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知府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如题所述

知府地位相当于现今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兼任市长,同知则为唯一的副市长。

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

据古代正史职官志(百官志)记载,东汉末年,州从监察区变为行政区,州最高长官称“州牧”,以掌一州军民。隋代,州最高长官称“刺史”或太守,唐宋时正式设立与知州平级的府级地方长官“知府事”。

扩展资料

在中国的许多朝代中,都设置了“知府”这一职位。“知府”这一官职,是由“知”和“府”两词结合而来。府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它的演变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

魏晋时期,州刺史兼任将军之职。州刺史是文职,将军是武职。州有州的衙门和幕僚,将军另外有将军的衙门和幕僚。将军的衙门,就叫做“府”。

到了唐朝,中央政府在首都、陪都以及皇帝登基前任职的州设置府,例如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等等。府的长官,称为府尹。

五代因循唐制不变,也有类似做法。

宋朝时,府的设置逐渐多了起来。府隶属于路(路是介于中央与州之间的一级行政区划)。在府、州、军、监设立地方长官,府的地方长官为“知××府事”,简称“知府”。

宋朝的知府事总领一个州府的军政事务,具体权力因不同的州府而稍有差异。因为各地有特殊情形,知府一般还会兼领其他的官职,因而边境州府的知府在军事和政事上的权力可能大于一般州府。

元朝废府设路,路一级的地方长官为总管,在散府、属府均设有“府尹”的官职。

明、清两朝,省、县之间的一级行政单位被称作“府”。除了首都、陪都所在地的府长官仍然称府尹外,一般的府长官,都称做“知府”,意思是“知(即主持)某府事”。知府之下,设同知、通判等官员,辅佐知府处理公务,分掌粮税、盐税、江海防务、水利等等。

在明初,按照缴纳税粮的多少,“府”被分成三等:京府府尹为正三品;纳粮20万石以上为上府,上府知府从三品;20万石以下为中府,中府知府正四品;10万石以下为下府,下府知府从四品。不过不久就将所有知府均改为正四品。当时,全国有150多个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07

知府为四品官,知府地位相当于现今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兼任市长,同知则为唯一的副市长。因为在古代行政、司法不分的;相对应的知县七品官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县长、县委书记了。

从唐朝开始即有以其他官职兼“知府事”或“权知府事”的做法,但“知府事”还不是正式的官职名称,而且管辖范围与后来的州府可能有很大差别。

扩展资料

知府是官名,宋代至清代地方行政区域“府”的最高长官,古代和现代的官名称是不同的。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知府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知府

第2个回答  2018-10-06

知府地位相当于现今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兼任市长。

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

知府,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

扩展资料:

基本解释

明朝以来对府一级行政长官的正式称呼宁夏知府。—— 唐· 高适《别董大》知府朱孝纯。—— 清·姚鼐《登泰山记》。知府属于从四品。

详细解释

官名。 唐 制于京都及创业驻幸之地特置为府,至 宋 则潜藩之地皆升为府。或置牧、尹,或以朝臣出任,权知府事,省称知府。 明 代始以知府为正式官名,管辖州县,为府一级的行政长官。 清 代因之。

《水浒传》第四六回:“知府随即取了供词,行下公文,委当方里甲,带了仵作公人,押了邻舍、 王公 一干人等,下来检验尸首,明白回报。” 清龚自珍《江南安庆府知府何公墓志铭》:“ 龚自珍 娶于山阴何氏 ,实知府 裕均 从女孙。”

参考资料:知府-百度百科

第3个回答  2018-10-22

知府地位相当于现今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兼任市长,同知则为唯一的副市长。

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知府,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

扩展资料:

在中国的许多朝代中,都设置了“知府”这一职位。“知府”这一官职,是由“知”和“府”两词结合而来。府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它的演变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在魏晋时期,州刺史兼任将军之职。州刺史是文职,将军是武职。州有州的衙门和幕僚,将军另外有将军的衙门和幕僚。将军的衙门,就叫做“府”。

到了唐朝,中央政府在首都、陪都以及皇帝登基前任职的州设置府,例如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等等。府的长官,称为府尹。五代因循唐制不变,也有类似做法。宋朝时,府的设置逐渐多了起来。府隶属于路(路是介于中央与州之间的一级行政区划)。

在府、州、军、监设立地方长官,府的地方长官为“知××府事”,简称“知府”。宋朝的知府事总领一个州府的军政事务,具体权力因不同的州府而稍有差异。因为各地有特殊情形,知府一般还会兼领其他的官职,因而边境州府的知府在军事和政事上的权力可能大于一般州府。

第4个回答  2017-08-03
知府为四品官,相当于一个独立市的市长(不包括县级市)、市委书记,因为在古代行政、司法不分的;相对应的知县七品官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县长、县委书记了。
省、地区、县级的地方行政机构,在明朝称为“布正使司”、“知府”、“知州”、“知县”。知县是一个县的行政长官。知府,与现在的地区行政公署专员相似。通常的知州,是一个大县,可以管辖几个知县。巡抚是一个比较大的地区行政长官,可以管很多个知府知县。按院是按察使司办公的大堂,按察使主管一个省范围的刑法之事,

相当于现代的省级公、检、法机关。大理寺则是明朝的最高审判机关。一品诰命夫人是一品官吏的元配夫人,皆由皇帝发出诏令封予,可以同一品官吏经常进出皇宫拜见皇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