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豪”刘禹锡――一个微笑面对生活的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6
在浩瀚诗、词的历史长河中,刘禹锡因为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获得“诗豪”美誉,这个“豪”,不仅指诗之“豪”,更多的还是对刘禹锡人之“豪”的赞美!

刘禹锡出身在世代文儒的大家中,性格刚毅、生活乐观,就算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他始终不曾绝望,有着一个斗士的灵魂,隔着一千二百多年的漫漫时空依然惊艳了我们。

自古以来文人和政客并没有明确的划分,而从小天赋秉异的刘禹锡更多了一份“家国情怀”,他的诗词多是抨击时政却又不失仙气,深受广大民众喜爱,贞元9年(793年)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也许由于出言太过狂傲不羁得罪了当朝权贵,便丁忧居家,直到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顺宗即位,这位才情纵意的文豪才真正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发起了历史上有名的“永贞”改革,并成为革新运动的核心人物,但也因此走上了颠簸苦难的人生之路……改革虽然失败,但很多针砭时弊的建议,对于唐代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刘禹锡功不可没。

其实,无论是文人还是政客没有人能跳脱时代的圈子,刘禹锡亦如此,这个豪气的“刺头儿”从“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就让人感觉到他的“感时怀古”却又“不伤春悲秋”的某种心酸的得瑟和骄傲的寂寞。他的一生都在写诗,一生也都在贬,写,再贬,大赦,再写,却从没丢掉自己,这份执着和坚持令今天的我们是否自省呢?

就在革新活动失败后刘禹锡从监察御史贬为连州刺史,之后又被贬为朗州司马,(监察御史:相当于现在最高检察院检察员。刺史:是一个州的一把手,相当于现在市长的职位。在唐朝的时候,司马这个官职的职务就是协助当地的刺史办事,但是更多的只是个虚名而已,没有任何职权。)住所缩小成只放得下一张床和一张桌子,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下了千古名篇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正是这种高洁傲岸、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节操才有了鸿儒畅谈,佛香缕缕、琴声袅袅……闲居生活如此美妙,竟让人怀疑究竟是陋室还是府邸?恐怕也只有如此“豪气”之人才有如此感受。历史上被贬的文人志士很多,或借酒浇愁或软帐良宵或郁郁寡欢,而刘禹锡又有几个呢?从头到尾,他带来的都是满满的正能量!

一、他在别人悲观的地方达观

自古以来“秋天”在文人墨客的眼中似乎总披上了一层“愁纱”,离别愁绪、秋风瑟瑟,芒草凄迷成了永远的主题,刘禹锡却另辟新径,表现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胸襟气魄!这也正是他一生的精神写照,无论身处何种境况,都笑对人生,不屈不挠。

秋词

[ 唐·刘禹锡 ]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二、诗风自然、格律粗切

刘禹锡的诗以清峻、明朗著称,加上他多次贬官南方,(当时,南方是民歌盛行的地方),所以刘禹锡常常收集民间歌谣,学习它的格调进行诗歌创作,如:轻快的民歌体《白鹭儿》,以隐喻方式写自己孤高的情怀,还有一些完全仿照民歌的作品,广为传诵的爱情诗《竹枝词》、朴素自然、清新可爱的《堤上行》、《蹋歌词》、《浪淘沙词》、《西塞山怀古》等,散发着浓郁的民歌生活气息。尤其《竹枝词》(其一)用汉语多谐音这一特点,巧妙而含蓄地把一位少女的迷惘、忐忑和希望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竹枝词二首·其一

唐 ·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三、在时光里感怀伤古

刘禹锡性格豪放,他善写政治色彩的讽刺诗。他的名篇《酬天乐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成为千古绝唱。一次刘禹锡、元稹、韦应物和白居易聚会,约定四人各赋一首金陵怀古的诗。当读到刘禹锡的 《西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白居易赞叹道:“四人探龙骊,刘已获龙珠。剩下皆龙鳞龙爪,有何用?”刘诗独占鳌头!

刘禹锡用唯物主义的思想看待历史兴亡、事物迭代,诗作笔法犀利,富有哲理,留下几多感慨。从《石头城》中也可见一斑。

金陵五题·石头城

[ 唐·刘禹锡 ]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四、诗歌、辞赋、论说文

刘禹锡的山水诗透露出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表现了诗人胸襟宽广、气象壮阔的风格,如“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缭乱碧罗天”(《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再如《望洞庭》在作者笔下洞庭湖和君山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也体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思想气度。

望洞庭

[ 唐·刘禹锡 ]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除诗歌,刘禹锡的辞赋创作亦不可小觑,马积高在其著作《赋史》中评价中唐时期的辞赋家,列柳宗元为首位,韩愈、刘禹锡并列其次,而实际上,刘禹锡本人也是对自己的文章水平颇有自信的,在其《子刘子自传》中他说:“天与所长,不使施 兮。”这里的“所长”指的即是自己的长于文词,而在这“文词”之中当然也包括辞赋在内。在刘禹锡的十一篇辞赋作品当中以《秋声赋》最受后人推崇。由于刘禹锡的辞赋多数创作于贬谪时期,因此怀才不遇便成了其辞赋创作的重要主题,骚怨情怀是其主要的情感寄托,同时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也贯穿始终。此外,除了反映贬谪愁思的作品,其辞赋还有应试科举所作的律赋——《平权衡赋》,怀古伤今的《山阳城赋》,悼亡的《伤往赋》,描写景物风俗的《楚望赋》。作为唐代重要的文学家与哲学家,刘禹锡的诗歌成就较高,故刘禹锡的辞赋创作必然要受到其诗歌创作影响的。许多在其诗歌中描绘的场景画面、表达的情感内容,同样也出现在他的辞赋作品中。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刘禹锡的文章以论说文成就为最大。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具有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

五、飘零的晚年志比金坚

如果说刘禹锡是文学领域的文人骚客,那么他又是政坛的一位末客或者说牺牲品,大和元年,刘禹锡任东都尚书。(尚书:负责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工作)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郎中:掌管少数民族及外国宾客接待工作),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也就是这首诗可能被刘禹锡发到了“朋友圈”,引起了当朝皇上的不满,桌子一拍:“贬!再贬!贬更远!”一直贬到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已进入晚年的刘禹锡还是“轴性”不改,坚强乐观,写了多篇哲学论文,最重要的便是与柳宗元《天说》相呼应的《天论》三篇。包括与大文豪白居易、裴度、韦庄等郊游赋诗,留有《汝洛集》等佳作。会昌二年(842年)病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岁。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葬在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六、日月可鉴的真挚友情令人动容

开朗豁达的刘禹锡用坚强的意志写满生活诗意和人生斗志,屡遭打击却始终不屈,微笑面对生活。他和柳宗元的肝胆相照,留给世人几多感动、几多追思……就算一千年后的今天这份“挚友深情”仍是日月可鉴!

当年刘禹锡因《戏赠看花诸君子》又被贬时,家有八旬老母,此时柳宗元也被贬不久,向朝廷奏书“以播易柳”,免去刘禹锡老母亲长途舟车劳顿之苦,只是柳宗元的性格属于抑郁型的,遭受打击后抑郁寡欢,疾病缠身客死他乡,刘禹锡惊闻“如得狂病”,随即来到柳家料理后事,悲痛写下《重至衡阳伤柳仪曹》寄托哀思,并将挚友年幼之子带回身边悉心扶养,育大成人。

仕途是波折的,友谊是温暖的,在“刘柳”君子之交的身上验证了真正的友情是:春风得意时的相互支持、相互砥砺;天涯沦落时的不离不弃、生死相依。

最后,我补充上一句: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河南洛阳人,所以,我骄傲我是河南人!(特别感谢文献资料,个人观点可以忽视~~)

2017. 献礼伟大祖国68华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