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盈但生产力效能媲美桌机的 AMD Ryzen 7 4700U 笔电, Acer Swift 3 动手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9

相较 AMD 桌上型 PC 平台借由 Zen 平台突破僵局,在笔记型电脑虽于高效能系列开始有所突破,不过到 Ryzen 3000 APU 世代前,受限于续航力表现,市场上仍鲜少有采用 AMD 平台的轻薄设计笔记型电脑,但随着采用 Zen 2 架构的 Ryzen 4000 APU 推出,也终于有较多厂商规划 AMD 平台机种,尤以台湾也陆续看到几款搭载 Ryzen 4000 U 系列的轻薄笔电。

▲目前 Swift 3 的 Ryzen 4000 平台仅有单一规格配置

这次所要评测的机型是由 AMD 提供,属于在台湾有正式上市( 线上架上缺货、台湾 Acer 官网查不到...)的 Acer Swift 3 系列的 AMD 平台版本,采用 14 吋 FullHD IPS 三边窄框显示器,萤幕占比达 82.73% ,结合铝合金与镁铝合金构成机身结构,配有 48Wh 锂电池,厚度仅 15.95mm 厚、重 1.2 公斤隶属 Acer 轻薄机种系列。

▲背光不均匀是有点可惜的地方

▲大面积触控板

键盘配置采全尺寸的孤岛设计,并带有指纹辨识器,电源键整合在键盘右上角,笔者在刚开始使用会因为需要截图而误触 Delete 键,不过这仍可透过经常使用改善,并非严重问题;至于键盘的触感笔者给予中上的评价,但背光设计就比较尴尬些,除了银色键盘搭配白光辨识度较低之外,背光集中在上缘、主要输入区亮度较低也是比较令人不解的地方。

▲右侧为 USB 2.0 与耳机孔

▲左侧为专用电源孔、具 USB PD 的 USB Type-C 3.1 Gen.2 、 HDMI 与 USB 3.0

其设计采用简约的金属上盖,配合金属机身与隐藏在转轴内的散热风道,配有两个 USB Type-A ( 1 为 USB 3.0 、 1 为 USB 2.0 )、 USB Type-C 介面(支援 USB 3.1 Gen.2 与 DP over USB Type-C 影像输出),一个标准 HDMI ,虽配有专属充电插头,但仍可利用 USB Type-C 介面以 65W 之 USB PD 充电器充电。

▲内部机构,主机板仅在照片右上角

▲ USB 2.0 与耳机孔是透过软排线绕过散热器底下

▲ 48Wh 电池

透过将底板的螺丝卸除,并以简单的塑胶片工具,即可将底板拆卸,可看到内部结构规划,其中 PCB 部分仅占用约 1/3 的空间,而外侧 USB 与耳机插槽是透过软性排线自风扇下方绕过自主版连接到延伸子版上,风扇采用单热导管配置,虽然较为简易,不过由于搭配的 Ryzen 7 4700U 为 15W TDP ,理论上是能够负荷多数情境的热处理。

▲ Intel AX200 Wi-Fi 6 网卡

▲三星 PM991 512GB PCIe Gen.3x4 SSD

比较可惜的是布局中的 RAM 为焊死在 PCB 上的配置,台湾提供单一 8GB LPDDR4 RAM 配置,无法额外扩充;另可看到网路卡为 Intel AX200 系列 Wi-Fi 6 网卡, SSD 为三星的 PM991 系列,为读取 2,000MBps 、写入 1000MBps 的 PCIe Gen.3 x 4 产品。

▲具 Radeon GPU 的 Ryzen 7 平台标志

▲以单导管散热

▲风扇朝转轴排风

▲配有 8GB RAM 与 512GB SSD

这款机型所采用的是 Ryzen 7 4700U 处理器,也是 AMD U 系列中的次旗舰,为 8 核 8 执行绪,具备 2.1GHz 的基础时脉与 4.1GHz 的 Boost 时脉,并具备 7 CU 的 Radeon VEGA GPU ,以相同的散热结构相较 Ryzen 7 4800U 较容易维持峰值性能。

▲ Cinebench R20 性能小幅领先 i7-7700K

纵使 Ryzen 7 4700U 不具备超执行绪,但拜原生 8 核心所赐,整体性能表现仍相当出色,纵使是低电压版本,在 Cinebench 的单核心与双核心的表现甚至超过桌上型的 Intel i7-7700K ,这也显见 Zen 2 架构与台积电 7nm 制程双重加持之下达到的出色表现。

▲整体游戏性能能负担网路游戏与基本电竞游戏需求

▲生产力性能表现不恶

至于游戏娱乐性,虽说 Ryzen 7 4700U 版本的 Swift 3 并未如 Intel 版本搭配 NVIDIA MX 系列 GPU ,但由于 Vega 架构 GPU 仍具一定的性能表现,从 3DMark 的成绩来看,仍能 720P 之下执行热门的网游、电竞类型游戏,毕竟 Ryzen 4000 U 系列 APU 的设定即是以兼具性能与功耗管理为目的。

在发热部分,毕竟受限轻薄设计,只能使用机构较简单的散热设计, Ryzen 7 4700U 满载之下约为 75 度左右,不过若是文书与网路浏览,多数使用情境之下鲜少会使处理器位于高负载,多半使用情况约在 40 度至 50 度之间,风扇也不会经常发出哀号。

▲更好的效能模式近 9 小时

▲更好的电力模式可达 9.5 小时

续航力部分,笔者将萤幕亮度切到约 50% ,以 3DMark 的 Modern Office 测试项为基准,分别以 Windows 10 电池管理的"更好的电力"与"更好的效能"(四个模式当中中间的两项)进行电力测试,在"更好的电力"下可达 9 小时,而"更好的效能"则能达 8 小时多,笔者实际进行文书使用,在未连网,萤幕亮度约 35% 的情况,连续使用 4 小时后还有 60% 以上电力。

▲ Ryzen 4000 APU 能兼具轻薄设计、性能与续航力

笔者对此次使用 Ryzen 7 4700U 平台笔电的印象相当深刻,毕竟过往都是看着 AMD 在投影片强调其行动处理器适用轻薄设计,但市场上鲜少看到采轻薄设计机种,尤其如台湾市场更呈现纵使台湾品牌有规划、台湾当地并不一定上架,实际上此次华硕在台也还未引进日本市场已经开卖的 Ryzen 4000 APU 的 Zenbook 。

▲ 1.2 公斤的 Swift 3 具窄框萤幕、 10 小时以上日常使用续航力表现

而 Ryzen 7 4000 不仅在效能表现相当出色,对于日常文书、照片编修与简单的游戏娱乐都有出色且充裕的性能,同时在搭配 48Wh 电池之下还有 10 小时左右的日常使用续航力,也兼顾文书机种相当重视的续航力,同时 Swift 3 仅 1.2 公斤的轻薄设计也相当便于携带使用,对追求一定效能但又要兼具长续航力的行动商务使用者是值得考虑的。

▲借由 Ryzen 4000 APU 出色的表现,预期市场会有更多 AMD 平台机种

以笔者个人立场,也乐见此次 AMD Ryzen 4000 U 系列 APU 有如此大幅度的提升感,让轻薄笔电的使用者能有更多的选择,不再受限单一品牌选择的束缚,同时除了如 Swift 3 搭载的标准版本外,亦有其它商用笔电机种推出采 Ryzen 4000 Pro APU 的商用平台版本,同时 AMD 也预告还有多款合作伙伴的机种陆续规划中,对 AMD 爱好者也能有更多元的选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