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人纪系列针灸篇》笔记之8.足少阴肾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6
肾经的循行路线:

足少阴肾经起于小趾下,斜行于足心涌泉穴的位置,沿内踝后,分出进入足跟,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腘内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长强穴处,穿过脊柱属肾,络膀胱。

直行者:从肾上行,穿过肝和膈肌沿喉咙,到舌根两旁。

分支:从肺中分出,络心,注于胸中,交于手厥阴心包经。

肾位于腰部,在脊柱的两旁左右各一个,肾脏,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藏精是肾的主要生理功能,肾对于精气具有闭藏的作用,肾使精气在体内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生理效应,创造良好的条件,不使精气无故流失,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

肾主水液,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

《素问.逆调论》中说:“肾者水脏,主津液”

正常生理情况下,精液的代谢是通过胃的摄入、脾的运化和输送,肺的宣散和肃降、肾的蒸腾气化,以三焦为通道,输送到全身,经过代谢后的津液则化为汗液,尿液和水排出体外。

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实际上是主宰整个津液代谢,肺脾等内脏对精液的气化,均依赖于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

肾主纳气,纳,是固摄、受纳的意思。

是指肾有受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从而保证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

《难经.四难》说:“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

这个说明了肺的呼吸要保持一定的深度,有赖于肾的纳气作用。

因此,肾的纳气功能正常,则呼吸均匀和调。

如若肾的纳气功能减退,摄纳无权,呼吸就表浅,可出现动则气喘,呼多吸少等病理现象。

肾在志为恐。

恐是人对事物惧怕的一种精神状态,恐与惊相似,惊为不自知,事出突然而受惊,恐为自知,俗称胆怯。

在液为唾,唾为口津,唾液中较稠厚的称为唾,唾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

我们在站桩时就需要舌抵上腭,口中有唾液时就咽下。

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肾主骨生髓的生理功能,肾中的精气充盈则髓海得养脑的发育也就健全,骨的生长发育有赖于骨髓的充盈及其所提供的营养。

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以及老年人的骨质脆弱,容易骨折等,都与肾脏精气不足,骨髓空虚有关。

牙齿的生长与脱落,以肾中精气的盛衰,也密切相关。

其华在发,头发的生长全赖精和血,青壮年时,由于精血充盈则发长而光泽,老年人的精血多虚衰,毛发枯变白而脱落。

这是一个正常的规律,临床上一些人未老先衰,头发枯萎,脱发白发与肾中精气不足和血虚有关。

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耳朵是听觉器官,听觉灵敏度与分辨率的高低,与肾中精气的盈亏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阴,指前阴和后阴,前阴指外生殖器和排尿,后阴指肛门排泄粪便。

尿液的排泄虽然在膀胱,但也依赖于肾的气化才能完成。

粪便的排泄本在大肠,如肾阴不足,可至肠液枯涸而便秘,肾阳虚时则气化无权而致阳虚便秘或者阳虚泄泻。

咸味入肾,多吃伤肾。

肾经的气血流注时间下午5--7点,一共27个穴。

第一个穴涌泉穴:肾经的井穴,属性木,肾是水,水生木,所以涌泉也是肾经的子穴,头顶痛,失眠都可以用涌泉穴。

然谷穴:肾经荥穴,滋阴补肾,清热利湿,舒筋通络。

脑部受到撞击以及脑震荡后然谷穴处会崩起一块青筋,此病人会出现头晕,恶心的现象,可以拿针在软骨上凤血血喷出来之后,病人就会苏醒,如果还有恶心,可以再用冲脉的公孙穴。

太溪穴:肾经的俞穴,属性土,太溪这有个太溪脉,太溪脉能摸到说明这人的肾气还在。

大钟穴:肾经的络穴,虚症实症都可以用

肾经的实症小便排不出来,虚证腰酸背痛。

脚后跟痛,月经不来,配合太溪可调理水肿。

水泉穴:突发足跟痛,用水泉,左(右)病右(左)治法。还可以治疗月经不来。

太溪,大钟,水泉都可以用来治疗足跟痛,肾气不足是引起足跟痛的原因,所以小金油按揉这一块水三角的位置。

照海:八脉交会穴,列缺+照海治疗喉咙问题。

女人固定的每个月都流鼻血(逆经)也用照海。

复溜穴:肾经的经穴,属金,金生水,所以也是肾经的母穴,虚症可以用。

治疗水肿小便不利肚子肿胀腹鼓。

脚冷的可以用关元穴跟复溜穴。

交信穴:阴跷脉的郄穴。治月经,滴漏不止,阴挺。

筑宾穴:阴维脉郄穴,肚脐以下的消炎解毒镇痛用筑宾穴,肚脐以上用曲池穴。

如果一个人说全身上下痒,那就用合谷曲池筑宾三阴交,需要清血就加上血海穴。

阴谷穴:肾经的合穴,属性水,所以是本穴,可泻肺与大肠(金经)之实症,补肝胆(木经)之虚症。

阴谷还是妇科的大穴治疗如:白带异常。

横骨穴:冲脉与足少阴肾经的交会处,从这里开始肾经与冲脉重叠在一起。

近取穴治疝气,五淋,小便不通,小腹满等。

接下来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这些穴位都是任脉旁开1寸

从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到俞府是任脉旁开2寸

这些很少用,大家知道它们属于肾经,大概位置就可以了,不用全部记。

挑几个了解下。

大赫穴:中极穴(任脉会讲到)外开一寸,小腹痛,阴部痛,月经,带下病阴缩睾丸缩到腹部。

四满穴:在大成附近治疗泻痢,腹泻,肠鸣。

中注:在靠近大肠的位置可治疗大肠的问题

肓俞穴:作用:调补肝肾,疏理肠腑。

石关穴:治疗胃的问题

腹通谷穴:治消化不良,一般的胃病。

幽门穴:巨阙穴外开一寸辅助巨阙穴来治心脏闷疼,用了巨阙还会闷疼,就用幽门穴来加强疗效。

神封穴:与步廊穴隔一根肋骨,很多人乳房硬块累积在神封这里,就在肾经上治疗,一开始发现就在天应上灸。

此穴可以治咳逆,乳痈。

灵墟穴:治咳嗽胸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