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虚白上人序阅读答案附翻译,送虚白上人序阅读答案附翻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6

   送虚白上人序阅读答案附翻译

  送虚白上人序

  高启

  ①余始不欲与佛者游,尝读东坡所作《勤上人诗序》,见其称勤之贤曰:“使勤得列于士大夫之间,必不负欧阳公。”余于是悲士大夫之风坏已久,而喜佛者之有可与游者。

  ②去年春,余客居城西,读书之暇,因往云岩诸峰间,求所谓可与游者,而得虚白上人焉。

  ③虚白形癯而神清,居众中不妄言笑。余始识于剑池之上,固心已贤之矣。入其室,无一物,弊箦折铛,尘埃萧然。寒不暖,衣一衲,饥不饱,粥一盂,而逍遥徜徉,若有余乐者。间出所为诗,则又纡徐怡愉,无急迫穷苦之态,正与其人类。

  ④方春二三月时,云岩之游者盛,巨官要人,车马相属。主者撞钟集众,送迎唯谨,虚白方闭户寂坐如不闻;及余至,则曳败履起从,指幽导胜于长林绝壁之下,日入而后已。余益贤虚白,为之太息而有感焉。近世之士大夫,趋于途者骈然,议于庐者欢然,莫不恶约而愿盈,迭夸而交诋,使虚白袭冠带以齿其列,有肯为之者乎?或以虚白佛者也,佛之道贵静而无私,其能是亦宜耳!余曰:今之佛者无呶呶焉肆荒唐之言者乎?无逐逐焉从造请之役者乎?无高屋广厦以居美女丰食以养者乎?然则虚白之贤不惟过吾徒,又能过其徒矣。余是以乐与之游而不知厌也。

  ⑤今年秋,虚白将东游,来请一言以为赠。余以虚白非有求于世者,岂欲余张之哉?故书所感者如此,一以风乎人,一以省于己,使无或有愧于虚白者而已。

  23从标题看,本文的体裁是 序。(1分)

  24.第①段画线句中的“悲”具体指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5.第③段画线句对于人物形象刻画的作用是 (3分)

  26.对第④段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虚白“闭户寂坐”,对其他事情不闻不何,是为了等候“余”与之同游。

  B.本段由叙到议推进文意,层层深入表现了“余”乐与虚白游而不知厌。

  C.作者列举“佛者”多种劣行,是为了突出虚白上人有“过其徒”的操守。

  D.作者采用对比、反问、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是为了突出白上人之贤。

  27.简析本文的写作意图。(4分)

  参考答案:

  23.(分)赠

  24.(2分)士太夫中无可同游者。(或士大夫之风坏已久以致无同游者)

  25. (3分)通过描写居室环境的简陋(1点)凸现(1点)出人物安贫乐道(1点)的形象。

  26. (2 分)A

  27. (4分)为友人虚白赠别、讽劝世人安贫乐道勿汲汲于谋利图名、 反省自己以修身养性 1点2分,2点3分,3点4分。

  注释 (来源:://shuzhai/gushi/wenyanwen/)

  阅读练习二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正与其人类 类:类别 B.巨官要人,车马相属 属:连缀

  C.其能是亦宜耳 宜:适宜 D.一以省于己 省:反省

  3.下列四组中,全都在个性上体现虚白上人特立独行的一组是( )(3分)

  ①必不负欧阳公 ②居众中不妄言笑

  ③弊箦折铛,尘埃萧然 ④逍遥徜徉,若有余乐

  ⑤闭户寂坐如不闻 ⑥来请一言以为赠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从对佛者的“不喜”与“喜”写起,再写与虚白上人的交往,虽只写一两件平常事,但足以让人窥见虚白上人的高尚品格。

  B.作者认为,现今的士大夫,没有不厌恶贫困的,都希望家中财富充盈,他们的思想行为和“今之佛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与虚白同时代的佛教徒,有忙碌着登门巴结权贵的,有住着高楼大厦享用着美女丰食的,他们和虚白上人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D.在当时士大夫风气已败坏很久的社会环境里,虚白上人安贫乐道的品质是难能可贵的。作者写此赠序,也是为了针砭时弊。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余始识于剑池之上,固心已贤之矣。(3分)

  译:

  (2)余以虚白非有求于世者,岂欲余张之哉?(3分)

  译:

  答案:

  2.(3分)A(类,相似)

  3.(3分)C(①是苏轼称赞勤上人的,⑥跟“特立独行”无关)

  4.(3分)B(应是和虚白上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5.(6分)

  (1)我最初在剑池边认识了他,当时在心里就坚定地认为他是位贤人。(“识于剑池之上”句式1分,“贤”1分,句意通顺1分)

  (2)我认为虚白不是对世人有所求的人,哪里会想让我去宣扬他的名声呢?(“以”1分,“张”1分,句意通顺1分)

  [1]东坡:指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

  [2]欧阳公:指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

  [3]云岩:指苏州虎丘山,山上有云岩寺。

  [4]剑池:在虎丘山上。

  [5]弊箦(zé)破旧的竹席。折铛(chēng):断了腿的锅。

  [6]衲:僧衣。

  [7]相属:相连接。

  [8]太息:叹息。

  [9]骈然:两两相对的样子。

  [10]约:穷困。

  [11]迭夸:轮流夸耀。交诋:相互诋毁。

  [12]呶呶(náo):唠唠叨叨的样子。

  [13]逐逐:必须得到的样子。

  [14]风:同“讽”,讽劝。

  【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当初不想跟佛教徒交往,曾经读苏东坡所写的《勤上人诗序》,看见他称赞惠勤的贤明说:“假如他能够排列在士大夫中而积极追求功名,他一定不会辜负欧阳公。”我于是悲叹士大夫的风气已经败坏很久,对有值得与之交往的佛教徒这件事感到高兴。

  去年春天,我寄居在苏州城西,读书之余,就到虎丘山的云岩寺,寻找所说的值得与之交往的僧人,因而在那里遇见了虚白上人。

  虚白形体消瘦,心神清朗,在众人之中不苟言笑。我最初在虎丘山的剑池边认识了他,当时在心里就坚定地认为他是位贤人。进入他住的房间,没有一件多余的东西,只有破旧的竹席,断了腿的锅,异常简陋冷清。天冷也不求穿的暖和,只穿一件僧衣,饿了也不求吃饱,只喝一碗稀粥,却优游自得,安闲自在,快乐得很。有时候拿出他写的诗(来看),他的诗写得文辞委婉舒缓,表达出和悦愉快的心情,丝毫没有紧迫的不如意不得志的情感,正好和他这个人相似。

  正当春天二三月的时候,云岩寺里游人众多,达官贵人,车马相连。寺中住持敲钟 *** 众僧送往迎来,唯恐招待不周,而虚白正关起门 *** 像没听到一样。等我们到了,就穿着破鞋子起身陪着我们,在长林绝壁之下给我们介绍这儿的景观,一直到太阳下山才结束。我越发认为虚白是位贤士,为他叹息而有所感慨。现在的士大夫们,在路上追逐利益的接连不断,在家里谈论利益的兴高采烈,没有不厌恶贫困的,都希望财富充盈,聚在一起,不是轮流夸耀,就是相互诋毁,如果让虚白上人穿戴上冠袍,和士大夫们同列,那么虚白上人肯做那些士大夫所做的事吗?有人也许会认为,虚白是个佛教徒,而佛道是崇尚清静无私的,他这样做是很适宜的。我说,现今的佛教徒,难道就没有唠唠叨叨放纵地说着荒唐话的吗?难道就没有忙忙碌碌登门拜访巴结权贵的吗?难道就没有住着高楼大厦享用着美女丰食的吗?这样看来,虚白的贤能不只是超过我们这些人,而且又能超过那些人了。我所以很乐意跟他交往并且从不感到满足。

  今年秋天,虚白将到东边游历,请我为他写些文字作为赠序。我认为虚白不是对世人有所求的人,哪里会想让我去宣扬他的名声呢?所以写下这样的感想,一方面用来讽劝世人,一方面用来反省自己,让自己无愧于虚白上人罢了。

  赏析

  此文选自《高青丘集·凫藻集》卷三,上人是对僧人的敬称。文章是高启给友人虚白上人的赠序。作者笔下的虚白上人,品德高尚,才能出众。他安贫乐道,具有独立的人格,对达官贵人不屑一顾,而对志同道合的友人却是招待唯恐不周。而这一切,又是放在当时士大夫世风日坏,僧风日败的社会环境中来写的,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然,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不仅赠给虚白上人,而且也为了“风乎人”、“省于己”,是为了针砭时弊而作的。

文言文翻译

汉书原文及翻译

宋史·蒲宗盂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魏书·杨大眼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侯蒙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阅读答案附赏析

三国志·朱桓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 李显忠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南史·顾越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陈书·任忠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新唐书·魏知古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