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作用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4
关于 抗 日 战 争 时 期国军“高 级 将 领”牺牲人数,刘国铭主编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军政职官人物志》统计有125名;茅海建主编之《国民党抗战殉国将领》收录有少将以上将领80余位;党德文、杨玉文主编之《抗日战争国民党阵亡将军录》收录有64名国军将领事迹。目前学界尚缺乏精准的统计数据,综合上述材料,粗略估计至少在200名以上。
上述阵亡将领中,军衔较高者多出自杂牌军,如西北军张自忠、川军李家珏牺牲时任集团军总司令。此二人同郝梦龄、陈安宝、唐淮源、佟麟阁、赵登禹、饶国华、王铭章、周复等因被追赠上将,成为军衔最高的国军殉国将领。
至于黄埔系,因资历太浅,抗战初期担任要职者甚少——据国民政府军委会铨叙厅统计,抗战初期经铨叙之正式将官,共有1247人,其中出身黄埔军校者仅92人——直至抗战后期,才逐渐成为师、旅、团级将领的主体。故其殉国将领之较有名者,亦多集中在该级别,如黄梅兴(第264旅旅长)、蔡炳炎(第201旅旅长)、丁炳权(第197师师长)、郑作民(第2军副军长)等。黄埔系阵亡将领平均年龄仅38.4岁,较杂牌军之43.5岁,亦年轻不少。
除“高级将领”外,尤能呈现抗战之艰苦程度者,莫过于中下级军官的伤亡规模。据军委会军政部统计,抗战爆发时,国军中下级军官(上校至少尉),共13.4万人。战时伤亡惨烈,中下级军官每年须补充4.5万人。因牺牲至速,正规军校培育已完全不能满足战争需求,及至1943年军中正式军校出身之将官,已仅剩3758人,余者均来自各种速成班及行伍提拔。
从此中可见一斑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