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乡(云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辖乡)详细资料大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30

凤山乡位于云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城东北部,距县城32公里,省道弥宁公路横穿全境,与镇沅县接壤。全乡总面积520.6平方公里。主要有汉、傣、彝、哈尼族等民族。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凤山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云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人口 :21286人
简介,农业及村经济,财政,资源条件,旅游资源,人文地理,文化教育,新农村建设,地图信息,

简介

辖12个村民委员会,194个村民小组。最高海拔2467米,最低海拔950米,平均海拔1960米。年平均气温20.1℃;年平均降雨量1530毫米。人口民族 2003年末,全镇共有5165户,21286人。农业人口4792户,20582人,非农业人口704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1人。有汉、傣、彝、哈尼族等11种民族,有少数民族人口8513人,占总人口的40%。 凤山乡 凤山乡

农业及村经济

2003年,全镇粮食总产量达725.5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353公斤;实现农业总产值2906万元。甘蔗种植面积7582亩,入榨产量3.26万吨,茶叶种植面积7526亩,其中年内采摘面积5115亩,产量166.2吨;咖啡种植面积719亩,其中年内采摘面积392亩,产量(干豆)84吨;水果种植1053亩,水果产量383.8吨;畜牧业产值707.57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4.35%。

财政

2003年全镇农业经济总收入2728.0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325.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97元。 社会事业 全乡有国小7所,初级中学1所,幼稚园1所。1996年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2002年实现“普实”教育目标:有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12个,已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目标;1994年被省民委、体委评为“云南省少数民族体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资源条件

土地资源 全乡有耕地面积34359亩,其中水田10708亩,雷响田2588亩,旱地20179亩(其中坡度大于25度的耕地13979亩)。人均耕地面积1.67亩。森林资源 全乡林地面积57.67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50.21万亩,占林地面积的87.06%。森林覆盖率64.3%,活立木总蓄积量324.75万立方米(其中商品林蓄积278.2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针叶林、阔叶林两大类,其中速生丰产林思茅松24万亩,占林地面积47.8%。此外还有油杉、大青果冈、桢椿等10多种国家珍贵树种,有珍稀兰花9种,有草乌、蔓京子、茯苓、金银花、杜仲、半夏等植物药材682种。 凤山乡 热区资源 全乡共有热区面积30.32万亩,占全乡面积的38.83%。已开发6.36万亩,仅占21%。 能源和矿产资源 境内澜沧江支流共有大小河流18条,年径流量15亿立方米,理论水能蕴藏量2.7万千瓦,可供开发利用1.3万千瓦(主要是威远江和小黑江水系)。有南板河壮山电站,装机1万千瓦;威远江石老虎电站,装机2×1000千瓦;威远江沙子坡电站,装机2×1500千瓦;威远江石峡墙电站,装机2×1000千瓦;威远江龙潭电站 ,装机2×2000千瓦。矿产资源有岩盐矿、铜、铁、锰、石膏,其中岩盐储量30亿吨,为全县之首,是凤岗盐矿矿区。登海山铜矿,储量38万吨,平均品位1.5%。

旅游资源

有可供开发的芒卡热水河温泉,水温62℃,出水量42公升/秒,水质主要含盐和少量硫磺,距县城16公里;另外计画修建那竜炳森林公园。

人文地理

凤山历史悠久清雍正三年(1725)以前属宣化土司领地,以后属威远厅下辖的宣化乡、高平乡、抱母乡。乾隆三十九年(1774)威远厅属由大寨迁住抱母井竜山脚下,为全厅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光绪六年(1880),威远厅属迁回大寨后仍为宣化、高平、抱母3乡辖区。民国2年(1913)为威远县北区,下辖宣化、高平、海凯乡。民国23年(1934)为景谷县第八期。下辖宣化、高平、海凯乡和抱母镇。民国27年(1938)改称第六期,撤销抱母镇。民国29年(1940)9月30日为凤山区。民国30年(1941)年为凤山乡,下辖7个保。 凤山乡 1949年8月1日成立凤山区临时人民 *** 。1950年1月成立凤山区人民 *** ,下辖8个村 *** 。1952年,村改称乡。1958年5月撤销凤山区,分设凤山、顺海乡人民委员会。1958年10月为凤山人民公社。1961年3月改称凤山区。1970年为凤山人民公社。1984年3月为凤山区。下辖平寨、柏林、芒竜、顺南、南板、文绍、文海、文折、海庆、平田、抱母等12个乡178个自然村。1988年1月改为凤山乡,下辖12个村公所,194个生产合作社,164个自然村。凤山乡是一个汉傣彝族混居乡镇,经多年的发展,傣、彝族人已经被汉族文化慢慢同化,但在这里傣族、彝族的独特风情还是不时可见,每年农历二月,这里都举行彝族、傣族的传统节日“祭龙节”和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及每年4月中旬的“泼水节”。村民最喜爱和最有特色的娱乐方式就是跳笙、彝族对歌,只要有人号召或逢节日,村民就穿上自己喜爱的民族服装,聚集一堂,欢快起舞,整个场面洋溢在欢乐的海洋之中。 凤山乡

文化教育

有镇文化站1个,村组文化室21个,农村业余文艺队3支,基本能满足村民对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需求。 2006学年全乡有国小5所,39个教学班,1531名学生;国中部1所,16个教学班,708名学生。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99.8%,毕业率达100%。九年制义务教育在普及的基础上得到巩固和提升。全乡在集中办学、改善办学条件、最佳化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改革等方面走在其他乡镇学校前列。并加速了教育信息现代化和实验教学普及,现有国中部理、化、生IA类教义各1套;国小部有自然实验I类教义1套,II类教义5套,有计算机60台,语音学习机106台,多媒体教室一间,远程教育接收站一个。学校办公室及所有计算机开通宽频网,师生能共享网路资源。 凤山乡

新农村建设

凤山镇从树立“五种思想”、克服“五种倾向”和正确处理好“六个关系”入手,积极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树立“五种思想”、克服“五种倾向”:一是树立新农村建设的长远思想,克服急功近利、短期行为思想倾向;二是树立从实际出发的思想,克服盲目攀比和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形式主义思想倾向;三是树立通过县(乡)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思想,克服就农村而建设农村的思想倾向;四是树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内外并重的思想,克服和摒弃“在惯的山坡不嫌陡、离土不离乡”的思想倾向;五是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思想,克服“"等、靠”和因循守旧的思想倾向。正确处理好“六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的关系,发挥试点示范带动作用。二是正确处理好 *** 引导和市场配置的关系,建立投入长效机制。以产业作支撑,在全乡大力发展以茶叶、烤菸、甘蔗、畜牧业、蚕桑、林业为主的六大产业,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三是正确处理好农民参与和农民受益的关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结合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公民道德、政策、法律、科技、文化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全体村民素质,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和各项管理制度。四是正确处理好硬体建设与软体建设的关系,做到“软硬兼施”和“两手抓”。五是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人口增长的关系,实现经济、生态环境与人的和谐发展。 凤山乡

地图信息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凤山乡 *** (凤田公路南)

打开百度地图查看详情

反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