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长荣是唱哪一行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12-05

(唱花脸)尚长荣出生梨园世家,5岁登台,10岁正式拜师学艺。

尚长荣个人简历


尚长荣,上海京剧院演员中国戏剧界首位梅花大奖得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批传承人。曾三次获得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和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中国艺术节优秀表演奖以及文化部“文华表演奖”等。原名尚叔欣。1940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县,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之第三子,当代最负盛名的净角艺术家。开创了架子花脸铜锤唱,铜锤花脸架子演的艺术模式。 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1]  ,曾两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2017年6月18日被授予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戏剧家荣誉称号。

上海戏剧家协会主席、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上海京剧院艺术指导,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2016年12月,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2017年6月,获得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戏剧家荣誉。

    艺术特色

尚长荣工花脸,不仅以侯喜瑞先生为师,学"侯派"架子花脸,而且兼学金少山、裘盛戎创成的"金"、"裘"两派铜锤花脸,所以他在唱做方面都达到高水平。《将相和》的廉颇,是归工铜锤花脸的角色,以唱为主,做当然也很重要,长荣先生演此角色极为传神,刻画人物生动之极。这应该是他兼学"侯"、"裘"两派取得的成就。

尚长荣的表演在注重京剧传统手法的同时与现代文化意识有机融合,强调以京剧固有的表现手法和技法刻画人物,表现情感,注重心理体验,力求把握情感的细微之处,并通过严格的规范化的技法表现出来。他有一副训练有素的好嗓子,唱功吃重的“铜锤戏”和做表繁难的“架子花”均能驾驭,形成了极富个人特色的表演风格。

2.代表剧目

代表剧目:《姚刚》、《连环套》、《霸王别姬》、《李逵探母》、《黑旋风李逵》、《将相和》、《飞虎山》、《野猪林》、《延安军民》、《张飞敬贤》、《曹操与杨修》、《歧王梦》、《贞观盛事》等。

梨园行有句俗话:千旦百生,一净难求。

舞台下的尚长荣通常戴着鸭舌帽,因为多半是光头。都是为了唱花脸勾脸方便。

唱花脸,除了往脸上抹红、黄、蓝、白、黑,还要穿上胖袄,装上胡子,戴很高很重的头盔。说起来是障碍,实际上要把它用活:比如头盔上珠子的抖动,不是在卖弄,而是揭示人物内心的震颤;水袖也能说话,有的是搅海翻江,有的是轻轻一掸。

所谓“浑身是戏”,就是这样。

直到现在,尚长荣仍觉得,入净角一行,是命中注定的。

“我要是贴片子(唱旦角),就8个字,不堪入目,惨不忍睹!”尚长荣大笑。他平时说话慢条斯理,唯有大笑时,带着一腔花脸的豪气干云。

他的性格,和父亲尚小云很不同。

作为“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素以耿直刚烈闻名。看到舞台上有人懈怠、不敬业——戏曲界叫“泡汤”,就要发火。1938年,尚小云开办了荣春社科班,教育极为严苛,如果学生在台上无故出错,回到后台,就会被师父扇嘴巴。

1940年,尚小云已年届四十。在第二子尚长麟生下8年之后,才得了个老疙瘩儿子尚长荣,视为掌上明珠。

《曹操与杨修》讲述了曹操赤壁兵败,求贤纳士,名士杨修为曹操重用,却终因曹操的多疑与重权、杨修的聪明与自负而酿成悲剧。

在戏剧舞台上,曹操是个“熟脸”。舞台上的三国戏,蓝本都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小说非常精彩,但在曹操的定位上,只要曹操出现,就是国贼、奸雄,永远一张‘大白脸’,上场一端肩膀,奸诈地嘿嘿一笑。

京剧总是老戏老演,老演老戏,就不能有点新进步?

为了进入角色,尚长荣读《曹操文集》,看曹操颁发的政令、军令,吟诵曹操的《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他发现了一个更为复杂的曹操:有雄才大略,也有阴狠奸诈;被“伟大”缠绕,也被“阴谋”束缚。

为了演活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曹操,尚长荣大胆地给曹丞相“美了容”:面上的‘冷白’改成了‘暖白’,炭条眉改成剑眉,三角眼改成一个圆眼窝,原来的唇上痣似乎是媒婆痣,就把它挪到了眉上一颗朱砂痣。这些都是‘微调’,不颠覆曹丞相的形象,只是丰富了、完善了。

仅仅是一个“笑”,尚长荣就设计了七八种,冷笑、阴笑、怒笑、喷笑、由笑转哭……那时他每天抱着录音机,对着镜子琢磨,嘿嘿哈哈地练。外面行人一听都说,上海京剧院里头可能住了一个疯子,犯了精神病。

当时,他上海、西安两头跑,住的宿舍又小又闷:一推开门,热浪袭人。敞开窗户通风,蚊子就飞起来,把尚长荣咬得不亦乐乎。他写了个顺口溜:热浪袭人,汗流满面;屋似烘箱,心烦意乱;求索艺术,忍苦实干;功成之日,体重减半。

这样的日子,尚长荣过了5个月,体重减半没有实现,但戏大获成功。1988年12月13日,《曹操与杨修》赴天津参加全国新剧目汇演,一炮打响。谢幕时,曹操与杨修一改剧中的剑拔弩张,在流行歌曲的伴奏中,向观众鞠躬致谢。

“我和言兴朋,曹操与杨修哭了,观众哭了,专家们在研讨会上拍案而起,‘我们盼这样的戏盼了多少年了!’”

1991年4月,尚长荣调入上海京剧院,开始了人生的新阶段。

那个千回百转的魏征,开始浮上了心头。

魏征的故事是尚长荣在中学课本里读到的。他被李世民的开明,被贞观之治带来的唐代辉煌所感动。从1981年起,他就在琢磨用京剧表演这段历史。虽然这段历史已被搬上话剧舞台,但京剧尚属空白,创作京剧《贞观盛事》是平地起高楼,没有任何借鉴。

在《贞观盛事》中,尚长荣以花脸行当演绎了一个“妩媚”的文人魏征。

在一片梨花荫下,魏征持酒壶、捧陶碗,从竹篱瓦舍中走出,用花脸从未唱过的、属于才子佳人游龙戏凤的“四平调”,唱了一曲田园牧歌:“翠涛清醇谷米香,陶碗代杯胜金觞。柴门陋室烧火炕,还有个——还有个结发老妻赛新娘。”

《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两出大戏上演后,尚老已经62岁,他申请退休。

这时在新闻界朋友的“忽悠”下,《廉吏于成龙》又上马了。为了剧院自己编排的这出大戏,连排带演就是12年,又是一个大满贯。

如今,年至耄耋的尚长荣,还像年轻人一样精力充沛。虽然不再演出全本的剧目,但他飞赴各地,演出、讲学、拍电影,乐此不疲。

2013年,在拍摄戏曲电影《廉吏于成龙》后,尚长荣再次“触电”,参与拍摄3D京剧电影《霸王别姬》,在其中饰演西楚霸王。

2014年,《霸王别姬》在美国洛杉矶的杜比剧院首映。40多位奥斯卡评委出席观看,感到非常震惊。此前杜比剧院仅在全球挑选过12部影片举办首映活动。

首映式上中国京剧演员们走过了星光大道,走上了红地毯。西楚霸王和虞姬的海报精美绝伦,灯光璀璨绚丽,长枪短炮”轮番“轰炸”, 5月30日晚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京剧之夜”。

尚长荣坐在底下,戴着眼镜,看着全景声的大片,心里满是自豪。

“现在年龄越大,越要当一个老顽童,一个可亲的老顽童。”

今年国庆期间,“尚长荣三部曲”——《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的“青春版”,集体亮相。作为师父,尚长荣十分严格,一个字、一个音地抠;可一出了场子,就立刻和年轻人打成一片,张罗起请客的事:是涮肉呢,还是桂花腐乳肉?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