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12.重庆医科大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8
1、大学简介

重庆医科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站单位,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

学校有袁家岗和缙云2个校区,校园总面积2650亩,其中缙云校区占地2100余亩;设有研究生院和21个学院(系),36个本科专业。学校有国家级、省部级研究机构44个;有9所直属附属医院、2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和24所教学医院。

2、大学历史

重庆医科大学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而成,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教育部、重庆市《部市战略合作协议》确定学校为重点建设大学。

3、师生组成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5671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6529人,本科生18587人,留学生555人。学校具有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港澳台学生和外国留学生资格。

学校有专任教师32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2000余人,博士生导师371人,硕士生导师1699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外聘)、海外高层次人才、长江、杰青等国家级人才逾50人,省部级各类人才470余人。现有7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站博士后规模达到227人。

4、强势 学科 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 临床医学、医学检验、药学、护理学;

省级特色专业: 临床医学、医学检验、预防医学、药学、口腔医学、护理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中医学;

国家级重点学科: 内科学(传染病)、儿科学、神经病学、临床检验诊断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护理学;

毕业研究生就职于医院的比例为85.90%, 本科毕业生就职于医院的比例为 74.15%。

5、就业情况

2019届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为 86.22%。其中,毕业研究生年终就业率为 94.06%,本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为 82.63%,专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为 100%。

6、升学流向

2019届毕业生升学人数为 1626 人,升学率为 27.45%。其中,博士毕业生升学 3 人,升学率 2.03%;硕士毕业生升学 132 人,升学率为 8.24%;本科毕业生升学 1468 人,升学率为 35.83%;专科毕业生升学 23 人,升学率为 31.08%。

7、毕业薪酬

2019届毕业研究生月平均薪资为6824人,本科毕业生月平均薪资为 4343 元。

8、转专业

学生申请转出时,按学生所在专业第一学年的必修课平均成绩进行排序,排名前25%具有申请转专业资格。且 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转专业: 道德品质良好,在校期间未受过任何处分(或处理);第一学年必修课程正考考核成绩在及格以上;经学校考核,证明学生确有专长,转专业更能发挥其专长者;经学校认定确有某种特殊困难,不转专业则无法继续学习者;因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隐瞒既往病史者除外),经校医院检查证明确实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其它专业学习者;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申请转专业:

(一)新生入学未满一学年者;

(二)由招生时所在生源省的下一批次录取专业转入上一批次,由低学

历层次转为高学历层次的;

(三)招生时确定为委培、定向生的;

(四)招生时有特殊要求的提前批录取的学生,一般不予转专业;

(五)招生时国家有明确规定不能转专业的特殊类型专业;

(六)正在休学、保留学籍的学生;

(七)经学校审核认为不适合转专业者;

(八)已经转过一次专业的学生不得再次申请转专业;

(九)患有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的学生,不得申请转入《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文件中规定的可不予录取或不宜就读的相应专

业。

注: 凡报名转入临床医学、儿科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精神医学专业的学生均须参加由学校组织的统一面试,面试成绩占综合成绩的30%。

9、录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