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河谷战略要地失而复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1
伊犁河谷位于我国的新疆西北部,包括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外伊犁和我国境内的内伊犁两部分。伊犁河谷北、东、南三面环山,背面有西北-东南走向的博罗科努山和科古琴山,中部有乌孙山等横亘。南有东北-西南走向的那拉提山和哈尔可他乌山。这些山脉均为天山山脉的一部分。构成了伊犁河谷“三山夹两谷”的地貌轮廓。从地理上看伊犁河谷位于欧亚大陆的最里出,更离印度洋太平洋的直线距离分别是2500km,3500km。喜马拉雅山脉也阻断了印度洋水汽。太行山脉、贺兰山脉等也使太平洋的水汽很难翻越。然而由于伊犁河谷形成向西开阔的喇叭形谷底,大西洋水汽从此处无高山地势阻隔,可以大量接受来自大西洋的湿润水汽,形成一个超级集雨器,因此伊犁地区降水丰沛。再加上四周高山融雪的补充,这里河网密布,拥有新疆境内最大流量的河流-伊犁河。向西注入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巴尔克什湖。河谷的边缘有高山湖泊-赛里木湖,被形象的称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这里山青水绕,物产丰富。素有“中亚绿洲”,“塞外江南”的称誉。是著名的“新疆羊”和“伊犁马”的故乡。由于资源条件优越,伊犁河谷自古就是西域多个民族的栖息之地。伊犁河谷是我国丝绸之路北线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我国联通中亚各国的前沿支点。辽阔的新疆被绵延的天山分割南北,两地的交通自古以来就很艰难,伊犁通过果子沟连同北疆,通过夏特等古道联通南疆,是除了乌鲁木齐这个天然缺口之外少数不多的重要通道。夏特古道更是在2000年前秦汉和亲公主前往乌孙国所走之路。1775年清乾隆平定准格尔部后,清朝最西统治范围达到了巴尔克什湖,为加强对西域(今新疆)的统治,清政府在伊犁惠远城设置“伊犁将军府”管辖西域各地。并在伊犁河谷设立九城,大规模从内地移民进行屯垦,此时的伊犁为西域地区最大粮食生产基地。供给了整个边疆戍边将士,驻军数量也占到了西域地区一半以上。是整个西域地区的交通枢纽,经济和政治中心。清政府就是以此为基地稳定和统治了整个西域地区。但伊犁这种“喇叭口”西开的地形却不利于防守。1864年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沙俄侵占我国巴尔克什湖以东从包括伊犁地区的大量土地,后续进一步趁清政府无暇顾及侵占伊犁河谷的全部土地。在此危机时刻,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抬棺出征,经过与沙俄艰苦谈判于1881年收复了东部伊犁区域,为我国保留了今天境内的伊犁河谷。但从此,伊犁从新疆核心位置变为边防前线。新疆经济中心、政治中心被迫迁移至迪化(今乌鲁木齐),伊犁也正式退出新疆中心的舞台。如今,伊犁河谷仍以迷人的风景让无数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