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遗传方式与融合遗传方式的区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1-29
区别:
孟德尔认为遗传因子就像一个个独立的颗粒,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
融合遗传认为两亲代在杂种后代中产生新的性状。子代的性状是亲代性状的平均结果,且杂合子后代中没有一定的分离比例。
两种的区别就好像一个红球和一个蓝球放到试管当中,从上面看虽然只能看到一种颜色,但另一种颜色并没有消失,只是在下面隐藏起来,而红墨水和蓝墨水一起放到试管中,就会融合成新的颜色,是前面两种颜色平均的结果。
补充说明:
1、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统称为孟德尔遗传规律。
1)分离定律:(1)F1的全部植株,都只表现某一亲本的性状(显性性状),而另一亲本的性状,则被暂时遮盖而未表现(隐性性状)。(2)在F2里,杂交亲本的相对性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又都表现出来了,这就是性状分离现象。由此可见,隐性性状在F1里并没有消失,只是暂时被遮盖而未能得以表现罢了。(3)在F2的群体中,具有显性性状的植株数与具有隐性性状的植株数,常常表现出一定的分离比,其比值近似于3∶1。
2)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在揭示了由一对遗传因子(或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的遗传规律——分离规律之后,又接连进行了两对、三对甚至更多对相对性状杂交的遗传试验,进而又发现了第二条重要的遗传学规律,即自由组合规律,也有人称它为独立分配规律。
一个亲本——黄色圆形的豌豆是纯合子,其基因型为YYRR,在这里,Y代表黄色,R代表圆形,由于它们都是显性,故用大写字母表示。而选用的另一亲本——绿色皱形豌豆也是纯合子,其基因型为yyrr,这里y代表绿色,r代表皱形,由于它们都是隐性,所以用小写字母来表示。
由于这两个亲本都是纯合体,所以它们都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即:
YYRR——YR
yyrr——yr
二者杂交,YR配子与yr配子结合,所得后代F1的基因型全为YyRr,即全为杂合体。由于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所以F1的表现型全为黄色圆形种子。杂合的F1在形成配子时,根据分离规律,即Y与y分离,R与r分离,然后每对基因中的一个成员各自进入到下一个配子中,这样,在分离了的各对基因成员之间,便会出现随机的自由组合,即:(1) Y与R组合成YR;(2)Y与r组合成Yr;(3)y与R组合成yR;(4)y与r组合成yr。由于它们彼此间相互组合的机会均等,因此杂种F1(YyRr)能够产生四种不同类型、相等数量的配子。当杂种F1自交时,这四种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便在F2中产生16种组合中的9种基因型合子。由于显隐性基因的存在,这9种基因型只能有四种表现型,即:黄色圆形、黄色皱形、绿色圆形、绿色皱形。它们之间的比例为9∶3∶3∶1。这就是自由组合定律。

2、融合遗传是早期的一种遗传理论,与颗粒遗传相对。融合遗传是1868年由达尔文提出的。它主张两亲代的相对性状在杂种后代中融合而成为新的性状而出现,也即子代的性状是亲代性状的平均结果,且杂合子后代中没有一定的分离比例。融合遗传方式是杂交后代的性状介于两亲本之间,若杂交后代自交,性状不会分离;若测交再次介于两者的状态之间。
当时的人们普遍相信融合遗传,认为后代是父母性状(或者说血缘)融合的结果,比如黑人和白人通婚后生下的小孩肤色介于中间,如果一个白人到黑人部落生活、繁衍,他的后代的肤色会变得越来越黑,白肤色这种性状最终会消失。同理可证,一个适应环境的优秀变异也会一代一代地被其他变异稀释掉,而无法得到传播。
达尔文认为就是类似液体的胚芽融合的结果,且以这种方式传递的遗传性状的后代中不分离,这个理论目前认为是错误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