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大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6
       昨个妈妈告诉我,和老姥爷同师门的大鼓艺人在世的只有一位90岁的老奶奶了。

       老姥爷是1930年生人,小时候过的苦日子,刚刚出生就被生母送到了他的养父母家里,而养父母还没有见到新中国的面貌就离开了人世。老姥爷生前告诉我,他17岁的时候,抱着家里仅存的柴火杆子和棒秸秆去给大鼓师傅磕头学艺,之后就靠着唱大鼓的本领养家糊口。

       西河大鼓是传统的北方曲艺剧种,广泛流传在河北,山东,天津一带。现在像德云社一样的相声团体是这种大鼓书的主要传播者,而在从前,西河大鼓艺人尽是自起炉灶,带着鼓、板、弦家伙事儿和满肚子的民间故事在地方搭台唱大鼓。

       妈妈和我说,老姥爷年轻的时候是我们那一带顶顶厉害的大鼓先生,得亏了老师傅的耳提面命,老姥爷三弦弹得溜,鼓套子敲得棒,每每搭台唱大鼓都有人叫好。白天在家里记折子,晚上就抱着弦子给人唱出来,一出大鼓能唱它个三四个钟头。穆桂英挂帅,三国演义,杨门女将是当时老姥爷唱得最火的折子。妈妈打小跟着爷爷蹭大鼓书,这些故事也能讲个七七八八。

       但后来经历了一些动乱,西河大鼓的艺人大都散开了,有些人路子走得通,投奔了个好地方前途一片光明;有些人放下了自己的蛇皮弦子,当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老姥爷路子没有那么活泛,但也没放下自己的吃饭手艺,在我们当地的文化局考了个演出证,正儿八经“持证上岗”,又唱了十来年的西河大鼓,直到七十来岁退休。

       昨儿本想问问,家里还有没有老姥爷当年唱大鼓的录音录像带,妈妈却和我讲,那些录音带早些时候被姥爷送了朋友,很难再循踪迹,还在世的那位老奶奶也没了唱西河大鼓的气力。

       作为民间优秀的曲艺剧种,西河大鼓在文化传承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现在西河大鼓却很难受到其应受的关注与重视,现实中我们可能只能去茶馆或者相声社才能找到西河大鼓的踪迹。传统曲艺的复兴是之前郭德纲先生给我们提过的一个概念,当然,这不应仅仅是一个概念。现在很多年轻人在德云社的带动下听起了相声,这是一个曲艺发展的向好信号。我也希望在之后,更多的人也可以关注一下咱们的大鼓书,尤其是西河大鼓。和京韵大鼓相比,西河大鼓的受众更小,当然传播也有一定的阻力,如果再缺少关注,这项发展曲折的民间艺术可能就会在未知的某一天消亡在人们的回忆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