这种形式,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人并没有能力想明白和解决事情,所以主持人和嘉宾们用了各种手段让当事人能放下偏执解决问题。在这一层面上,节目组奔着解决事情的态度是很好的。

其实节目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教育意义的,举几个例子说明:

第一,节目一直在坚持反家暴。在好几期节目里,当事人都意识不到家暴是不对的,所以主持人和嘉宾都唇枪舌剑的“怼”那些执迷不悟的当事人,并且看着很解气。

第二,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很多人处理不好婚姻和家庭关系,所以节目中才能看到那么多人去求助主持人和嘉宾们,节目的意义就在于告诉大家如何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怎么和家人相处。

第三,主持人的逻辑能力非常强,总是能一针见血的看到问题的所在,并且不袒护不拖泥带水,虽然方式上有点强硬,有点让人不能接受,但不得不说主持人发现问题的能力还是很强的。

虽然说这个节目一言难尽,很多年轻人并不想让自己的父母来看这些,但是不得不说,这些矛盾冲突就真实的发生在我们身边,如果处理不好家庭和婚姻问题,可能有一天这些事就会发生在我们身上,想想还有点可怕。

第4个回答  2019-02-25

《一转成双》这档节目在我看来就是打着“拯救婚姻,捍卫爱情”的旗号上演着一出出闹剧的所谓“真实的”情感调解类节目。这档节目从播出以来就深受上了年纪的爸爸妈妈们观看,节目虽然说是想要通过在电视节目中调节一个个例来以点及面分析现代整个社会上的家庭幸福问题,传递社会正能量,但是我觉得节目的理念虽然是好的,但是节目播着播着就有了哗众取宠的效果,仅仅是为了收视率而制作,忘记了自己的初衷。

其实,说实话在《一转成双》中播出的很多都是感情生活中的夫妻双方和在他们的生活中出现的第三者。但是看了几期节目之后,我就感受到了强烈的不适感,很多故事都很不真实,都有演戏的成分,虽然有些事情是可能在生活中出现的,但是很多都添加了太多演戏的成分,让人怀疑这档节目的真实性,难免有哗众取宠的嫌疑。当节目仅仅是为了收视率来制作时,这档节目除了吸引观众的眼球就没有了任何意义,更不用说什么宣扬正确的家庭幸福观、传播社会正能量了,连最基本的真实都做不到,有怎么去把握节目制作的核心呢?

再者说,即使这些案例都是真正存在的,那么不免让人想到,这些感情上的问题都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那么仅仅是节目中的几个小时的调解就能够将那么多年的纠葛给理清吗?那么多年都没有解决得了的问题,即使在节目中“一转成双”了,那么也并不能够代表之前的恩恩怨怨情感纠葛就能够一笔勾销了,那么下了节目之后节目的当事人又会有怎样的结局呢?而这些是节目都没有呈现出来的,《一转成双》在乎的我想并不是事实真实的结果而是在节目中最后呈现出来的结果。

在看节目时,总感觉这些故事都太狗血了,很多都已经违反了最基本的道德准则。看到这些的时候我不禁就会想,人们都说“家丑不可外扬”,那么节目中的这些当事人是真的就到了这样一种地步非要上电视上才能调解好自己的婚姻吗?我认为,在中国社会中很少会有这些故事的当事人能够让自己选择站在电视屏幕前向全国的观众去宣扬自己的家丑,因此这档节目的真实性就可想而知。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可能会有人正在面临着电视节目中主人公所在面临的事情,看了这档节目的调解方式也会对自己的婚姻或者是感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一种好的解决思路,也会有人在看了之后反思自己的婚姻生活。但是,归根结底来说,不论节目组想要达到的效果是什么都不应该用虚假的故事和演员来欺骗观众,更不能用编造的故事来哗众取宠骗取收视率。总之,这档节目深受中老年朋友的喜爱,但是真正的内涵却一点都没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