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绝症,常见4种儿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9
癌症≠绝症,常见4种儿癌 孩子罹患癌症,父母一定难以接受。究竟为何会罹患癌症?常见的癌症有哪些? 其实家长可以透过征兆来观察,并且提高警觉。即使有了癌症,只要积极配合治疗,治愈机率远比成人高得多。

小儿癌症多属中胚层或胚胎型癌,偶发占九成以上。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小儿部主治医师刘彦麟表示,通常儿童癌症很早就发病,多与身上少数细胞的某些基因出问题有关,这些基因异常大部分是偶发性,而非遗传因素造成,例如:血液或神经系统的前驱细胞产生病变,可能会在短短几个月或几年内出现肿瘤。以现代进步的科技来说,许多儿童癌症已经能透过分子诊断找出有问题的基因,并且应用于治疗方案的决定,或是长期追踪的评估。

儿童癌症与成人癌症不同,成人多属于上皮癌(占九成以上),例如:身体组织最外层就是上皮,包括大肠癌、肝癌、肺癌等,必须累积很久时间才会发病;儿童癌症当中,则较多属中胚层癌或胚胎型癌,例如:白血病和肉瘤、神经母细胞瘤等。一般来说,白血病占儿童癌症的1/3,脑瘤约为1/5,另有其他各类肿瘤。

延伸阅读:解除冲突地雷!6大教养心理术

刘彦麟医师特别提醒家长们,假如曾养育过、家族中其他小孩、或家长本身小时候曾得到罕见的遗传性癌症(如肾上腺上皮瘤)、多发性或双侧肿瘤(如肾母细胞瘤)、儿童时期罹患成人肿瘤(如甲状腺癌),或是家族成员当中有多人曾罹患相同或类似的癌症,尤其是肉瘤、脑瘤,就要稍为提高警觉。不过也不用太紧张,因为儿童癌症有九成以上是偶发,遗传只占不到一成。如果希望了解子女或本身是否有罹患遗传性癌症的风险,可以主动找小儿血液肿瘤科医师讨论,必要时可转介给基因医学方面的医师或专家,进行遗传咨询。

儿癌早期症状

若家长觉得小朋友有疑似血液或肿瘤的异样,可先找社区小儿科医师做身体评估,包括检查身上的淋巴结、肝脏与脾脏等。一般来说,病菌或病毒感染所引起的颈部淋巴结肿块会在2周内消失,如果经过1~2周的观察或治疗,反应仍不理想,建议应请小儿血液肿瘤科的次专科医师再做进一步评估。究竟家长该如何注意儿癌的早期症状呢?

白血病或骨髓功能下降的症状

血液中某些功能出问题,如果红血球不够,会造成贫血,容易累;白血球不够很容易发烧;假如是血小板不够,较容易出血,皮肤出现紫斑,或轻微碰撞就瘀青。

肿瘤本身引起的症状

若直接看得到,例如:肿瘤长在眼睛(临床相当少见)的视网膜母细胞瘤,一般人在拍照时,闪光灯一闪,照片容易出现红眼,但这类病患因视网膜被肿瘤遮到,照相结果可能呈现白色瞳孔,即白瞳症 (除了肿瘤之外,有时照到视神经,也会出现白色瞳孔),建议万一发现有儿童的照片出现白色的瞳孔,应尽快请眼科医师评估视网膜的情况,找出发生原因。另外,偶而也有肿瘤会长在皮肤上,例如:组织球增生症或神经母细胞瘤,但机率很低。

然而,有很大部分是因肿瘤压迫到神经而出现异常,例如:干扰到神经,小朋友原本学会的动作突然明显退化,像是本来走得好好的,突然不会走路,或本来已经会自己上厕所,也突然不会,这可能因小便神经遭受肿瘤影响所造成。原则上,幼儿发展是持续进步的,假如原本学会又突然不会,家长就要特别注意。

腹部肿瘤

洗澡时都会比较放松,妈咪可摸摸小朋友的肚子,万一怀疑有,会摸得到肿瘤,通常呈现较硬或表面不规则,但也可能只是肠子里的粪便,必要时应带到医院,请医师评估或安排检查。

认识4种常见儿癌

小儿常见的癌症有四种,包括白血病、脑瘤、淋巴瘤和非脑瘤的固态肿瘤四种,以下为家长说明观察的重点。

1白血病(血癌)》以急性淋巴型居多

白血病是一种癌症,小朋友较常罹患的白血病是急性淋巴型白血病,约1/5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从出生到成人,都是由骨髓负责造血,造血干细胞会制造很多血球来供应身体所需,例如:白血球中的淋巴球,会让身体有抵抗力。一般人身上有几十到几百亿个白血球在循环,如果有了问题,出现不正常的持续分裂增生,就会制造出很多异常的白血球,干扰正常骨髓造血及血液的功能,正常人1c.c.血液中含400万~1000万个白血球,白血病病患会增加2倍,甚至更多。

因为白血球不断分裂,会将骨髓结构破坏,让血球制造不出来。好的白血球不足,就会发烧感染;红血球不足,会贫血、疲倦,小朋友嘴唇较白;血小板不足,凝血会出问题,容易出现紫斑。

儿童癌症只要积极完成治疗,大部分都可以存活,治愈率高达七至八成,早期没有健保的年代,药物较少,很多幼儿罹癌后无法得到好的医疗;现今药物选择多,只要有信心,与医师充分合作,治疗成效相当好。血癌主要采取化疗加背针化疗,治疗时间约2~3年,成功率可达八成。想要有好的成效,前提是尽量每个治疗的步骤都得做对,务必接受正规的治疗方案,千万不可中断或改用偏方。由于白血病的检查需要抽骨髓和做背针治疗,治疗期间必须一直追踪,从骨髓检查中做检验,以评估药物是否需要调整,或许家长对这些处置会感到害怕,但在有经验的团队执行下,都是相当安全的检查,而骨髓和脊髓液抽出后也还会再生。

2脑瘤》居小儿固态瘤首位

脑瘤占小儿固态瘤的第一位,因肿瘤长在不同部位,会有不同的治疗及预后。脑瘤的治疗最重要是外科手术,无论大、中、小脑等部位,都需要儿童神经外科的专门团队进行手术,较能减少手术时的伤害,尤其是儿童脑部较 *** ,脑瘤的手术时间又比成人来得长,需要非常小心且具耐心。尽管如此,有时手术中难免可能会有出血等风险,压迫到脑内其他重要部位,造成像是失语症、局部瘫痪等并发症。基本上,手术团队会设法取得一个平衡点,希望将癌细胞清除干净,但也不能过度清除。

延伸阅读:NO!NO!孩子第一个反叛期来啦~

癌症≠绝症,常见4种儿癌

1.观察宝宝的发展,例如:是否遵循七坐八爬的进展,如果有明显异常,应该请小儿科医师或小儿神经科医师评估。

2.孩子发展迟缓,怎么复健都无法进步,甚至越来越退化,可能是神经肿瘤或其他神经系统的疾病造成,应请医师帮忙评估,考虑做进一步检查。

3.有时脑瘤持续长大,脑压会增加,造成病童一直呕吐。若肠胃炎,1、2天就结束,脑瘤患者会持续。

4.原本发展正常的宝宝,走路变得越来越不稳、功能退化,或出现口歪眼斜、性情改变等神经症状。

至于临床医师若怀疑儿童罹患脑瘤,在检查方面会采用核磁共振,以获得比较清晰的脑部影像,且没有辐射线的暴露风险。但对孩童而言,要躺着1小时接受检查不是件容易事,有时会建议家长配合检查时间,先让小朋友玩累一点,必要时再使用药物,帮助未满3~5岁的小小孩睡觉,配合做检查。近年来逐渐有医院开始导入「儿童医疗辅导」服务,先透过游戏治疗的方式,让小孩减少恐惧,以顺利进行检查。

诊后也会针对一些症状做处置,例如:持续呕吐会先用药物帮助止吐,最重要还是赶紧开刀,之后根据脑瘤的病理组织检查结果,规画是否需搭配放射线治疗及化学治疗方案。除了积极治疗之外,亦得持续追踪观察病童的认知功能、内分泌功能,完成所有治疗后,必须约3个月定期回诊,如果情况稳定,再慢慢延长回诊的间隔。此外,也需根据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形,安排长期的复健治疗。

3淋巴瘤》病毒入侵,导致肿大

有淋巴的地方都可能出现淋巴瘤,分成何杰金氏淋巴瘤(占儿童癌症约3%)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占儿童癌症8~9%)。淋巴是白血球聚集的地方,担任区域防御任务,例如:喉咙有病毒入侵,脖子上的淋巴就可能会肿大;手上被割到受伤,腋下的淋巴结也可能会肿大,这是因为白血球在处理这些外来敌人。

家长帮宝宝洗澡时,如果摸到脖子、耳后、腋下或腹股沟有肿块,要多注意。小朋友常会喉咙感染,出现小淋巴结很常见,但如果大于1.5公分,摸起来比较硬,且肿大时间超过2周,建议带孩子接受医师的评估和检查。如果怀疑有淋巴肿瘤,宜开刀取出组织进行化验,以确定诊断。

小儿淋巴瘤大多采取化疗,少数也要外加放射线治疗,约有八成以上的存活率。不过,还是要看肿瘤的种类,如果是何杰金氏淋巴瘤,治愈率可达到九成,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则约七、八成。比较难处理的是肿瘤长在特殊部位,例如:中枢神经,会增加诊断与处理的难度。

4非脑瘤的固态肿瘤》神经母细胞瘤约六成存活率

非脑瘤的固态肿瘤包括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都属于原始胚胎型肿瘤,治疗以手术、化疗、放射线为主。

其实治疗方式的选择也要看病患年纪,以及肿瘤的大小和种类,根据肿瘤影像进行评估,通常会根据病童的临床与肿瘤特征,依照低、中、高的危险群,再给予不同强度的治疗。在治愈率方面,以相对常见的神经母细胞瘤为例,长期存活率约六成,中或低危险群的神经母细胞瘤约占比例的一半,存活率可达八至九成以上,高危险群则约只有三成。

孩子罹患癌症,家长怎么做?

刘彦麟医师指出,孩子不幸罹患癌症,刚开始家长的情绪起伏很大,甚至出现责怪自己或夫妻互相指责对方的情形。由于大部分儿童癌症都是偶发且随机,因此,无须怪罪任何人。夫妻一定要通力合作,先让情绪冷静下来,加强对疾病的认识与了解,同时积极和医护团队合作,开诚布公,共同拟定最适当的治疗计画。

在孩子治疗期间,父母应注意以下事情:

1.家庭资源要分配好,例如:财务、保险、父母照顾时间、保母或长辈支援、往返医院的交通等。

2.记得重视及关心家中其他小孩。

3.必要时可考虑寻求其他家庭成员的协助,由大家族支持小家庭。

4.网路谣言多,看到任何资讯不应轻信,可截图请医师协助做正确判断。

5.接受标准的治疗方案。

6.儿童癌症基金会网站有提供癌症病童的饮食建议,医院团队中也有营养师,透过与家长会谈,依小照朋友的口味做指导。其中,蛋白质一定要摄取充足,有些小朋友比较挑食,家长必须多留意,肉类、蔬菜都很重要,必要时可使用营养补充品加强营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