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都挤破头托关系要进国企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29

我同学,国企部门主任,昨天发年终奖,公司要求拉开档次,他就很苦恼,给我打电话,手下有位老同志,啥也不干事,天天给他怼着干,并以此为乐。我同学一分钱奖金都不想给他,但是,忍了忍,还是平均分了。真是没办法,你少给他一分钱,他敢跟你闹一辈子,你能把他咋样?他敢闹你,你敢跟他闹吗?群众看热闹,上司觉得你哄不住下属,上级评价你不会带队伍,影响的还是你的前途。

谁在国企里混得爽歪歪呢?就是这种混日子的老员工、关系户、佛系青年。上班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任何好处都不能少一点。发福利少他一个苹果,他就能闹翻天。上级管不管?不管。企业又不是我家的,我得罪人干啥呀?!在那些知名的高薪民企私企,别说这种老家伙了,就是过了35岁不给力都成批地辞退。所以,为什么喜欢在国企上班呢?最根本的底层逻辑,就是一辈子安稳,没有后顾之忧。

为什么喜欢在国企上班?主要有几个大逻辑:

【一】安稳。上面的例子,估计在体制内普遍存在吧。体系外的人会说,都什么年代了,还养老呢?现实正是如此,体系内最大的优势,就是给你养老,而且啥好处不能少,退休金还高高的。喜欢国企的人,起码有一半以上属于追求一辈子安稳的人。

【二】底线高,高限也高。底线高,是什么意思呢?全国国企社平工资是6680元,私企社平工资是3618元,国企几乎比私企高二倍。国企就是效益再差,没有发不出工资的,就是贷款也要发工资吧,而且还不低,至少在当地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在有些区域,国企绝对属于高收入群体。高限也高,什么意思呢?你在国企不想混日子,国企的平台巨大,你想干事也是能干出大事的。比如,一些专家劳模,都是全国有名吧。你说你没有野心,哪怕你钻研一项技能,也可能成为技能大师吧,享受很高待遇,更享受很好的荣誉。

【三】福利好。咱们不提过去的福利水平了,老国企人都知道,过去家里都买两台冰箱冰柜,就是因为国企发福利吃不了哇。现在虽然不如以前了,但还是比一般民企要强得多。一年四个大节,那是国家规定要发福利的。平时的文化 体育 娱乐 活动,规定的福利待遇也不会少。别看也不值什么大钱,但是归属感特别强。关键是有的财大气粗的国企至今还分福利房呢,改名叫做政策房,实际就是送你几十万上百万的。你家国企不分房子,不等于别人不分,别人分房子都不张扬,不代表没有。

【四】人文关怀好。私企你请病假那是要扣工资的,国企员工生病住院,组织上要去慰问的,小病2000,大病就3000元,动大手术,几万的困难救助金就直接送上门。各种组织,争先恐后地去关心慰问。你真的不能上班了,组织上会养你一辈子。你孩子找不到工作,组织上也会安排他就业,为了就要安定团结。这都是一些党政工团部门的业绩啊。

【五】安全感强。你在私企,你一个女娃娃,家里人肯定担心你被老板欺负吧,你半夜不回家,家人肯定担心啊。你在国企,就安全多了。有各种监督,一般情况下,不用担心孩子被欺负。

【六】社保好。国企就是再穷,社保绝对按照最高标准交的,好的国企,六险二金,就是一块巨大的福利。举例:北京央企,住房公积金封顶是6680元,企业年金高的每月3000元,补充医疗保险让你大病报销99%。这些可都是真金白银啊。国企退休后养老金一万,私企三四千,你再活到90岁,就是几百万的差距。这难道不是长期福利?

很多人挤破头甚至托关系想进国企,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想进体制内单位,想考公务员,但是你学历不达标,或者没有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哪怕是去事业单位,但是你没有通过事业单位考试, 所以体制内单位唯一可以考虑的,也就只有国企了!

2、国企的好处,相比于体制内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而言,我认为主要在于国企的工资更高。但是,相比工资更高的私企而言,国企的好处又在于工作稳定。所以说, 能在工作稳定和工资高之间有所平衡的话,国企就是最佳选择。

3、进国企有好几种途径,比如你可以通过校园招聘的方式进入国企,你也可以通过劳务派遣的方式进入国企,但是不管通过哪种方式,一旦进入国企,你就是国企人, 不管你是正式员工还是劳务派遣人员,对外你起码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而且 社会 地位也不低。

4、很多人挤破头找关系想进国企,还在于国企和大多数体制内单位一样, 进去相对来说避免容易,但是出去就会比较难! 比如很少有国企领导轻而易举辞退一位正式员工,哪怕是辞退一位工作资历比较久的劳务派遣人员,都很难!

总之,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如果国企没有稳定的工作环境,没有优厚的福利待遇,没有相对较高的 社会 地位,没有相对比较公平的发展环境,谁还会挤破头找关系进国企呢?

说一个我身边的故事吧。

我有一个高中同学,大专学历,他在省会准一线城市的地铁集团,做地铁站设备检修维护工作,属于一线普通员工。

他一个月的薪资是4000+,但是公积金一个月有1800+,社保是按照最高标准买的,年底有年终奖几千块吧。

这个收入水平,在当地只能算中下水平,但是有2点好处是私企给不了的。

1.他在老家三线地级市的市区买了房,月供一千多,他的公积金直接给抵消了房贷压力,他买了房,背了房贷,但是完全没有房贷压力。

2.地铁站属于垄断性国企,他可以在里面干到退休,不用担心裁员问题,也不用担心失业问题,安全感极好。

再来说私企,同等条件下,在私企,大部分公司是不买公积金的,少数买了的也只是几百块象征性买一下,买房的人,要背上房贷压力。

不像在国企,公积金就给你分担了,在私企得自己承担,最重要的是,私企不稳定,随时会面临失业或者短期失业风险,失业期间,经济压力很大。

到了35岁以后,可能会面临中年危机,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真正靠打拼飞黄腾达或者实现奋斗理想的,是少数。

所以,进了国企,相当于拿了一个铁饭碗,一辈子不用担心丢饭碗的问题,当然,这个是垄断性国企,如果是参与市场竞争的国企,还是会有失业风险的。

国企——不需要你吭声,自觉遵守《劳动法》。制度规定你该有的,哪怕你都不知道,也会给你。

私企——你先考虑考虑你敢不敢吭声,咱们再说接下来的。

这跟垄断不垄断没有关系,私人老板只不过是煽动舆论,给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贪婪行为——找借口罢了。

现在他们不垄断,他都不遵守劳动法,你还指望哪天他要是也做大做强形成垄断后,就会“幡然醒悟”反而哭着喊着硬给你《劳动法》上写的东西了?

我一个朋友(暂且称老李吧)年近四十,原来刚毕业在国企上班的,但是觉得国企太安逸了,不想那么年轻就过一眼望到头的日子,而且国企的月薪也不高,才五千多块钱,加上年终奖,一年综合下来也就七八万块钱。

老李也是听他同学说,他同学在私企一年年薪十万,加上年终奖综合下来16万左右,是老李的两倍。老李心想自己当时上大学的时候就比同学学习好,出去混怎么不比他强,就辞了国企的工作,在同学的介绍下进了一家民企。

当时老李的妻子是极力反对的,因为老李妻子也是在国企上班,她是一个追求安稳的人,不想老李去冒险,毕竟外边世界看起来是不错,但是毕竟没有国企稳定。但是老李就觉得自己年轻,说啥也不听妻子的,就直接办了离职手续。

老李刚开始几年在民企做的还算可以吧,但是慢慢的年轻的一茬接着一茬也起来了,老李慢慢感觉到了压力,在公司也有些艰难。关键是公司招聘的小年轻,工资居然很多都比老李的工资还高,找了总经理几次,也没个什么明确的结果,老李很生气,觉得自己的本事远不止于此,为什么在这受气?所以直接辞职了,总经理也没有挽留,离职的很干脆。

老李呢,离职以后突然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在家里闲了几个月在一个猎头的推荐下去了一家规模不大的私企做运营经理。月薪说是20000,但是五险一金一扣,再加上扣税,而且绩效占了很大一部分,6000块钱,每个月到手能有15000就不错了,混来混去还不如原来。

关键是压力很大,随时感觉都有被取代的可能性。都快四十的人了,为了生活,不得不跟年轻人抢饭碗,每天都要坚持学习,上培训课,就是为了不被淘汰,因为 社会 太现实、残酷了。

尤其是疫情期间更加感觉到国企的好处,老李不上班没有收入,而妻子虽然工资低,但即便是不上班还多少还是多少,没有折扣,不用担心下个月不发工资,关键是从来不拖欠。

更让老李苦恼的是,因为夫妻两个人的工作性质完全不一样,妻子周末的时候想的是带着孩子去哪儿玩玩,放松放松,而老李要考虑的是怎么安排学习培训,要么就是加班,跟妻子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所以经常闹矛盾。

还有最现实的是,今年老李的公司效益一般,年终奖也大打折扣,只发了三万多块钱,过年的福利也缩水了不少,只有一千块钱的购物卡。而妻子呢,年终奖比去年多了5000块钱,发了50000,过节福利不仅有购物卡,还有日常生活用品发了很多。妻子直接调侃老李,谁让你非要辞了原来的铁饭碗,让自己现在过得战战兢兢的。

1、国企相对稳定一些,可以称得上是铁饭碗

我一个表弟毕业就进的国企,刚开始只是一个临时工,因为自己踏实努力,小组长很喜欢他,所以在有转正名额的时候直接给了表弟。

表弟也跟企业正式签了合同,算是有了一层保障吧!因为他们厂劳务派遣工人是占了大多数的,工厂旺季很忙的时候直接招聘劳务派遣的工人,如果不忙了也是裁员,把大部分的劳务派遣工人裁掉,而正式签合同的工人不会裁掉,薪资待遇照旧。

所以表弟很珍惜这次机会,在那也干了好几年了,每个月的工资很稳定,即便是厂里效益不好的时候也会有保底工资。

2 、月薪可能不高,但是年终奖很诱人,综合下来不比别人赚的少,关键其他的福利待遇也很好

表弟每个月基本上是在8000-12000之前的月薪,因为他工作也挺累的,相对高一些。这还只是月薪,他的年终奖最多的时候发了奖金十万,咱们一年的工资大部分都比不上他的年终奖,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吸引人的地方。

我对象虽然月薪稍微高一点,但是年终奖就差远了,还不如表弟的一半,所以综合算下来一年的收入还是不如表弟高。这也难怪表弟自己付首付买房子,还自己出钱装修,我婆婆可羡慕了。

另外就是五险一金,他们正式工的标准很高,表弟比我对象上班晚,但是公积金里边存的钱就已经是我对象的1.5倍了,当时我们都是用的公积金贷款买的房子,每个月的房贷压力小多了,这确实是一个隐形的很好的福利。

3 、各方面制度、流程更加规范,让人工作的踏实,压力相对小很多

就拿工资来说,疫情期间表弟没有上班,每个月都会有保底的6000块钱,我呢,每个月只有2000来块钱,好在我很快就正式上班了,恢复了正常的工资。到就一点可以看出国企确实比我们在私企强多了。

另外就是压力没有那么大,更多的看的是资历,一般情况下干的年头越多,工资越高,薪酬倒挂的现象要少的多,而在私企就不一样了。年轻一代一茬接着一茬,招进公司导致年龄大一些的老员工压力越来越大。

就像老李,年近四十了,还要想着怎么培训学习才不会被年青一代甩在后面,压力很大。妻子每个周末想的是如何放松,而老李想的则是学习培训,完全不是一个节奏。容易产生家庭矛盾。

当时刚毕业的时候我也是不听家里人劝告,就是想自己多闯荡闯荡,结果现在越来越想安稳下来,尤其是有了小孩之后,觉得稳定更加的重要。

特殊的一年2020年更加让人觉出来稳定的重要性,所以还在国企的同志们,别总想着外边的世界多精彩,其实很多人很羡慕你的这个饭碗。

“铁饭碗、收入高、福利待遇好”可能是从前,大多数人对国企最直观的第一印象,这也不难解释有“为什么大家都挤破头托关系要进国企呢?”这样的讨论啦![耶]

下面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从工资待遇方面来谈,自己就是2008年入职,也有将近13年工龄了,以自己深切感受来讲,现在像通信行业中的移动、联通、电信,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电力行业的国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烟草公司等一些国企,工资待遇也还可以,但也只是当地平均工资水平,远没有多数人想象的那么多,当然,领导的工资就另当别论啦![呲牙]所以,想挣多高的工资,根本是不现实的,奉劝小伙伴们还是考虑进私企或自主创业!

其次,从进入方式来讲,现在已经正规很多,都是笔试+面试,来择优录取,至于说挤破头拖关系什么的,几乎不存在的,也没有人会为你冒着丢饭碗的风险,最多也只是可以提供些关于企业文化方面的材料,及专业知识方面的题库之类的,主要还是要靠自己所学专业知识是否扎实,复习准备事否充分及临场发挥。

最后,再来谈谈工作强度及福利待遇。现在,中央主推国企改革,多数国企也都施行基础工资+绩效工资的薪资形式,对于员工来说,大锅饭也已打破,也只有努力工作,才能拿到不错的工资,至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状态,是想都不要想。至于福利也只是过年时,工会发点米、面、油而已,权抵每年交的工会会费了[捂脸]。

1.福利好。以前是移动的劳务派遣员工,17年响应国家政策,给我们“转正了”(当然了,和早期的那种正式工待遇还是有差距的)五险一金的缴费比例马上就高了,逢年过节的过节费,生活用品少不了。年终奖也高了一大节。

2.稳定。除了工作稳定(基本上自己不辞职,不犯大错,不会失业。我自己是受不了考核制度和当时的一个直属领导,19年就跳槽了),工资只有早到没有迟到,不像现在这家公司,能准时到都要偷笑。

3.有面子。你跟别人说你在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上班,和在国企上班,自我感觉肯定更好。

4.国企其实挺适合一些有关系的人混日子的。如果家里有钱有门路,自己又没啥本事,在国企呆到退休,不说年轻的时候已经享受各种福利,退休早,退休金又高。

以我高中同学的经历讲述,2013年进去神华宁煤公司,现已改名中国能源集团。他在煤化工公司,刚开始进去每月就能拿5000左右,转正以后又有了各种奖励补贴,最让我羡慕的是每月2000多的公积金。


2016年,行业遭遇危机,整个行业员工薪酬断崖式下滑。但是,他们仅仅是每个月基本工资降低了,公积金依旧是每月2000多。


煤制油项目启动后,花钱如流水,虽说没有投产,但是,他们的节点奖等等都是大几千几千地发。据说,煤制油是国家战略项目,哪怕成本高也没事,因为有国家兜底。这在其他企业是不可想象的,没有利润,哪来的员工工资。

笔者年轻是国企员工,改革开放后下海在私人企业打过工,中年又在外企度过几年,最后回到国企工作到退休。经历各种企业体制,体会甚深。

中国 国企企业规模越大,希望越大。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深化,国企企业的前景将更加美好。

2020年新冠疫情的发生,对一个国家和我们每一个人而言都是一次命运的考验,所有企业在疫情面前不得不有所思考: 未来的企事业如何规划和发展……。

参比私人企业,外企,中国国企将始终是中国企业排头兵。经过四十多年改革深化和发展,中国国企在管理,建制,规划,程序,人才选拔,干部使用等等方方面面进入一个崭新时期。国企企业科学模式和企业效益的整体发挥,已经在特色 社会 主义政治和核心价值制度理论下充分得以全面体现。

私有制和外资企业是今天中国 特色 社会 主义建设发展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企,私有制企业,外资企业将长期成为中国国家发展强大的“三驾马车”。

经过了2020年这场全世界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今后无论什么样性质的企事业都必须认认真真从长计议考虑:企业在今后可能长期被新冠季节性干扰困境中求发展和求生存的思考。

如此,笔者认为:没有一个企业在未来时间是保险柜!!!客观上不可避免要在逆境中生存的企业永远要有一个特殊的标志和特征:

必须走在时间 历史 发展的前面;必须提前制定应对措施和预案,企业准备工作做的越细致,越充分,它们生存和成功机会概率越大。

换句话说:每一个人必须踏踏实实过日子,你想去国企单位混“大锅饭”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其实原因很简单[捂脸]

人家就是等着进国企养老,能托关系的主要不就是家里有钱,要么就是国企子弟。

这两类主都是国企里的“蛀虫”一类的。话虽然有些难听,但是事实就是这样[捂脸]

这种大爷在国企里面还都是不能惹的主,没人管的住他们[捂脸][捂脸]。

现在很多国企一般都是校招和内招,很少 社会 招聘(除了一些专业性很强的企业,然后你又是这方面的大牛。)

国企就是“稳定”但是穷,除了几个大型的垄断性国企,和央企,普通员工收入其实一般,一般在当地的中下水平。领导另外算,这个不好说,有些国企小领导一年都可以挣个百八十万。

一般主动进国企的,都是打算在国企待一辈子的,他们可以干到厂子倒闭,因为他们本身离家里近,而且房子车子都有,所以人家上班很佛系,想上班就来,不想加班也可以,无欲无求。

没人拿他们有办法[捂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