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第13届导游大赛十强选手风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28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选手的风采吧!

于 颖

一位爱上带团的高校教师

从小在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长大的于颖,自幼着迷于大自然的神秘、神奇与神韵。现在是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一名 旅游 管理专业的教师。

“我喜欢导游这个行业,因为可以陪同游客领略神州大地不同的美好,真的成为导游之后我愈发为自己的这个选择而欣喜。”于颖与人交流时,脸上总洋溢着微笑。性格活泼的她有着内蒙古人特有的热情与张力。

说起自身的经历,于颖表示,在2010年发生过一件非常“丢人”的事。那是她成为兼职导游的第二年,于颖作为全陪带团去重庆,因为没有认真阅读接待计划,理所当然的告知地陪送站时将他们送到了之前抵达重庆下车的那一个车站。在站前广场集中候车闲聊时,游客却无意间发现他们火车票上显示的站名与实际不符,彼时距离开车时间已不足一小时!于颖只有拜托地陪和司机师傅掉头来接他们,与此同时,带领着各位游客拖着大包小包一路狂奔。铁路工作人员也协助开放绿色通道以加快安检和登车速度,这次差一点点就要误车。

于颖说,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11年,但是每每回想起来,那种惊心动魄的感觉仍然会涌遍全身。游客们慌乱之中背起大包小包狂奔的场景仿佛历历在目。

“我会给我每一届学生分享这个故事,让他们和我一样牢记认真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用自己在实际带团中感受到的苦辣酸甜带给学生对这份职业最初的悸动!”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作为一名导游,于颖认为不能仅以细致的服务而自满,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广泛阅读、在导游服务中审慎讲解知识性内容,从而带给游客更多的文化自信!“我教导游、当导游,希冀导游的工作,能让游客的每一次旅途,升华为生活的艺术。”

曹寰蓓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我上学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很喜欢跟人交流我了解的知识,比如我会主动给同桌讲题,想方设法让他听懂,如果他听懂了我就会很兴奋。”1996年的曹寰蓓接触导游行业已经两年多了。她直言自己面对各种各样类型的知识都挺有求知欲。比如艺术,哲学,文学,心理学等等。

在两年的职业生涯里,来来往往见过不少人。曹寰蓓经常碰到让她印象深刻的游客,让她不禁觉得导游讲解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是有着不同的意义的。

曹寰蓓接待过一位工作十分繁忙的游客,在讲解过程中,进度一直在被这位游客工作电话打断。接电话的时候游客表情一直很严肃,但是,当曹寰蓓在展区的地图前一起与她谈论荆州发掘的奇特墓葬,伟大而神秘的楚王陵墓时,游客又会情不自禁的笑起来。这让曹寰蓓感觉到,无论现实如何匆忙,诗与远方就在身边。

曹寰蓓曾经也遇到过一位老人,他是一位退休的工程师,但对文科特别感兴趣。他自学了中国考古通论的公开课,而在与他讲解的过程中,他总是会发散性的去补充很多内容,从道法自然谈到和谐思想,从楚文化中的“蛇”形象谈到龙的产生,他感叹着楚文化的博大精深,曹寰蓓也从他的身上感受着热爱带来的活力。

这些人让曹寰蓓相信,她的工作不只能够给他人带来滋养,也能够丰富自己的内心。

“我觉得每一位优秀的导游都是从稚嫩和青涩走向成熟的。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未来,不要被偶尔的困难打倒。”乐观又向上的曹寰蓓希望自己能够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向未来发起一次次挑战。

张 玲

十年坚守如一日

“十二岁那年和父母一起去北京 旅游 时,每天最喜欢听导游姐姐给我们讲解当地的人文 历史 ,通过导游讲解的各种故事让我感受到一座城市的魅力,也就此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颗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文化的种子。”后来1995年的张玲,在2010年考入了 旅游 管理专业,次年取得了导游证,从此正式开始了她的导游生涯。

2012年,张玲参与到了“第六届华中 旅游 博览会”的接待工作中。本来只是配合志愿者做一些简单的联络工作,但就在即将开始接待工作的头一天晚上临时接到通知,原本安排的车讲导游由于突发状况无法按照原定计划进行接待工作,需要从几位联络员中推选一位来进行沿途的讲解工作。几位学生自是不敢,张玲挺着胆子毛遂自荐,这一年,她也只有17岁。

当天晚上,从面对游客的微笑到上车欢迎词的自我介绍;从沿途经过的路线到会涉及的建筑;从会讲到的景点知识到可能会被提问的话题,张玲无不站在镜子前做了无数次的预演和练习。希望在团队服务过程中将最优质的服务,最丰富讲解内容带给每一位旅客。让张玲记忆深刻是一位来自北京的游客,他对张玲说:“小张,非常感谢你的服务和讲解,我感受到了你的用心和真诚,继续努力,再次谢谢你。”听到这话,张玲自己却感到有些心虚,因为只有她知道,这次的接待工作,其实是她第一次拿起车上的话筒。而直到工作结束后张玲才知道车上的“游客们”其实都是来自全国5A旅行社的优秀行业代表。

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快十年,但这位特殊游客给张玲的这句指点,却如余音绕梁。“以游客为本,真诚以待,服务至诚,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好导游。回想我从业十年的路途中,这句特殊的评价成为我从事 旅游 行业始终坚持的原则,成为一盏明灯,照亮我的旅途。”

“往后余生,传播中国文化,分享快乐旅途,弘扬文旅精神永不谢幕。”这是张玲在参加2019年度全国导游大赛时说过的一句话,也是她内心的真实写照。张玲确信自己深爱着这个行业,爱她胸前佩戴的导游证和手里拿着的话筒。她始终在这里,陪伴家乡的文旅行业的发展,且有召必应。

黄志恒

寄情山水的温暖男孩

1996年的黄志恒起先抱着好玩 娱乐 的心态去参加了一次市里的导游大赛,没想到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而开始了他的导游之旅。但也是在从事这个工作之后,黄志恒才慢慢的开始喜欢这个工作,才慢慢开始发现这份工作的一些乐趣。

说起自己职业生涯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黄志恒说是他刚刚带团的时候。尽管在带团之前黄志恒做了很充足的准备。但是在大巴车上面对满满一大车的男女老少,进行导游介绍和讲解的时候,还是有一点点紧张。这时有一位游客就问到:“小伙子,你是不是一个新导游啊!”当时黄志恒心里十分很慌张,下意识地觉得都这个游客会不会是一个吹毛求疵的人,会不会很难搞定?令黄志恒感到意外的是,这个游客却出了奇的很有亲和力。他在整个行程中,一有空就会拉着黄志恒聊天,鼓励他。“小伙子啊,我儿子和你年纪差不多,这几天你做的非常不错,要好好加油啊!”黄志恒说,那一天的团带的非常的顺利,也是自那以后,他突然觉得充满了自信,能够做好导游这份职业了。

“服务游客,寄情山水,讲好中国故事。我们要以有温度,更有深度的导游服务践行‘服务为本,游客至诚’的理念,讲好中国故事,让优秀的中国故事代代传承。”黄志恒说起这些时,眼里闪烁着年轻人特有的光芒。

陈小芳

一点一滴积硅步,小河终将成大海

1999年的陈小芳,虽然在大家眼里还是个小朋友,但实际上是一名有三年经验的黄鹤楼讲解员。

“因为我自己本身就很喜欢出去玩儿,也见过各种各样的导游,发现一个好的导游真的能为一段旅途,一个景点增添乐趣和内涵。”带着对导游行业的憧憬,以及自己对 旅游 的热爱,陈小芳在大学的时候选择了 旅游 专业。

“最开始只是有一个粗略的概念,并没有很明确的理解导游需要做哪些事情,后来深入了解之后更加喜欢这个行业,因为它不仅仅只是行程的安排指引,更是文化的传播。”

今年四月,陈小芳接待了一位上了年纪的外国游客,当站在黄鹤楼上讲解武汉长江大桥的时候,游客来了兴趣,希望能了解得更加详细。陈小芳当时一瞬间有些哽咽,长江大桥修建之前,武汉面临着跨江难的问题。作为政治中心的武昌、商业集中地的汉口,工业重镇的汉阳,被长江和汉水分割成了三部分。在武汉修建一条横跨长江的大桥,连通三镇,成为了几代人的梦想。但那个时候,想在“天堑”长江上修建一座大桥,又谈何容易?当说到:“当时武汉人民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一定要把大桥建成”这句话的时候,陈小芳的眼泪已经完全止不住的流了下来。现如今,“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长江大桥历经了多年风雨仍然坚固如初,傲然静卧。它不仅是长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更是一座 历史 丰碑,在江城人们的生活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在讲解结束后,外国游客告诉陈小芳:“谢谢你,让我们了解到更多我们原本不知道的 历史 ,和 历史 背后的故事。”

一种浓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陈小芳心中油然而生。原来,作为讲解员不只是要把游客眼前能看到的讲解清楚,更要把它的 历史 背景甚至是里面所包含的 情感 传递出去。这是一份很有幸福感的职业。

“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开始。”陈小芳认为,无论是讲解内容还是服务技能,都是在平时一点一滴积累而来的,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陈小芳一直拿这句话激励自己,希望在讲解员的道路上,每一步都走得更加坚定。

陈苗苗

在路上,与有趣的灵魂相遇

“一半是人间温暖,一半是山川湖海。”1996年的陈苗苗现已接触导游行业1年了。因为自己热爱 旅游 ,所以现在是如愿以偿了。

陈苗苗说,在她第一次带团的时候,就看到了让她印象深刻的一幕。当时有一对70多岁的夫妇,来武当山游玩。武当山地势险峻,有很多的悬崖峭壁。就算是成年人,想要登上金顶,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是古稀之人。但是这对老人却全程手牵着手,互相搀扶。爬山爬累了,就停下来欣赏路边的风景。那天天气很热,老爷爷包里装了大大小小的水果,左手拿着登山杖,右手牵着老奶奶。时不时就询问自己的老伴,口不口渴,累不累,需不需要休息。老奶奶则像一个小朋友一样,总是拉着老爷爷一起拍照。就这样走走停停,一路相互扶持登上金顶,两只手紧紧拉在一起,不曾分离。爬山的这一路,我深深的被这对老夫妇感动了,相爱很容易,难得是一辈子相濡以沫。

“我本来就挺喜欢导游这个行业的,但是在真正成为了一名导游后,发现自己愈发的热爱了。上学时,老师总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是在成为了一名导游之后,才深深的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我看到了好多美丽的风景,遇到了好多有趣的人,听到了好多别人的故事。在将知识传播给别人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内心。”

杨 俏

故事让景色更美,遇见让人生更加绚烂

“从事导游行业前,出去 旅游 时,一路上看到了导游散发的魅力,因为导游的介绍,觉得每一处风景有了不一样的意义,整个 旅游 过程非常愉悦,那时有了做导游的想法!”1993年的杨俏,在黄鹤楼公园工作至今已经8年了。可说起自己做导游的初衷,杨俏的那股憧憬劲儿仿佛一个刚刚入职的小朋友。

2014年,杨俏有幸接待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方俊明,帮助他圆梦黄鹤楼。接待前,杨俏认真查阅了方俊明的事迹生平,在得知方俊明为了救一个“小朋友落水而导致自己的中枢神经受损而终身瘫痪,只能坐在轮椅上时杨俏深受震撼。也是她第一次感觉,她即将要和一位英雄超近距离接触。接待当天,杨俏给他讲解时一直面带微笑并且半弯腰与他平视进行讲解,到达顶层后讲解武汉长江大桥,以及武汉长江三镇的规划格局时。方俊明突然来了兴致,还给杨俏讲起了武汉20年前的故事。在那一瞬间,杨俏觉得自己与这位大英雄的距离拉近了,一老一少的两人像朋友一般聊了起来。从眼前的山河美景到 历史 的变迁,从20年前的武汉聊到如今飞速发展的武汉。在讲解结束时,方俊明也对杨俏表示了深深的感谢!

“只有真诚热爱讲解工作,才能无微不至地关怀游客,用真心服务游客,用真 情感 染游客,让游客留下美好回忆!”杨俏说,“我希望因为我的存在,从而能够丰富游客们的旅途。”

浪花因撞击而美丽,人生因拼搏而精彩;故事让景色更美,遇见让人生更加绚烂。

谢文瀚

一直在路上,一直在成长

出生于湖北黄冈的谢文瀚,今年26岁。从2014年进入到导游行业,至今已经7年了。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太好,到读大学还没见过火车跑,就很向往外面的世界,然后选择了 旅游 管理专业,也一直很喜欢在路上的感觉。”谢文瀚说起自己的时候总是带着不好意思的笑,他也经常自嘲自己是95年的小叔叔了。

2016年的时候,谢文瀚带团前往青海,团里有位70多岁的老爷爷,他是60年代到70年代在青海服兵役。一把年纪了,就想到年轻时战斗过的地方看看。行程的最后一天,老爷爷将谢文瀚叫住,轻声告诉他:“小伙子,我得了癌症,没有多少日子了,感谢你带我看到了半个世纪后的青海有多美。”这件事令当时21岁的谢文瀚印象非常深刻,“我觉得这就是导游的意义吧,我们一直行走在路上,看过路边的风景,将故事讲给别人听,同时也聆听别人故事。”

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是谢文瀚导游职业的座右铭。“我认为按照这个标准做好自己,会使我心坦荡、结善缘,不仅能帮助我从事导游职业不忘初心,更可以促使我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谦逊向上的人。”

冉龙江

放眼未来的潇洒男孩

1998年的冉龙江,虽然总是被大家亲切的叫成弟弟,但其实已经有三年的导游经验了,还是单位的明星导游。

“我小时候就很喜欢到处去玩,长大了也一样。我认为成为了一名导游以后可以游山玩水,所以我就来当导游了。”冉龙江说这些的时候,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在冉龙江职业生涯中,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在单位接待一位老爷爷。

这位老爷爷腿脚不太方便,不能自行行走,需要借助轮椅。进了场馆后,老爷爷就立马要求要到党旗面前去,想要重温一下入党誓词。老人双手支撑着轮椅扶手,想要靠着自己的力量能够站起来,可是尝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周围人纷纷劝阻老人,不然就坐在轮椅上宣誓,不必强求着站起来,可是却被老人拒绝了。最后在老人强硬的要求下 ,他被周围的人扶着站起了身,颤颤巍巍的举起自己的右手,面对着党旗一字一句的说着入党誓词。虽然老人腿脚不方便,但是目光如炬,声音也铿锵有力。冉龙江被眼前的这一幕震撼了,尽管这位老人已是花甲之年,但是在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信仰面前仍然有一份骨子里的倔强。“我不由的感叹,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我们安然富足的生活,是老一辈的人们拼命换来的,我打心底里敬佩着他们。”

“过去无可挽回,未来可以改变。也许在过去的时间里,我的工作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是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一定能够越来越好。”谈起自己的未来,冉龙江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赵翰祥

不忘初心,肩负使命

“咱们经常喝的矿泉水,就是从这儿,咱们十堰来的。”这是赵翰祥在带团讲解的时候,必说的一句开场白。1985年的他是十堰博物馆的讲解员,专门讲解有关南水北调的移民史,从2017年开始,至今已经4年了。

有一次赵翰祥接待了来自北京的游客。当他们知道原来他们喝的水是来自十堰的时候,都感到非常惊奇,因为他们原本以为南水源头在河南南阳。这令赵翰祥哑然,他想到十堰人为了南水北调的顺利完成,几十万名普通百姓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乡;为了能让北方的同胞能喝上优质水,十堰地区当时共淹没了五十多万亩的土地。可是即便做了如此大的牺牲,却还有很多北方朋友对此一知半解。因此赵翰祥希望利用这个机会仔细得跟他所接待的游客普及一下南水北调的 历史 ,好好的讲讲十堰为此付出的贡献。他认为,让来自北京以及外地的游客们对十堰有更深刻的了解,是他们这一代新十堰人的使命。

十堰是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自从南水北调北上,赵翰祥便和十堰博物馆的调水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我希望用水的含蓄来传递十堰文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