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谈写作专题征文(我的那一年高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3
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一年,这一天,又有着莘莘学子正在用笔墨书写着新的人生篇章。

高考不能决定什么,但总能改变什么。好比,昨天的付出决定了你今天所处的位置。

我是一个经历了两次高考的人,我的故事或许平淡如水,但是这是我的故事,刻骨铭心,回忆不够。

2015年作为一名应届高考生,我和成千上万的高考生一样,坐在考场,用两天的时间,为自己高中三年划下了句号。然而,我的这个句号划得并不完美。

我连三本也没有考上……其实这一切就如同欧亨利的小说一般,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落魄了好些天,我鼓起勇气,在初中同学赵杰的鼓励下,决定再试一下吧,因为我有愧有憾,就又开心了许多。嘻嘻哈哈得告诉妈妈我要复读,妈妈说“你心态有时候比你弟弟好一点点,没考上还笑,那你再来一年要是不理想,你也不要有负担”。就这样在“东小街”租的房子里决定了。但是我决定复读的日子稍稍晚了点,那个时候毛坦厂其实已经满了,我打电话过去总是占线,打不通,人很多吧。于是妈妈和我很快地找了熟的司机叔叔去了毛坦厂,那天雨下得尤其之大,从霍邱去毛坦厂的路上,雨水多得把叔叔的汽车什么车盖都弄掉了。这个小插曲的结局就是到了那边,人家说人满了,就让我去他们的分校,叶集那边复读。我和妈妈两个人也不懂,我就打电话给我的高中班主任杨老师,老师告诉了我一下毛坦厂分校的情况,建议我回霍邱三中复读,我那时候第一次知道了“张纪福”老师。

我和妈妈就又从毛坦厂回了霍邱,已经很晚了,走的时候一个“珠光宝气”的女士让我给她多少多少钱,就让我留在毛坦厂本校复读,我们拒绝了,反正来了一趟,没有遗憾就好了,我和妈妈是这样想的。

对的,2016年,才“舒服”了20多天的我,踏上了高四的道路。我始终相信生命中出现的那些人都是必要的。毕竟,进复习班的人,初衷都是相同的。这一年,大故事,开始了。

记得去年八月刚刚开始,我们复习班的课程已经开始了。我是在高中母校的另一个校区复读的,很荣幸,我的班主任张老师,是个好老师,是我最敬畏的老师,他已经50好几了,满头白发,却相当精神,用他的话说就是跟打了鸡血似的。那一年我的数学在他的带领下,有了进步。我的这个老师从当老师的第二年就一直带着复习班,已经30多年了。可就是这样一个满面慈祥的老师,上起课来,真的把我们“吓得半死”……

他性子很急,一个问题提出来之后,没人回答出来,便暴跳如雷了,用“暴跳如雷”这个词真的是不夸张。所以刚上他的课那回儿,我们全班98人都被吓到了,被他的暴跳如雷吓到,被他的训斥吓到,而我们班男同学便更惨了,因为他们还要被张老师的“假拳头”给吓到……后来,慢慢得,我们都了解了张老师,他这个人只是性子急了而已,说到认真负责,张老师是最认真,最敬业的。后来我们都发现,张老师的数学水平真的是蛮高的,他的解题思路,解题思维真的好清晰,而数学这门学科讲究的就是思路,只要思路理清,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不仅如此,张老师的教学方法很新颖,他真的毫无保留得将自己的总结与独到的方法教授于我们。对于我来说,我是越来越喜欢他。喜欢他教我怎么有效学习,喜欢他教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总之,那一年,我心态很好,因为我时常告诉我自己,“这一年,尽管是第一次安徽高考改革,用全国卷代替安徽卷,不管我的结果是什么,我认识了这样一位老师,拼一把,值了。”

整个高中,也只有高四那一年给我留下的回忆最为深刻,让我能够成长,使我的生活充满阳光,充满动力,充满希望。

我依然并且相信自己永远也忘不了全班98人“昏天黑地”地奋笔疾书,也忘不了我们大家在一起为彼此的进步而欢呼雀跃时的情景,忘不了课堂上同学们的无厘头,老师们的好方法,同学们的幽默,老师们的鼓励。这一切的一切,都成了我们98个“有故事的人”生活中的点缀,生活中的插曲,又是高压生活之下的解压与情趣。我们是人,又怎么能如同“机器人”一般得活着……所以我们痛并快乐着……而对于我个人来说,由于这一年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桌之间的鼓励,高三那年失败的经历,学习方法的改进,最重要的是心态的平和,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我完美得为自己整个高中生涯划下了句号……

今年夏天我无比怀念那年……

多少个深夜孤军奋战

多少个白天笔耕不断

多少次夜以继日来做模拟题

多少次课堂上集中听讲

多少个……

多少次……

夏至已至

时光不老

我们怀揣着昔日的梦想

不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