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胖子导演!他曾养活了半个香港演艺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2

【作者:风评 娱乐 第60篇】

提起香港导演王晶,总不知如何下笔。

恰如某乎上一位网友的评价: 当你想骂他的时候,他有无数的佳作打你的脸,当你夸他的时候,他有无数的烂片打你的脸。

换而言之,王晶是个饱受争议的人。

1955年出生在香港的王晶,家庭背景不错,父亲王天林是著名导演,在邵氏电影期间拍过不少经典的影视剧,王晶算是半个星二代。

按说这样的优渥的家庭环境里成长起来的王晶,应该感到快乐,就像王思聪一样,有个不错的老爸,衣食无忧,还能受到艺术的熏陶。但偏偏王晶有个嗜赌如命的母亲,将家产挥霍一空,因此,小时候王晶的日子并不好过。据王晶回忆, 家里最窘迫的时候,一家人只有7块钱的生活费 。因此,也让王晶小时候就明白了金钱的重要性。这为他之后的“贪财”埋下了伏笔。

19岁时,刚上大一的王晶就已经懂得了如何谋生,跑去TVB打工,减轻家庭负担, 不是懂事,是现实逼的。要为母亲还赌债,要混口吃的,不得不如此 。那时候的王晶还不像后来那么胖,长相说不上英俊,但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也显得斯斯文文。

在《欢乐今宵》里,他写剧本,写笑话,当然,这一切都是为了钱。第一个月,两个笑话被采用,获得了96元的报酬,第二个月熟知套路的他,已经拿到800多元的报酬,再到第三个月,已经收入过千元。别小瞧当时的一千元,那可是九十年代,通货膨胀还没像现在那么厉害。

在大家印象里,王晶的大部分电影通常都会被冠以“庸俗”的标签,但圈内大多数人都不得不承认,王晶是个才子。是个文化人。刘德华也曾强调,王晶是个很有才的人。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

平常写剧本,王晶是个快枪手。坊间传闻,拍摄《整蛊专家》时,王晶手上的剧本只有寥寥数字:“周星驰刘德华整蛊专家”,可是,一个月之后,电影就如期开拍了。

但王晶的野心远远不是当一个普通的编剧, 看着 娱乐 圈其他同行混得风生水起,王晶也想做导演

可是,王晶完全不懂如何导演,编剧出身的他不懂灯光,不懂镜头,不懂虚拟线。

可是,还是咬着牙为邵氏电影拍摄了《千王斗千霸》。

拍的时候,专门向老爹王天林请教:到底有多少镜头的?

咨询了一宿,心里依然没底,没办法,只好将老爷子带到片场坐镇。武打不懂就交给武术指导,灯光不懂就交给灯光师。

老爷子在片场坐镇三天,如同一尊大佛。

电影上映之后,票房大卖,公司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作为导演的王晶也尝到了甜头。

出人意料的是,因为母亲爱赌博,王晶对此深恶痛绝,却因为系列赌的电影,让王晶赚翻。后来,王晶又陆续拍摄了多部与赌有关的电影,像《千王之王》、《赌侠》、《赌圣》等等。

拍电影,当然也是为了赚钱,这一点,王晶心里早就有数了。一早他就明白: 院线电影其实是商品,是要卖钱的。

王晶不仅仅做导演,还做过上百部电影的监制,监制是干什么的呢?简而言之,就是想方设法为投资方(老板)赚钱的职业。在王晶的理念里,拍电影就要赚钱。这个理念,无论放在那个时代,你都不得不承认: 王晶是一个合格的打工者。是老板最喜欢的那一类员工

1984年,王晶启用新人张曼玉拍摄喜剧《青蛙王子》,票房大卖的同时,王晶也被打上了cheap派导演的标签。但王晶完全不在乎,之后,在喜剧的道路上再接再厉,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周星驰,两人一拍即合,合作了《整蛊专家》、《鹿鼎记》系列等多部喜剧电影, 成就了周星驰,也成就了王晶。

《千王之王》之后,王晶与周星驰分道扬镳,据说当时周星驰要价每天片酬120万,王晶宁愿付出一周千万的高价片酬也要赶走周星驰,两人不欢而散。之后,对周星驰大加吐槽,说他是个眼里只有钱的人。

但吐槽归吐槽,王晶也从不避讳说自己是“真小人”,虽然不喜欢周星驰的为人,但也对周星驰的演技大加赞赏,恩怨分明。

离开周星驰之后,王晶度过了一段混沌且迷茫的日子,一直想找一个能够代替周星驰的人,捧过张家辉、张卫健等等,都难以逾越周星驰的高度,最后,只好作罢。那之后,也拍了不少被后来观众吐槽的烂片。

拍喜剧片,拍情色片,但其实,王晶还有不为人知的一面,他心里住着一个“王家卫”。

对于文艺片,王晶在媒体面前,或者在综艺节目中,难以掩饰的“不喜欢”。他曾吐槽毕赣: 你拍文艺片,你全家都拍文艺片。

是他不喜欢文艺片吗?

完全不是!王晶恰恰是那个最喜欢文艺片的导演,在家里常看的,也是文艺片。

对于为什么不想拍文艺片,王晶2018年做客《吐槽大会》时打了个幽默的比喻: 我明明可以拍刘德华,我为什么要拍自己的姑父呢?

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钱。拍文艺片赢了口碑,却通常会输了票房,投资方不赚钱,自然不会答应。王晶深谙其中的道理。

王晶也拍过文艺片,1999年为了拍《笨小孩》时,王晶甚至放弃了导演的报酬。电影上映后让香港的老牌红星叶德娴获得了台湾金马奖影后。但口碑好,票房扑街了。这让王晶对文艺片望而却步,从此很少涉足文艺片。

后来,许鞍华拍《天水围的夜与雾》,不出意料,票房又扑街了。可是,王晶依然选择继续支持许鞍华拍这些“不赚钱”的片子。只因为,他对文艺片依然情有独钟。

每每提到王晶,许鞍华在后来的回忆里也难掩感激之情。

王家卫是文艺片导演中的“宠儿”,圈内明星都害怕接拍王家卫的戏,梁朝伟、刘嘉玲、张国荣、梁家辉等大咖都“深受其害”,但又对王家卫趋之若鹜,因为拍王家卫的电影,几乎都能拿奖,在国际国内赢得巨大的荣誉。

王晶也羡慕王家卫,但没办法,也只能羡慕。又要兼顾赚钱,又要拿奖,对王晶来说,很难做到。于是,就在自己的电影里揶揄了王家卫一把。

在电影里,穿越后的王晶很崇拜王家卫,希望能够拍王家卫风格的电影。

但“王家卫”说,你别学我了,以后你就拍你的赌神,追女仔,最好加一些“屎尿屁”片段。就火了。

最后还来了个“神来之笔”:你不低俗,怎么显得格格的高格调呢?

颇有些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意思,但何尝不是另类地对王家卫的崇拜?

王晶拍了太多经典的片子,也拍了不少经典的作品。

对于拍烂片,郑则仕在《吐槽大会》上曾为王晶做过辩白。

他说 :香港电影最低潮的那几年,是王晶导演一直坚持开工拍烂片,CIA实实在在养活了一大批幕后工作人员。

拍烂片不应该,但似乎王晶确实有苦衷,因为人活着,就得吃饭,而香港电影走下坡路的时候,要吃饭的不仅仅是王晶一个人,作为一个有 社会 责任感的导演,一个有情怀的导演,王晶不得不以自己的形式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这样的人,你又怎么骂得出口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