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还是法喜寺求姻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3-18
昨天我参观了灵隐寺和法喜寺。这是我第三次来到灵隐寺。前两次都是在夏天,那时游客和香客络绎不绝。这次是冬天的午后,游人不多,天气还算温暖。这样的天气非常适合外出散步。在这里,寺院规定只能上三支清香供佛,以免寺院充满烟火气息。这是我这次才知道的。当地人为了求平安和健康会来灵隐寺,这是第一次听说。杭州最著名的寺院就是灵隐寺,但当地人礼佛的习俗我却不甚了解。他们求学业会去香积寺,求平安健康会来灵隐寺,求姻缘则会去法喜寺。我注意到,灵隐寺供奉的是药师菩萨,自然能保佑平安健康。到了一定年龄和阶段,才发现平安健康最重要。这是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其他一切才有可能。愿新的一年,家人和亲人都能平安健康。
灵隐寺是济公活佛出家之地,这是我这回才知道的。在来之前,果芳居士嘱咐我一定要去济公殿拜一拜。以前来过,但没留意,只记得500罗汉堂。济公殿温暖而安静,墙上都是济公活佛的事迹画像,每幅画前都有说明文字。我读得匆忙,计划回来后好好研究相关资料。殿里有个小师父在看守,出家人随时都在修行。在家人则要创造修行机会。处处都是修行之地。
寺院中有直指堂,那里有佛学院研究生的书画展览,主题是“云卷云舒”。那份虔诚、纯净和宁静是外界人羡慕却难以达到的。
从高处俯瞰寺院,夕阳温暖,绿树掩映中的黄墙黑瓦,美丽而庄严,让人心情宁静。
寺外有摩崖石刻造像,弥勒佛背靠石崖,开怀大笑,感染着众生。看着弥勒佛的笑容,顿时感到勇气,即使人生多有不顺,还是要笑对人生。
灵隐寺景区内还有永福寺和韬光寺。上次我去过永福寺,它位于半山腰,人迹罕至,与灵隐寺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因为时间关系,我没能去成韬光寺,只能期待下次有机会慢慢游览这些古刹。
离开飞来峰景区,我找到了天竺路,开始向上攀登。以前我只听说过上天竺寺、中天竺寺和下天竺寺,今天我终于有机会亲自探访。
冬天的景区人少,天竺路非常宁静。青山空谷,清溪瘦水,行人稀少,真是一个清心忘尘的好地方。我路过法镜寺和法净寺,但由于时间有限,只能绕道而行。最后我到达了上天竺寺,也就是法喜寺。可能因为寺名带有“喜”字,本地人认为这里主管姻缘。寺院门上挂着“圆通讲寺”的匾额,应供奉观世音菩萨。我老家那里也有一座圆通讲寺,也供奉观世音菩萨。接近寺院的道路上,人突然多了起来,全是学生。进入寺院,里面也都是学生。小孩子们在寺里打卡拍照,他们说说笑笑,目光纯净。还没有经历过世间的风风雨雨,还不知道人生的无常,正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时候。
其他年龄的游客也恭敬地拈香礼佛。寺院很有特色,地面全是花木,空中到处挂着红灯笼,不时会看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启发人心的警句。
我在大殿里上香后,进入一重大殿,正好有个游客出去,殿里只剩下我一个人。这似乎是我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礼佛完毕,忽然听到“咚”的一声,回头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进来一位师父,也许他一直都在,只是我没注意到。师父用门杠顶上了门。我这才注意到,另一扇门也已经关上了。我赶紧问师父怎么出去,师父用手指了一下,我才看到侧门。于是我成了最后一个离开大殿的游客。出来后再四处看看,重重大殿都已经关门了。大门开着,游客还可以进入,但只能在院子里走。主要游客是学生,他们在院子里上上下下,拍出美好的照片,这次旅行也圆满了。
进门时,我看到人们都去摸墙上的石刻铭文,大概是一种祈福的方式。我也随俗,摸了摸墙上的文字,特别摸了摸“喜”字,希望未来心中充满喜悦,安稳度日。
出来后,我按照指示牌找到了公交车站。居然还有1314线。我和孩子们一起坐1314线公交车,到一公园终点站下车。我为这座城市的旅游设计点了个赞。
这里有许多千年古刹,可惜外地人只能匆匆忙忙地参观。如果能够慢慢地转,一天只游一个寺,细细品味每一砖每一石每一塔的味道,那才是本地人才能享受到的乐趣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