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冈武穴有那些景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0-14
诸葛亮祭东风处——象山寺
象山寺位于武穴市田镇上郭村,背靠阳城山、面向江南的笔架山,寺庙右侧有祭风台,传说是三国时期诸葛亮祭东风的地方;寺外还有守护象山的三个洞窟,即左为祖师洞,右为仙人洞,中为风水洞。这些洞穴均为山体石灰岩在自然风化水蚀的漫长岁月中形成,怪石嶙峋,千姿百态,寺前万里长江自西向东奔流不息,江上帆影渔舟,大小船只来往如梭,景象万千。

龙表山古墓群
表山古墓群位于鸡公岭村细许垸,面积300亩,汉代遗址,部分墓葬的封堆尚存,直径15-30米,高5-10米。北侧可见汉砖墓室,内有通道、耳室、前室、椁室,构成“十”字形,面积10.3平方米。

挂玉山遗址
挂玉山遗址位于武穴西郊下关村,3000平方米,新石器时代遗物有石器、骨器、陶器,石器有斧、铲、饼、环等;骨器有针;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泥质灰陶次之,可辨器形有鼎、罐、豆、瓮、盆、钵等。

汉高祖征英布避兵处
刘季峰即阳城刘主山。清康熙《广济县志》载:“相传汉高祖征英布避兵于此,”清乾隆癸丑《广济县志》加按语说明:《史记、布传》载:“布西与上兵遇蕲西,是沛郡蕲县.后人误以蕲西为蕲春以西,而邑志因之,故称相传,”又民间亦传为东汉光武曾在此避难。

柯家墩遗址
柯家墩遗址位于太平大祝村,面积18200平方米,遗址中的新石器时代遗物,石器有石奔,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夹砂灰陶次之,素面,可辨器形有网坠、鼎等;商、西周遗物以夹砂红陶为主,少量夹砂灰陶,纹饰有绳纹、沟断绳纹、手指纹、回形纹,可辨器形有鬲、罐纺轮、豆把等,鬲足处饰有刻槽。

大法寺镇灵泉洞
灵泉洞:位于武穴市大法寺镇张秀九村、张秀九水库东侧,为一石灰岩天然溶洞,古为广济十景之一。旧《黄州府志》载:“石洞灵泉,在县治(梅川)南六十里山中,有岩穴,广三丈余,有七洞,深二十里,有灵泉。”洞口海拔70米,有泉自洞中流出,传说关云长之子关索曾在此洞用泉水洗伤,立见灵效,故名灵泉洞。

石佛寺王家脑古墓群
王家脑古墓群位于石佛寺蔡启常村,面积25000平方米,汉代古墓遗址,系砖室墓,有单室和带耳室的卷顶结构墓,砖有几何花纹图案,遗物有陶罐、五铢钱、铜剑、铜镜。

楚江锁钥——红色渡口
“红色渡口”在湖北省武穴市(原广济县)境内,它紧靠长江北岸,原来叫老马口渡口,位置在蕲州与田家镇之间,对岸江南是阳新县下山矶渡口。要说这个渡口,不过是万里长江沿岸千百个渡口中的、一般地图上找不到的小渡口。它地处三县偏僻边际,长江流过这里的两岸,山峦叠障,草木葱茏,江面又很狭窄,狭窄之处传说小船只飞摇船桨十八下,就可登上对岸。这一带据说古代就是兵家鏖战的地方,那江岸绝壁上,凿有“楚江锁钥”的大字,古朴遒劲的书法,自然是出自古代身手不凡之辈。

石灰岩溶洞——双善洞
位于山上村笠儿垴西侧,石灰岩溶洞。相传古时有一对仙男仙女常出入此洞,专施善福于人间,故名。洞门高2米,宽约1.5米,上方刻隶书“双善洞”字样。门外石壁8处刻有诗文。据传该洞有18个洞相联

宋时期甘霖寺——又名太子庙
  甘霖寺,又名太子庙,位于武穴办事处大桥村,武穴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该寺始建于北宋时期,相传由大愿禅师主持修建,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以古石碑为记,至今尚存,但有残缺。“天王殿”,供奉弥勒佛及四大天王尊像;“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及阿难、迦叶;“地藏殿”,塑有地藏菩萨像;“观音殿”,上供观音菩萨;“念佛堂”,供有西方三圣,“太子殿”,供有盖天古佛、三宫太子(商朝时期)、樊哙王(西汉时期)、满架銮神(唐朝时期)诸等菩萨及斋堂等。

太平东冲山明月峰——东晋鲍照读书处
位于太平向宕村东冲山明月峰,面积15平方米,传为东晋鲍照读书处。读书台是将花岗岩石凿平而成,座北朝南。台南端有阴刻30厘米见方的“读书台”3字和石砚;台东侧有石亭,现已倒塌,其柱有浮雕蟠龙图案;台后侧有高约5米、宽约7米的沉积岩石6块,状若书本陈列案旁;左后侧即明月峰顶,有1米高、7米见方的石坪,传为当年鲍照踱步远眺处。清代张仁熙、金德嘉等均有诗文以记。

三国时鲁肃屯兵处——鲁肃府
鲁肃府位于田家镇东侧铁船山麓,紧靠长江,据传为三国时鲁肃屯兵处,附近有吴王庙、甘宁庙。

梅川镇西街杨家巷——浴佛井
浴佛井位于梅川镇西街杨家巷内,又名清净井,佛教禅宗四祖道信出生时,用此井水沐浴,故名。

广济千年浴佛井
从修缮一新的东门门楼进去,宽坦的街道变得越来越窄,于是在窄小处,有四五间破落的青砖瓦屋,砖木结构,二层楼式建筑,依稀可辨当年的店铺字号。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