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的人生从打卡开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1
在写个人总结时,我很喜欢用上这么一个词——“严格自律”,我觉得能做到这四个字,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什么是自律?我的理解是自我约束。自律包含的内容很广泛,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管理好时间,使自己的生活形成规律。

管理时间需要两大法宝。

一是时间表,这是行动的标尺,是目标达成的必要条件;二是打卡表,是行动落实情况的真实记录,用以考评某段时期自我约束的效果,是实现自律的充分条件。

婴幼儿的大脑尚未发育完全,吃喝拉撒随时可能发生,基本不具可控性,因此只能进行习惯培养,无法谈及自律。

学生时代开始规范的作息管理,也往往伴随一段痛苦的回忆。 “5:30起床”、“21:30熄灯”简直是寄宿同学永生的魔咒。

工作单位的时间表主要用于人事考勤,通常根据昼夜的长短变化,制定冬令时和夏令时两款,上午的安排都是一样,区别在于下午,一般有或早或晚三十分钟的调整。

而打卡表更简单,由纵横交错的田字格组成,用“√”或“×”来做标记。

人们常说“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何苦弄出这么些东西来自己为难自己呢?

可是,我却喜欢自律,也喜欢挑战和改变。相比对未知的担忧,我更恐惧那种只需一眼就把这一辈子望到了头的人生。

我妈是老师,在她退休前,我家门边的墙上总是贴着一张学校的作息时间表。可能是耳濡目染的缘故,时间表很自然地就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可惜的是这样相伴多年,人却似乎并无太大长进,脆弱的意志在诱惑面前总是溃不成军。

直到后来有了孩子,同样的问题又发生在了他的身上,我开始总结和反思。时间表要落地,还得有一个执行记录,两者相结合,才能最终产生某种量变到质变的化学反应。

我那时还没有“打卡表”的概念,自己设计了两个简单的表格,取个名叫“**的每日任务清单”。 **就是我和儿子,两张表并排贴在书房的墙上,每个月更换一次。我们既是运动员,又是对方的监督员,彼此鼓励前行。

月末的时候,我们按各人所完成的项目数量多少进行排名,获胜者可以得到实现愿望清单的奖励。这成了儿子最喜欢的游戏,数勾勾是他最开心的时刻。

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每日任务清单”,图示如下:

1、孩子的表格

2、我的表格

两张表格的设计理念完全相同,只是为了便于打印,格式稍作调整。儿子的表是以时间为横轴,如某时完成了某事,就在表中对应的空格内划“√”;我的表以时间为纵轴,空格内除了划“√”记录外,还有的要填入具体的数据和内容。

每个月末我还会把表中标记的情况誊写到电子表格中,建立成连续的个人信息档案,有助于将来进行分析和调整。

后来想到用APP来管理可能更方便,这时才知道这种操作通常被称为“打卡”。

在百度和知乎上查看了很多关于打卡程序的介绍,经过使用对比,个人比较喜欢的是一款叫“小打卡”的小程序。按自己的需要添加好项目后,即可根据完成情况逐项进行打卡,还可以文字、录音、视频等多种方式发表日志,非常实用。

不过对于孩子而言,还是采用纸质档记载更直观,更合适。

总之,时间表和打卡表都只是自律管理的工具,而自律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生的愿景。所有一切的达成,关键还是在于我们自己。

自律的人生从打卡开始。

我相信,只要自律和坚持,一定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