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佳识字期是何时?答案出人意料,这件事要在识字之前做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6

所以,识字教育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最终的落脚点是孩子的最佳“识字”期是何时,换句话说,就是孩子到底应该在什么时候开始识字比较好。

相信这是很多家长都想弄明白的一个问题。

在现实中,对孩子从何时起开始识字,由于教育理念的不同,家长们的看法并不一致。

一种观点认为,孩子越早识字越好,顺便把写字也学会就更完美了。

持这种观点的家长为数不少,他们一般很早就开始教孩子识字写字了,更有甚者,在孩子连话还不会说的阶段,就开始教孩子识字了。

他们教的方式也比较单一,主要采用一个字一个字来教孩子认字的方法,让孩子强行把字的结构、拼音等熟记,生字卡片等是这些家长常用的识字教学工具之一。

目的也很明确:就是在短期内让孩子掌握大量生字,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另一种观点则相反,不鼓励过早让孩子识字,更反对脱离生活实际和环境来教孩子识字。

秉持这一观点的家长们认为,给孩子创设一个愉悦的识字氛围、采用一个合理的识字方式等,识字效果远胜于单一的、机械的识字教育方法。

就我而言,根据我的观察和体验,我更倾向于第二种观点。

由于4~5岁是孩子形象思维发展得最好的年龄段,因此,在这个阶段开始识字是最佳的。

在这里,我们还需要摈弃一种错误的观点:把孩子的记忆力等同于智力。这从一些家长喜欢让孩子在客人面前展示古诗词背诵就可见一斑。

中国没有哪位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智力超群,但智力绝不仅仅只包括记忆力,还包括孩子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

而孩子的聪明与否,并不是体现在识字的多少,而应该体现在孩子与生俱来的想象力、创造力等是否得到了保护。

年龄小的孩子如果比同龄人识字多没有什么可值得羡慕的,这只不过表明孩子的记忆力好而已,并不等于智力就比常人出类拔萃。

要知道,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远比机械识字重要的多。如果为了让孩子多认两个字,就把孩子的想象力等给磨灭了,怎么想都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汉字虽然是象形字,但毕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符号,如果机械地一个一个字来教孩子,用不了多久,孩子就会失去学习汉字的兴趣。

在这一点上我是有很深的体会。

我没有走先教女儿识字的这一步,而是让她先从读绘本、听故事开始。这是一段妙趣横生的 探索 旅程。

女儿在亲子共读绘本、听故事中,慢慢地对书本进而读书本中的文字产生了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之下,女儿为了看懂书本,就会寻找各种途径来认字。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教孩子认字,是非常高效的,也是孩子记得最牢靠的,核心点是孩子是在阅读兴趣产生的基础上识字的。

几年过去了,我的女儿不仅认识了大量的汉字,还养成了浓厚的阅读习惯。

有多少孩子在小时候本来已经开始对阅读有兴趣,但却因为父母要求重点在识字上,最后仅存的那点阅读兴趣也被弄得烟消云散了。

这是多么可惜的一件事。

心理教育学家尹建莉曾经说过:

最有效的识字办法就是让孩子在阅读中去记忆,引导孩子从阅读开始,如果孩子还小,可先从翻阅绘本和听故事开始。

当有语言环境为基础,慢慢地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孩子自然而然就学会识字了,更重要的一点是孩子也养成了热爱阅读的习惯。

而不会像很多孩子识字不少,却一直停留在不爱阅读、浅阅读的水平上。

从横向来说,最好的识字过程一定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识字,至少不会让孩子对识字过程心生厌烦。

孩子识字的关键在于一个语言环境,如果把文字与环境割裂开来,只是为识字而识字,而不管这个字的具体使用环境,脱离了实际生活,那这种识字的效果就像水中的浮萍一样根基不稳、飘忽不定。

识字的根本,不在于让孩子机械地背生字卡片等,而是从实际生活体验中识字。比如很多家长带着孩子上街时,会教孩子先从看懂简单的符号标志开始认字,再逐步认路边招牌上的字等。

家长把识字自然融进孩子的生活中,这种做法是值得提倡的。

从纵向来说,让孩子识字是为更高层次、也是终其一生的阅读习惯所服务的。

识字是一场马拉松长跑,如果缺乏广泛阅读支撑的识字教育,注定是走不长远的。具有广泛阅读的基础,识字是水到渠成。

随着孩子阅读的深入,识字量也呈爆发式的增长,这将进一步为孩子打开阅读的大门。

家长有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就将教出什么样的孩子。

超前教育未必是好事,作为家长一定要把握好孩子的最佳“识字”期。

在识字这件事上,切忌不急不躁。毕竟,帮助孩子迈好每一步,才能让孩子在未来走得更长远,离人生的目标更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