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两年,存款20万,我们做到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3
毕业即将满两年,在不到两年的关头,存款达到了20万,我们的心里确实是为此感到自豪的,似乎看到朋友圈那些刷屏的房地产广告“70年产权,住宅房,可上学,可落户,首付20万起”,都更有底气了。

在此用的是我们,最大的功臣应该是施同学。是他贡献了绝大部分的收入来源,而我负责加加减减。施同学是大四最后一年出来实习的,而我是大四下学期出来实习的,所以他的工作时间比我长半年。算起来来到上海,还差三个月他就已经整整三年了,而我,即将两年半。

在这工作的两年多的时间里,存钱是我们默认的一个习惯。回想起我们俩第一年回家过年时,身上揣着1万多块钱的存款。那时候刚刚出来工作不到半年,我们背着8000的债来到上海,在浦东新区一个不足6平米的小房子开始了上海的蜗居生活。我待了一个多月便回到学校上课,施同学一个人在这里独自奋斗。

半年的时间,他供我每个月的生活费,还清了8000的外债,过年的时候存了接近10000块钱回家。第二年,我们俩开始了共同的奋斗生活。过年回家时身上有接近50000的存款。当时刚好姐姐买房,找我们借钱,我们借给了她40000,揣着剩余的10000多开始了新的一年的奋斗;到今年过年的时候,存款接近15万了;从2月份过完年到现在,中途发了2次的工资,所以存款达到了20万。这两个月存款的快速增长主要是因为这个月我们两个人都发了年终奖,两个人加起来有接近20000。

我每年过完年整理过年的账目的时候,心里都暗暗的定下了这一年的存款目标,比如去年是15万,今年是30万。 4月份的时候达到20万,算是用了六分之一的时间,达成了三分之一的目标。

其实对于这个结果,并不算太意外,因为几乎每周我都在计算这个进度表,看着它从0%开始加载,到1%,2%,10%,20%...一点点前进,就像电脑的进度条一点点填满空白的区域,当达到最后100%的状态时,心里忍不住喊一下”YES’,不是惊喜,是期待。

我很认同一个观点: 钱能给你最大的安全感,因为大部分的问题都能用钱来解决。 就像最近热播的都市剧《都挺好》里面的苏明玉,从小吃够了没钱的苦,想好好读书考上清华,母亲不给钱买复习材料,不给钱上强化班…所以明玉在大学里就开始独自出来赚钱养活自己,小小年纪的她想尽一切办法赚钱—发传单,做培训,去超市做收银员等。因为她知道,她所缺乏的,钱都能给予她。

在明玉的身上,我还是看到了一些我的影子。我大学的时候,也曾像她一样想方设法的去赚钱,不放过每个周末,做过导购,发过传单,干过推销,也去做过收银,还在学校办公室做着一份勤工俭学的工作。而施同学长期在食堂吃着3块钱的正餐,炒饭+烧麦的组合。每当我们身上有了4位数的存款时,我们内心就开始蠢蠢欲动,开始计划着新的一次见面。

也许,正是我们俩曾经长期处于这种需要用钱而又长期缺钱的时候,同时又没有外援的渠道而只能向内依靠自身的时候,我们俩存钱的意识在那个时候就开始萌芽,生长,形成根深蒂固的观念。

当然,我知道,20万并不是一个多么的巨额的数字。 但是,这20万却足以竖立起我们对抗外界种种变化因素的堡垒 。因为它已经足够支撑起我们俩两到三年的生活费,够我们办一场稍微像样的婚礼,够我们在家乡的小城市付一个小小房子的首付,能够满足我们偶尔抑制不住一颗说走就走的心,够支付我想学一门小技能的学费,够我们在面对喜欢而工资不高的工作的时候,多一份遵从内心的选择,够在逢年过节的时候,给父母买个像样的礼物…

尽管我也知道,当我真的去面对这些选择的时候,我不一定真的舍得去这么做。不一定真的会辞职,说走就走,去世界看看…因为我们知道这份选择的权利来的不易,所以不舍轻易去启用这个按钮。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是在人生的抉择上多了更多的选项,至于我是否会去选那个多出的选项,这是我的自由,我有资格选或者不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