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9
问题一:影响护理安全的管理因素包括哪些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有:
(1)护理人员的因素
护士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不严,在工作中不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护理人力资源不足,长期以来由于护士的社会地位低,工作繁重,生活不规律,部分护士不安心本职工作,想方设法换岗或离岗,致使临床护士严重缺编。护士自身综合素质偏低,由于社会对护理工作的偏见及受到环境的影响,医院对护理工作的重视不够,投入较少,使护士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偏少,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导致护士应变能力差,护患之间沟通不良。另外由于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大多是年轻护士,资历浅,临床经验不足,专业知识不扎实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技术操作不娴熟,工作中理论不能联系实践,容易导致操作失误而发生护理差错。
(2)患者因素
护理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及支持。个别病人的不遵医行为、不规范用药或住院期间私自外出,也是造成护理安全事件的因素之一。
(3)物质因素
护理设备是完成护理任务的重要工具,设备器械的性能是否完好,质量是否过关,都会影响护理技术的正常发挥,影响抢救及治疗工作,是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之一。
(4)环境因素
医院的基础设施及布局不当也潜在着不安全因素。如地面过滑导致跌伤,床旁无护拦造成坠床,热水袋使用不当导致烫伤等。环境污染导致院内交叉感染;安全危险品管理制度措施不完善等都是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问题二:护理不安全因素有哪些内容 1 护理不安全因素对护理管理的影响
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不安全因素,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影响患者康复,影响医院在患者和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给医院信誉造成负面影响,甚至造成医疗成本的上升,物质消耗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加重。
所谓安全管理是指为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1],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
1.1 质量监控管理因素
质量管理是对确定达到质量要求所必需的职能和活动的管理,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可能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对护理人员缺乏行之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约束力不强,质量监控措施不力,对患者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以及护理人员不足、医护比例失调等诸多因素,都将出现护理的不安全结果。
1.2 技术因素
主要是指由于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协作能力不强等因素都可能对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特别是随着新技术、新项目大量引进与开发,护理工作中技术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越来越多,不仅对护理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而且可能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方面的风险加大,从而影响护理安全。护士护理缺乏业务知识,工作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或不熟练,与他人配合较差,不重视学习和业务技术培训,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将导致操作失误或操作错误从而发生事故。
1.3 人为因素
主要指由于护理人员素质等原因不能保证满足工作基本要求而给患者造成的不安全因素或隐患。目前,护理专业的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都有较大的提高,如果不能及时地根据技术进步与专业发展的情况进行调查,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合理增加人员数量。
1.4 工作责任心
护士有着特殊的职业内容、规范和行为标准,长期从事繁重的护理工作,重复性的夜班,多重角色负担,以及一些科室岗位设置不合理,超负荷工作,使少数护士身心疲倦,产生厌烦心理和畏难情绪,轻视护士工作,有的甚至希望脱离护理岗位。因此,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对患者态度不好,以致发生医患纠纷,从而给患者带来不安全的后果或不安全因素。
1.5 医源性因素 医护人员的语言、行为不当或过失给患者造成不安全感或不安全结果。这些因素常常是造成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
1.6 用药与设备设施因素
药物配伍不当、给药途径不正确、设备设施使用不当等均可造成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特别是大量使用一次性卫生用品以及大量使用辅助检查设备。
1.7 患者行为管理因素
患者管理是指对那些在躯体上被确定患有疾病个体的管理,而个体因疾病原因而发生身心的变化,与对疾病的认识成正比。护理工作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亲密配合与支持,若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差,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极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烦意乱、忧心忡忡等心理现象。从而不信任医生,怀疑医生诊断有误等因素导致人为的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1.8 管理因素
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业务培训不到位、设备物资管理不善、职业道德教育不够、管理监督不严等因素而影响护理安全组织的管理,这不仅是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主要原因,同时是对患者安全最大的威胁。
2 加强护理不安全因素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2.1 建立统一和完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要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

问题三:影响病人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包括
一 护理人员因素,又包括护士素质不够,责任心差和人力资源不足等方面
二 环境因素 (地面湿滑、无防护栏等)
三 医院设备因素
四 患者和家属因素(患者不配合,家属不协作,知识缺乏,对患者治疗不积极等)
等等

问题四:危害护士执业安全的因素都有什么 危害护士执业安全因素有:1、物理因素。2、化学因素。3、生物因素。防护:1、针刺伤的防护。2、辐射的防护。3、化学危险因素的防护。4、生物危险因素的防护。

问题五: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包括哪些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有:   (1)护理人员的因素   护士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不严,在工作中不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护理人力资源不足,长期以来由于护士的社会地位低,工作繁重,生活不规律,部分护士不安心本职工作,想方设法换岗或离岗,致使临床护士严重缺编。护士自身综合素质偏低,由于社会对护理工作的偏见及受到环境的影响,医院对护理工作的重视不够,投入较少,使护士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偏少,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导致护士应变能力差,护患之间沟通不良。另外由于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大多是年轻护士,资历浅,临床经验不足,专业知识不扎实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技术操作不娴熟,工作中理论不能联系实践,容易导致操作失误而发生护理差错。   (2)患者因素   护理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及支持。个别病人的不遵医行为、不规范用药或住院期间私自外出,也是造成护理安全事件的因素之一。   (3)物质因素   护理设备是完成护理任务的重要工具,设备器械的性能是否完好,质量是否过关,都会影响护理技术的正常发挥,影响抢救及治疗工作,是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之一。   (4)环境因素   医院的基础设施及布局不当也潜在着不安全因素。如地面过滑导致跌伤,床旁无护拦造成坠床,热水袋使用不当导致烫伤等。环境污染导致院内交叉感染;安全危险品管理制度措施不完善等都是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问题六:什么是影响护理职业安全中最常见的职业损伤危险因素 ⑴锐器损伤:锐器损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伤害,调查发现,87.5%的护理人员有锐器损伤的经历,且护理工作量的大小与针刺伤的频率存在一定的关系。锐器损伤后病原微生物侵入是血源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通过锐器损伤传播,其中危害最大的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其次为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BV大量存在于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液中,每毫升血液中有近1亿个病毒微粒。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对针刺伤后的前瞻性研究发现:被HBV污染的针刺伤1次后的感染概率为6%~30%,针刺伤后,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若被带有HCV血液污染的针刺伤后,感染的概率为3%~10%;若被HIV污染的针刺伤后,感染的概率为0.3%~0.5%,至少需要0.1mL的血液。锐器损伤的发生主要与锐器相关的工作行为有关,如抽血、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等;另外,不良的个人操作习惯,如针头使用后重新套上针帽、徒手掰安瓿,也是发生锐器损伤的常见原因。大量临床调查发现,护士是发生针刺伤、感染及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每年发生率为24.0%~35.3%,其中8.2%~18.0%具有感染性。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统计资料显示,截止到2000年底美国医务人员中已有57人明确感染了HIV,48人由皮肤刺伤引发感染,其中护士24人。我国对1075名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866人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80.6%,其中645人是被污染的针头刺伤。   ⑵抗肿瘤药物的危害:护士在化疗药物的准备、注射或处理过程中,可发生一定的职业危害。肿瘤专科护士在抽取瓶装液或打开冷冻粉剂安瓿时,均有肉眼看不到的药液或粉沫溢出,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并且污染环境。研究显示,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畸变率和微核细胞率均较非肿瘤科护士明显增高,淋巴细胞的DNA也有不同程度损伤。将肿瘤科护士的血清作为培养基,培养大鼠胚胎显示胚胎的平均节数、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大鼠胚胎;另有调查显示,肿瘤科护士自然流产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者,且先天性缺陷率高,其不良妊娠结局随接触化疗药物概率的增加而增加。杨惠云等的调查显示,护士职业接触肿瘤药物可导致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月经紊乱、脱发等毒性反应。   ⑶消毒剂的危害:医院是各种病原微生物集聚的地方,护士又是各种消毒剂直接配制与使用者,在器械和环境消毒、护士洗手、治疗、换药等操作中接触的各种消毒剂,都可因其挥发性、腐蚀性、 *** 性而引起接触者过敏、哮喘、接触性皮炎、癌变等。如果人体长期接触高浓度的消毒剂,持续 *** 皮肤黏膜,会导致呼吸道损伤,降低机体免疫力。同时,患者大量应用抗生素,细菌的耐药性随之增加,而这种耐药性已扩展到消毒剂,使消毒剂的使用明显增加,其结果必然使耐药细菌成为医院感染传播的潜在危险因素。在使用含氯的消毒剂时,人对氯气的嗅觉为35mg/L,而在40mg/L环境中停留1小时,可引起中毒。因高浓度含氯消毒剂对呼吸道黏膜和皮肤有较强的 *** 性,过量使用易产生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难以降解的致癌物质危害人体健康。而过氧乙酸具有较强的 *** 性,过量使用可出现恶心、头痛、眼部水肿等。   ⑷介入放射治疗的危害:X线是对人体组织器官、腺体与血细胞损伤较大的放射物质,且具有蓄积性,长期过量的辐射,使人产生乏力、头晕、失眠、食欲缺乏症状,使机体免疫力下降,严重时可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和造血系统损害。介入治疗与传统的X线检查不同,在操作过程中,介入放射工作者长时间暴露于X射线剂量较高的辐射场......>>

问题七:护理安全教育中风险管理四要素是什么? 风险管理的四要素包括:

一、教育:建立完善宣传教育体系,普及安全意识;

二、责任:建立完善安全责任考核体系,坚持重奖重罚;

三、落实:构建有力、有效的责任落实机制,就是要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一系列重要部署决策、各项工作及相应的责任顺利实现传导,确保层层到位;

四、安全:建立完善安全评估体系,提高本质安全。
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

问题八:如何防范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1 护理差错事故正确评估
护理差错事故分为偶发护理差错和意外护理差错事故两种。所谓偶发护理差错是指发生前得以制止或未对患者造成伤害。意外护理差错事故是指因某种原因造成的护理差错事故,给患者带来痛苦或危及生命。护理差错事故可分为五种水平以便于评定:0度水平:虽为给患者实施某种护理操作,一旦实施将会给患者带来危害的护理差错;1度水平:所发生的护理差错未对患者造成伤害,通过观察也不会发生问题;2度水平:因护理差错引起生命体征的异常改变,并给患者带来心理创伤或需要做相关检查;3度水平:因护理差错、事故而需实施治疗,以及需要增加住院日数或就诊次数;4度水平:因事故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难以恢复的伤害;5度水平:因事故造成患者死亡。
2 护理差错事故的相关因素
日本的医疗事故调查委员会提出了SHEL事故分析法。S(软件部分):包括业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H(硬件部分):指护士工作的场所。E:临床环境。L:当事人和他人。根据此事故分析法可有以下相关因素。
2.1 心身耗竭综合征 因心理能量在长期奉献给别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而产生的极度疲惫和感情枯竭为主的综合征。
2.2 社会心理支持不足 长期社会偏见,护理劳动的价值得不到承认和尊重,报酬分工不平,体现不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2.3 缺乏常规的法律知识 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突飞猛进,各种疑难手术的开展,护理任务日渐繁重且责任心强,涉及的法律问题也越来越多。
2.4 护理工作的独立性、盲目性与用药安全性 护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由于长期依附医疗,使得护理的职责范围不清,病房工作又如流水作业,医生开医嘱,护士执行医嘱。
2.5 护理人员的编制 护理临床第一线的护士配备不足,新护士不熟悉医院的环境、业务及存在一些不良心理状态;年长护士存在知识更新缓慢,无进修学习机会;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使心理过度疲劳、紧张。有研究表明,过度紧张疲劳使护士身心和免疫系统都受到影响,降低工作质量,使发生差错事故的几率增加。
2.6 护理人员自身的因素 护士在操作时能否严格三查七对及无菌操作原则,纪录文件能否及时准确,真实有效,能否掌握基本理论、技能、新技术、新业务及与医疗相关的社会学,沦落道德等等。
3.1 加强护理工作的自查,发现差错事故及时报告制度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一旦发生差错或事故,应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并逐级上报,共同讨论以引起重视,以防类似差错事故的发生。
3.2 提高护士的各种素质及能力 护士的素质包括医德素质、专业素质、技术素质和身体素质。只有在专业知识水平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才能更好地灵活运用。
3.3 学习相关护理法规,加强职业道德培养 了解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自我护理的指导失误、疏忽大意、侵权行为、渎职护理文件等。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了解患者的权利,自己的权利,有据可依,有法可循。
3.4 调整护理人员身心健康问题 各种流行病学统计表明,职业紧张因素对健康状态和导致疾病两方面都有负性作用。
3.4.1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护士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而无生物规律。研究表明新生儿父母及上夜班的工作者接受能力比较慢,人通常在24h内应保持8h以上的睡眠,睡眠越少越疲劳,将更容易发生差错。同时建议连续夜间工作不能超过两个,若工作后不能一次睡足3h,工作前3h睡眠更重要。
3.4.2 提高承受各种压力的能力,平和心境 护士面对的是患者,对一些来自患者的不快和不满,应积极对待。其中主要方法之一是幽默,幽默能减轻紧张和焦虑,起到发泄愤怒及不满的作用,但应注意场所和环境。
3.5 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 各级护理管理者应尽力为护理......>>

问题九:诊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安全防护有哪些 急诊科护士由于工作性质常暴露于各种职业危险因素中,在各种诊疗活动中容易出现各种职业伤害.提高自身防护意识,重视感染管理,做好安全防护,是预防职业损伤的关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