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别人有什么,你就要有什么!5步消除孩子虚荣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2

随着大家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 父母们对孩子提的要求也是尽可能都在满足, 不管是生活品还是玩乐品, 尤其是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有什么就想要什么的小思想上, 作为父母是不是都应该满足孩子呢?

有一次我带儿子去公园玩, 儿子看到公园很多小朋友都有溜冰鞋, 儿子潇潇跟我说:爸爸, 我的好多同学都有会发光溜冰鞋, 他们可会玩了,你帮我买一双吧。

我说: 家里有溜冰鞋啊,而且你都不怎么玩的, 为什么要羡慕别人呢?

再说你有的很多玩具他们也没有啊!

儿子想了想说:哦,但是我听同学说, 他们爸爸妈妈说的,会发光的溜冰鞋更安全, 如果是晚上在玩,你划过去的时候,别人就会先看到你, 这样更安全呢,他们都有,就我一个人没有。

等我长大点,原来的溜冰鞋穿不了的时候, 你能给我重新买一双吗?

儿子的话深深触动了我, 仿佛一瞬间自己身体充满了洪荒之力, 别人家儿子有的我家儿子怎么可能没有呢?

而且儿子还这么听话懂事,我要是不满足他, 这也太让儿子失望了吧,于是我火急火燎的带着儿子冲向商场, 让儿子选择他喜欢的溜冰鞋。

当天晚上我陪儿子在公园里玩了很久, 回到家儿子把鞋子整理干净放起来, 第二天去上学的时候就偷偷把鞋子放进书包里, 我装着没有看见。

刚开始那两天儿子都穿着新的溜冰鞋去玩, 没过几天儿子就不再去溜冰了,我问儿子, 怎么不去溜冰了,儿子说,不想去了, 我都玩过了两种鞋子了,感觉没有意思了。

对于这件是,我妻子是非常不赞同的, 她说既然儿子都有溜冰鞋了, 而且儿子都说等他长大这双穿不了的时候再买, 那你就顺着他等以后再说了,我知道这个事情我处理得有些急了, 我内心深处只是不高兴别人有的东西,我的儿子却没有。

我跟妻子一直有协议,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能在孩子们面前争论, 所以我也就没有说什么了, 但是一想到儿子没有好好珍惜我给他买的新溜冰鞋, 而且还是随着他年龄的增长鞋子就永远不能穿的问题上, 我心里也暗自自责和失落。

为此,我买了很多育儿方面的书籍, 重新研究起了儿童心理学(我自己原来是精神医学专业的)。

我越是学习家庭教育和儿童心理学越是胆战心惊, 犹如一盆盆冷水泼向我。

不过我也暗自庆幸,幸亏醒悟得早。

再此之前,一直自认为我和妻子都是很理智的人, 却没有想到,在心爱的女儿面前,我们常常都在迷失自己!

时隔数月,儿子突然要求我们给他买一个IPAD。 我说:你要IPAD做什么? 家里有的啊,你想玩就拿问爸爸妈妈拿好了。 他说班里几个同学都有自己的IPAD, 都是他们自己专用的,想玩什么游戏就下载什么游戏, 不是爸爸妈妈的。

我当时就没有答应潇潇,当天晚上,妻子给我说, 有的东西可以不买,但是IPAD这种电子设备玩具, 还是可以给孩子买的,因为我也经常因为工作要用到IPAD, 总不能孩子要玩的时候我放下工作把IPAD给孩子吧, 电子设备能让孩子学到很多东西, 有助于锻炼孩子的成长发育,而且你不是提倡别人有, 咱也要有吗,不就是个IPAD么,给潇潇买一个吧。

我深深的叹了口气对妻子说: 以前我确实错了, 现在知道还算不晚,我们不能让孩子想要什么就不假思索的给孩子买什么, 要让潇潇懂得思考,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要, 要了能做什么,做的事情是不是有意义的事情, 是不是必须用到的物品。

现在潇潇和芊芊想要的我们还能承担, 但是将来有一天孩子长大了, 给我们要超出我们能力范围之外的东西时, 我们该怎么办?

我有个非常有钱的同学,有天突然打电话给我, 让我陪他去看车,我说你刚换的车,又要换吗?

而且你这车都能买我的那个三辆了, 我同学说: 他太太每天送儿子上学, 儿子都不让她妈妈把车停在学校门口, 嫌弃她妈妈的车不好,说丢人,我问朋友, 你老婆什么车呢?

我还真没有见过,同学说, 2017款的KDLK,不到30万的车。

当时我觉得汗颜和羞愧,一起毕业, 我们都是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 他们现在的条件是我们在努力十年都望尘莫及的。 于是没有在说什么。 这种教育方式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 才上一年级的孩子,爸爸的车100多万, 妈妈的车20多万,妈妈开个将近30万的车送他上学还觉得丢人。

如果以后要跑车,要游艇,这还了得, 家里有这个能力还好,要是没有这个经济实力, 就算卖血也实现不了啊?

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我们自己的家里, 还是在亲朋好友,同学同事之间, 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孩子总爱和其别人攀比, 看到别人有什么,也想要有什么。

孩子小的时候的要求,我们作为父母的还勉强能满足。 比如:同学有个新书包,自己也要, 同学有个IPAD自己也想要。

有个挺有意思的小朋友, 对我家潇潇说:某某的爸爸是警察, 我希望我的爸爸也做警察。

看到很多现实的家庭教育问题后, 我常常在想: 到底是我们自己出了问题, 还是这个社会出了问题,又或许是我们的教育本身出了问题?

当我们再满足孩子各种攀比要求时, 我们嘴上说的是为了能让孩子开心, 但真是这样吗?

我们的内心不是为了满足我们自己的好胜心、 虚荣心、攀比心?

我们是不是经常看到朋友有了什么自己也想要有什么? 或者心里充满著羡慕和不甘,总想着也要有的欲望呢?

还有一种常常见到的情况,有很多家长, 在我孩子的兴趣班里, 我就至少遇到30个以上这样的情况, 家长看到别人送孩子去学音乐, 就无视自己孩子五音不全或者年龄不到就送去学, 看到别的孩子学钢琴买钢琴, 就给自己明明不喜欢弹钢琴的孩子也买了钢琴和请了钢琴老师。

看到别人送孩子学跳舞,自己也要把孩子送去学跳舞……

时时都唯恐不及别人。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是凡人,看到别人有什么, 就想什么,看到别人去了哪里旅游,也想去哪里旅游。 这都是人人之常情的。

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孩子呢。

因此,当孩子看到别人有什么也想要什么而父母不能给予满足, 想想挺对不起孩子,尤其因为条件本身无法实现的父母, 更会觉得亏欠孩子什么。

其实,在这里我真诚的奉劝各位家长, 大可不必满足孩子的(别人有什么,自己要什么)的要求。

因为这会让孩子陷入恶性的攀比和想要什么就要得到什么的联系。

一旦这个联系建立了,也就是给孩子养成了一种不良的习惯, 当孩子那一次想要的东西没有得到满足时, 就容易哭,情绪低落, 当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而暂时无法满足自己欲望是, 更会感到失落和无助。

为此,我用自己过去的一些经历和学习总结来的经验, 总结了5点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在育儿路上有所帮助。

一、 超越生理需求的其他要求要酌情满足。

比如:带孩子去街上玩儿时, 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在吃零食, 街边小摊的特色小食,孩子没有尝试过, 出于好奇也想要,这样的情况也要酌情的满足孩子, 不能什么都满足,比如规定好一天内只允许花多少钱, 超过数量就必须控制或反对。

二、 给孩子讲清楚基本的生活规则。

比如:让孩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东西不是全部都能得到, 有很多是超越爸爸妈妈能力之外的, 如果你想要超越爸爸妈妈能力之外的东西, 那你现在就必须努力学习,长大后自己去争取, 现在爸爸妈妈能够给你最好的就是让你身心健康的成长。

同时也要让孩子知道,我们所拥有的别人可能也没有, 别人所拥有的我们也不是全部都拥有, 因此不要去羡慕别人有的, 要珍惜我们自己有的,自己才会快乐。

五、 给孩子最大的安慰,耐心的引导 如果孩子看到别人拥有什么,特别羡慕, 自己却无法拥有时,大部分孩子还是接受不了, 父母就要耐心的跟孩子及时沟通, 看看是不是可以用其他东西来代替。

但重要的是不能让孩子有相互攀比的心理。

三、如果孩子提出的是生活中的必须品,父母尽量满足。

不管怎么说教养孩子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获得更多的爱和快乐。 在生活必须的物质上给孩子满足,也是提升幸福感的方式之一。

比如:孩子幼稚园的时候,看到同学们都是新书包, 也想要一个,而现在他的新书包已经用了一两年了, 那么合理的价格内,可以让孩子来决定选择哪一款或者哪一种。

四、 必须让孩子知道,想要拥有什么,就必须为此付出什么。

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爸爸妈妈努力工作换来的, 现在他还小可以由爸爸妈妈照顾, 满足精神和物质的一些需求,但不是全部需求。

如果自己想要什么就必须得自己努力去劳动来换取, 如果自己不努力,想要什么都只能想想,永远不会得到。

所以从现在起锻炼孩子会付出的心理, 我给我家儿子每天给孩子布置些任务 (每天出门把家里的垃圾提出去换1元钱, 用于自己喜欢的,而爸爸妈妈会反对购买的其他物品上), 只有自己足够的努力才能来换来自己想要的东西。

如果发现孩子有发自内心喜欢的东西, 父母应该尽量满足。

因为这可以判断孩子并不是物质欲望与虚荣心的攀比。

若孩子的眼睛总盯在别人所拥有的东西上, 只是不想输给别人的争强好胜心理, 而希望家长为此买单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这样的教养方式,可能让自己越来越贪婪, 越来越无法满足,越来迷失自己。

所以家长们要注意分析和判断, 既不能打击孩子的兴趣, 也不能助长孩子的不健康心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