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传统节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1-21
【 #二年级# 导语】《传统节日》这篇识字课文,是以三字经的形式呈现的。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诗歌主要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七夕、中秋节、重阳节来展开。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传统节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传统节日》原文

  春节到,人欢笑,

  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蔡扫。

  过端午,赛龙舟,

  粽香艾香满堂飘。

  七月七,来乞巧,

  牛郎织女会鹊桥。

  过中秋,吃月饼,

  十五圆月当空照。

  重阳节,要敬老,

  踏秋赏菊去登高。

  转眼又是新春到,

  全家团圆真热闹。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传统节日》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传、统、贴、宵、巷、祭、舟、艾、堂、乞、巧、郎、饼、赏”等15个生字,会写“转、贴”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的识记和书写。

  2、流利朗诵并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谈话入新课

  1、小朋友们,春节刚刚过去,你是怎么庆祝春节的呢?(收红包、逛花市、拜年、贴春联……)

  2、小朋友们的节日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像春节这样的在我们国家流传了很久,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学习“传统”二字读音(传:翘舌音;统:后鼻音)。

  二、多种形式读童谣

  1、请学生借助拼音,按照自己的节奏读好课文。

  2、这篇课文是一首童谣(板书),童谣有两个的特点,一是顺口,二是有趣。为什么呢?因为它的语言比较简单,读起来有节奏感,还很押韵哦。所以你们不知不觉地就齐读到一起去了,就是你们不知不觉的齐读就把童谣的特点读出来了。(所以小朋友们刚刚齐读起来啊特别好听)。

  3、齐读。

  4、请生自由练习读。

  5、男女生比赛读:我们班是男生读得好还是女生读得好呢?男女比赛读读看。

  6、小组赛读:一个句号是一句,这篇课文正好有八句,我们有八列小火车,一列读一句,看看那一列小火车开得。

  7、快读:大家都读得很好,现在老师提高难度了可不可以?这次我要加快速度读,你听:春节到……(快速读)。这次还是男女生比赛,但注意要快而不乱,看看男生快还是女生快(读乱了就打住接上重新读)。

  8、慢读:快的读好了,我们还能再升级,怎么升呢?这次我们要读得慢一点。(范读)听出来了吗,老师把每一句后面押韵的字拖一点声,想学吗?(齐读)

  9、数传统节日:这首童谣告诉了我们哪些传统节日?(课件节日变红)重阳之后转眼又到新春,中国人就是这样按照这个顺序在庆祝一个又一个的节日中度过一整年的。

  10、拍手读。

  11、拍桌子读。

  12、同桌对拍读:不仅能拍着桌子读还能跟同桌拍手读呢!可快可慢。

  13、全班同桌拍手读:坐端正,哪一组同桌想上来表演,既然这么多人想来那我们就全班一起这样不快不慢地读。准备好了吗?预备起……

  14、根据部分生字提示读:

  大家拍着手也读得这么好,那我去掉一些字你还会读吗?可以拍着手读哦。

  春节到,_______,贴窗花,_______。

  元宵节,_______,大街小巷_______。

  清明节,_______,_________去祭扫。

  过端午,赛龙舟,______艾香满堂飘。

  七月七,来乞巧,牛郎____________。

  过中秋,吃月饼,________________。

  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________。

  转眼__________,全家团圆真热闹。

  三、识字

  1、补充生字读课文:

  刚刚是那样空着的,老师一变又这样空着了,这次我们拍着桌子,全班再来一遍:

  春节到,人欢笑,______,放鞭炮。

  ____节,看花灯,________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____。

  过端午,赛____,粽子________飘。

  七月七,来____,________会鹊桥。

  过中秋,吃____,十五圆月当空照。

  重阳节,要____,踏秋____去登高。

  ____又是新春到,全家____真____。

  (横线依次出现红色生词)

  2、齐读生词。

  3、生字卡片:

  ①又轻又快拿出字卡,注意叫着它们的名字摆在桌上。

  ②字卡游戏(找生字)。

  4、区分生字结构。

  四、写字

  1、小学语文写字14页,描一个写一个。

  2、“舟”:最后三笔笔顺为“点、横、点”;

  “团”:先写“才”,最后再封口。

  3、《知识与能力训练》23页练习。

【篇三】小学二年级语文《传统节日》教学反思

  《传统节日》这篇识字课文,是以“三字经”的形式呈现的。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诗歌主要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七夕、中秋节、重阳节来展开。

  我预期的设想觉得春节、中秋节这两个节日,同学们学起来应该是很轻松的,正如:想象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就如:春节,对于这个节日的日期知道的孩子寥寥无几,习俗更不用说了,现在每个地方的习俗已经变了很多,所以连春节要干些什么都不知道,就算出示贴对联的图片,孩子们还是不知道,知道的就是放鞭炮,这些是什么原因呢?

  对于春节的知识孩子们都是茫然,更别说其他的节日了。

  我们国家每个节日都要放假,目的就是让人民不要忘记自己母国的重要日子。可是,现在有一种普遍现象,城市里的节日氛围比乡村还要隆重,节日味道更浓,那么在这些偏远地区的孩子,他们不可能随时进城去过节啊,怎么办呢?只能玩着玩着就过了,比如端午,大人们都处于繁忙的季节,能弄几个粽子吃一下就不错,其他的在电视上看看或者玩累了睡了想都没想过,又何来知道习俗呢?

  想到这儿突然觉得心酸,他们大多数的知识就靠老师补给,老师说了,证明他们听过了,回去可以看看电视,翻翻课外书,就这样而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