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拔“牙”记(三十二)巴塞罗那:高迪打造的绝世神作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7
来到西班牙,来到巴塞罗那Barcelona,一定要知道高迪Gaudi这个名字,这个100多年前西班牙,乃至全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师。他不按常理出牌,一个人的7件作品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奇迹。

高迪是师法自然的建筑师,他曾说过:“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神。”高迪的建筑使巴塞罗那这座西班牙第二大城市,熠熠生辉。巴塞罗那就是这位现代主义的天才建筑师给成年人搭建的一座高迪童话世界,而圣家堂就是他最后的绝世遗作。

将车开到巴塞罗那机场,请工作人员验收后,我们的伊比利亚半岛的自驾游就此画上句号,但我们的伊比利亚之旅还有两天的行程。

为了方便接下来行程,我们专程购买的是这种2天48小时不限次,含机场线的公共交通卡,通过国内 旅游 网站购买,2张才236元人民币,很实惠,特别适合前往机场的游客。

怎么也没能抵住诱惑,我们直接坐地铁杀去圣家堂看夜景,来个先睹为快。一下车,我便注意到,地铁站内墙壁上悬挂着圣家堂的壁画。

一走出地铁站,远远地就能看到圣家堂矗立在夜色中,第一眼,仅一眼便顿感震撼和惊奇。高迪神秘的个性,创造出了神圣的奇迹——圣家堂(神圣家族教堂)。

尽管圣家堂至今还未完工,但这座伟大的建筑却承载着高迪的毕生梦想,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直至意外死于车祸的最后一刻……高迪为这座建筑倾尽心血,以他自己的方式筑造了这件献给“上帝的建筑”。

在茫茫夜色和一轮圆月的渲染下,圣家堂更具魔幻色彩,高耸林立、粗犷奇特、神秘诡异,就像一座天外来物般屹立在眼前,让我们仿佛来到一处未知的世界,心头不禁打起了寒战。

转过一个街角,我们虔诚地仰望圣家堂,那里是上帝的家!远远望去,三个高大的门拱设计异常繁复,仿佛海浪层层涌来,亦如森林摇曳出绿色波涛。面对这座奇异的庞然大物,顿感有种魔力扑面而来。

圣家堂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尚未建成即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建筑,共设有三座宏伟的立面:诞生、受难和荣耀。每一面都有四座支撑塔楼,远远望去像百孔千疮的巨大蚁穴。在橘黄色的灯光照射下,圣家堂高高的尖塔显得格外的温暖。

据了解,圣家堂一共设计了18座塔楼,其中中间较高的6座,呈金字塔形布局。

高迪的建筑才华在此得到了自由的发挥,它采用石头组合雕刻,把对自然界的各种物体和形状引用到建筑上来,使得整座建筑看来更像一座活灵活现的巨型浮雕。

较低的高塔上立着成捆的小麦、圣餐杯和葡萄等,象征着圣餐礼。

试想,如果当初没有高迪接手,圣家大教堂一定不会如此特立独行,光彩夺目,赚人眼球。

见天色渐晚,我们一步三回头,夜色中的圣家堂渐行渐远。虽然圣家族大教堂还未完全竣工,有不少吊车正在工作,修建的部分也都被包裹起来,尽管有些影响观赏效果,但已建成的部分就足以让人惊叹连连,丝毫不影响我们对其的仰望之情。

圣家堂附近的街口就有一家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的专卖店,由此可见,圣家堂与足球是巴塞罗那的两张货真价实的名片。

提前预定好的欧洲之星丰碑酒店,离圣家堂只有两三个街口。步行回酒店的路上,路过一栋超级漂亮、宫殿式的楼房。

一觉醒来,拉开窗帘,不仅看到了蓝天,还望到了圣家堂的一个角。一想到,我们提前购买了今天上午9点参观圣家堂和登顶的门票,便火速收拾收拾,便前往圣家堂。

再次看到,昨天夜里路过的那栋楼。原来,这是西班牙乃至整个欧洲都享誉盛名和最具影响力的非赢利性私立大学——拉曼鲁尔大学Universitat Ramon Llull。

赶到圣家堂,一看时间尚早,于是,我们便来到圣家堂圣诞立面对面的一个小街心花园,这里有一个池塘,是拍摄圣家堂全景,以及水中倒影的唯一位置。当圣家堂那高高耸立的数个尖塔进入我的眼帘,我再一次为之激动不已。

高迪喜欢用曲线,曾说过:“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归于上帝。”所以,圣家堂的设计完全不用直线和平面,全是螺旋、曲线、抛物线等,组合成充满动感的建筑体。

天气晴朗,蓝天下的教堂犹如一座巨型石雕,魔幻诡异,极具视觉冲击力。

圣家堂是天主教堂,其建筑风格是新哥特式,毫无疑问,最吸引眼球的是那一座座直插云霄的圆顶高塔。

诞生立面是高迪在世时开始建造的,也是第一个完成的立面,大量运用了动植物等自然元素,如同从茂密的森林里浮现出来一般。

圣家堂造型奇特,最与众不同的是教堂的三个立面,其建筑风格截然不同。从这个角度望过去,正好可以清晰地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比邻而居。

一座座尖塔,一个个雕塑,一块块琉璃,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高迪与圣家堂的故事。

圣家族是所有来巴塞罗那 旅游 的人的必去之地,所以,每天前去参观的游人都非常多,强烈推荐提前在网上预订好门票,否则就要做好在教堂外排几个小时以上长队的心理准备。

我们在马蜂窝上预订的上午9点的参观+登塔票,没有想象那么贵,2人,358元。网上预约的是从诞生立面入口进入,排队检票,进门后左转领取中文讲解器。

当我们真正来到圣家堂脚下时,还是被她深深地震撼了。这座高迪穷尽自己的一生,已经建造了100余年的奇迹,绝对值得花钱、花时间去细细品读一番的。

抬头仰望,这座高170米,直入云霄,唯一一个由高迪完成的诞生立面。因年代久远,从外观上看,这一面经过岁月风雨的冲刷,颜色比其他立面都深,更有层次,雕刻也比其他立面更为繁复,更有欧洲老教堂的感觉。

高迪的建筑永远和大自然紧密相关,远远望去,曲线勾勒出的建筑塔身上有许许多多个孔眼,使整体看上去就像个巨大的蚁丘;但近看便会惊奇地发现,表面附着了无数不规则的雕塑,除了圣经故事,还有花草、动物、山脉、丘峦,像是一个大自然的微缩。

诞生立面主要由三座门组成,从左到右依次是希望之门、仁慈之门和信心之门。

高迪设计的圣家堂不只是为上帝建造的房子,也不只是一个礼拜之地,它更是每个来访者都可以读到的一本书——《圣经》。的确《圣经》中的各个场景在诞生立面中如同图画一样逐幅展现,栩栩如生。

诞生立面上方是一棵圣诞树,象征着耶稣永恒的生命之树,树上有众多象征圣灵的白鸽,最上面红色十字架上的鸽子代表着神圣的三位一体。

柏树下有两个梯子,寓意为雅各的“天梯”,是通向神圣和幸福的道路。

仔细看,两侧的高塔上浮刻着拉丁语“Sanctus”,意为“圣哉”。圣家堂是神的!它寄托了设计师和建筑者对宗教的信仰,对神的崇敬。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充满敬畏、虔诚、顶礼膜拜的高迪。

这是一座大气磅礴的建筑,可如果用放大镜来看每一个细节,它就成为了一个精妙绝伦的精品。

在诞生立面的墙身上,我们看到了传统写实风格的“葡萄藤雕刻”,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各类人物雕像栩栩如生,宛如从墙上生长出来的,与整个建筑完全地融为一体,其繁复的细节和精妙的艺术令我们啧啧惊叹,不得不折服于前人为其倾尽了毕生心血与努力。

首先来看看,诞生立面最大的,位于正中间的仁慈之门,讲述的是圣母玛丽亚接到天使报喜,然后耶稣诞生,牧羊人和三王来拜的故事。

仁慈之门门楣最上方是《圣母升天加冕》雕像。留着长发和胡须的耶稣把王冠戴在母亲头上,玛利亚谦卑地接受了这一切,她的丈夫约瑟见证了这一时刻。

往下,位于仁慈之门正中间的是《天使报喜》雕塑。天使站着,手放在玛丽亚头上,传递宽恕、祝福和力量。

《天使报喜》雕塑的两侧,是4个手拿青铜号向4个不同方向吹响号角的天使。他们向世人宣告耶稣诞生的消息,也以此来警告世人末日审判的到来,提醒人们找回真正的生活。

《天使报喜》雕塑下方有一颗闪烁的星体。传说,耶稣降生时,天上一颗特别的光体闪过,被称之为伯利恒之星,也称圣诞之星。

在圣诞之星的两侧,是6位天使在欢快地演奏乐曲。

在幽蓝的玻璃窗前,9位儿童天使正在尽情地高歌。他们伴随着天使的音乐, 唱着圣歌来庆祝耶稣的诞生。拉丁文的歌词刻在他们脚下:Gloria in excelsis Deo et in terra pax hominibus bonae voluntatis,意为“荣耀、上帝、和平”。

再往下,也就是仁慈之门中间的立柱上方,则是《耶稣诞生》的雕塑。圣母把耶稣从马槽中抱出。

在仁慈之门的左边是《三王朝拜》雕塑,即东方三王俯伏跪拜,并打开宝盒,将黄金、香料和没药作为礼品献给耶稣。

在仁慈之门的右边是《牧羊人来拜》雕塑,即4个不同年龄的牧羊人,在神的指引下跪拜他们的救世主。

诞生立面左侧希望之门门楣的最上端是约瑟和玛利亚正在举行婚礼的场景,两人相面而跪,手拉手的宣读誓言,一位牧师见证了这一庄严的时刻。

希望之门,出自圣经故事,讲述的是耶稣一家得到天使的预警,为了耶稣的安全,全家连夜逃往埃及。年幼的耶稣坐在毛驴身上,手中托着一只受伤的鸽子在听父亲的教诲。

更令我感到神奇的是,拍摄时竟然映射出七彩霞光。

诞生立面右边信仰之门,描绘的是12岁的耶稣到耶路撒冷庆祝逾越节时,在的圣殿里呆了3天以汲取上帝带给他的知识,以至于他的父母以为他丢了。

右下方是一组劳动中的耶稣。

只见耶稣左手拿凿,右手拿锤,正坐在长凳上辛勤地劳动着。

这里可谓是圣家堂艺术巅峰的体现,在这里,静心观察会发现雕像人物的形象和律动几乎和真人一模一样。在这里,不管我们是否了解圣经故事,单是欣赏别具匠心的设计和美轮美奂的雕刻细节,就足够让我们大开眼界。

当我们即将从仁慈之门步入圣家堂时,突然看到门拱被圆柱一分为二。圆柱上雕刻着一圈圈的丝带,丝带上浮雕着耶稣的族谱。

为了保护这一精美的雕刻艺术品,目前已经从底部到2米多高处用坚硬的蜂巢状铁栏围起。

高3米的铜门装饰得很有创意,自然与宗教元素的完美融合,图案是一片绿叶映衬下的花朵,树中点缀有小鸟和昆虫。

自然与宗教元素的完美融合,一片绿叶映衬下的花朵,鸟儿、蝴蝶在花丛中上下翻飞。

大门两侧和玻璃上都铺满了树叶,那郁郁葱葱的树叶间,躲藏着许多小生命:蝴蝶、蜗牛、甲壳虫、瓢虫······,就像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昆虫世界。

教堂的塔顶是与上帝沟通的桥梁,塔尖越高代表与上帝的距离越近。

我们购买门票时,选择的是从诞生立面登顶。教堂内有电梯,但电梯空间很小,一次至多只能容纳三四个人,所以无论什么时候登顶都要排队。

在电梯口,我们发现了一个设计超级精美的回廊。

这个靠近诞生立面的门上爬满玫瑰花枝,因而被称之为玫瑰门。

门楣上,雕刻着怀抱耶稣的圣母玛利亚,左边是出生于西班牙并创建了道明会的圣道明,右侧是圣女凯瑟琳。

下边的门框位置则是旧约中的四位圣人:以撒、雅各、大卫和所罗门。

简单看了看回廊,回来继续排队。好在,没多久,我们便乘电梯直达100多米高的顶部。然后,还需要步行沿着一段如中世纪一般狭窄的螺旋梯拾阶而上,别有一番穿越感。

一路上,透过塔楼外侧不同形状的窗口,我望到了艳阳下的巴塞罗那,一座将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结合最完美的城市。

看,很多建筑的转角都采用45度切角,给每个交叉路口留出了充足的空间,从而形成了众多八边形的街口,这也是巴塞罗那的一个特点。

探头出去,则别有洞天,在这里可以近距离地看到那些高高地悬在半空中的雕塑,不仅海螺上的纹理、花纹清晰可见,而且人物的表情、动作惟妙惟肖。

在塔顶,我们看到塔尖上精美的花果,在灿烂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据说,圣家堂塔楼顶上的马赛克是为了,白天阳光反射,使得人们从城市的各个角度都可以看到它;夜晚反射月光,让它变成了一种指引海员回家的灯塔。

这造型别致的不规则十字架,感觉有点儿像一棵植物,生长在巴塞罗那的背景前。

如此近距离地欣赏高大而绿意盎然的生命之树,以及一只只振翅腾飞的白色圣灵,让我们倍感空灵。

上帝的视角,白色圣灵庇护下的巴塞罗那。

诞生立面登顶,看不到多少教堂本身的雕塑,但能俯瞰巴塞罗那东部的芸芸众生。

与大教堂比邻相望的圣保罗医院Hospital de Sant Pau。

巨大的圆柱形建筑——荣耀塔Torre Gloriès,是当代巴塞罗那的标志,其表面材料是玻璃,可反射出地中海的颜色。其特有的轮廓,就像从地面喷发而出的间歇泉。

从塔楼往下走,没有电梯,只能步行,我们一圈圈地围着这个“空心”塔往下走,过于单调,有些无聊。

正百无聊赖时,我的眼前却一亮,塔楼内的螺旋状旋转楼梯,仿佛一只巨大的石蜗牛,令人眩晕,动感十足,百拍不厌。

高迪被誉为“上帝的建筑师”,将现代主义、自然主义、穆德哈尔式、哥特式等建筑风格融合在一起,创造了近乎怪诞的高迪风格,给世人独特的建筑视觉体验。据说,这楼梯的设计,高迪依法自然,灵感来源于鹦鹉螺的内部螺旋。

圣家族是巴塞罗那的象征,高耸的尖塔、看似凌乱的布局、鬼魅的装饰、阳光下冷色的石头……看一眼便无法再忘记它,以至于它总会回到我的梦里,与我再次约会。

没有人能否认圣家堂的独一无二,犹如热带雨林般繁密的尖顶,承载着西班牙的浮华旧梦;170米高的塔身上五颜六色的马赛克,透着灵动的气息;螺旋形的楼梯扭曲而上;琳琅满目的雕像,仿若从墙上生长出来一般,精灵般栩栩如生。

圣家堂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建筑,它凝聚了一个天才建筑师一生的梦想与心血。与其说高迪是天才或是疯子,他更像一个造梦者,用动荡的线条、流动的色彩,把人类深藏心中一直跳动不安,却模糊不清,无法溢出的那些梦幻变成现实,淋漓尽致地表现着巴塞罗那独特的城市气质。

在光荣与梦想中,巴塞罗那也被称为“高迪的城市”。当我们领悟了高迪,就读懂了巴塞罗那;当我们读懂了巴塞罗那,也就读懂了高迪。

有人将圣家族大教堂比作建筑史上的断臂维纳斯,3个世纪的坚持,圣家族大教堂已经不再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精神。

冬日暖阳拔“牙”记(三十一)巴塞罗那:激情四射的奥运之城

冬日暖阳拔“牙”记(三十)萨拉戈萨:圣母光环下的戈雅故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