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明丰坊翻译成现代文

要具体的翻译

第1个回答  2019-01-25
杂诗
【明】丰坊
孤松挺穹壁,下临万里波。
激湍啮其根,惊飚撼其柯。
纷纷穴赤蚁,袅袅缠青萝。
群攻未云已,生意当如何。
严霜一夕坠,高标复嵯峨。
君子固穷节,感慨成悲歌。
【题解】
《杂诗》,五言古风,押歌韵。诗题一作“离诗”。
【作者】
丰坊(1492 -1563),字人叔,一字存礼,后更名道生,更字人翁,号南禺外史。明朝书法家、篆刻家、藏书家,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丰坊玩世不恭,不拘法理,性情孤僻。嘉靖二年(1523)进士及第,被委任为南京吏部考功主事。仕至礼部主事。“改南考功主事,因吏议免官”。丰坊晚年穷困潦倒,寄居于寺庙,病逝于僧舍。为人逸出法纪外,而书学极博,五体并能。诸家自魏、晋及明靡不兼通规矩,尽从手出。工于执笔,以故其书大有腕力。唯喜用枯笔,稍乏风韵。尤擅草书。故宫博物院有其嘉靖二十一年(1542)草书诗卷。嘉靖四十一年(1562)书《古诗十九首》卷。家藏古碑刻甚富,临摹乱真,为人撰定法书,以真易赝、不可穷诘。工篆刻,善画山水,不师古人,自成一家,兼写花卉。丰氏原为鄞县大姓,历代为官,代出闻人。丰坊自己博学工文,尤精书法,家有万卷楼,藏书数万卷,负郭田千余亩,尽鬻以购法书名贴,又常夜以继日,心摹手追,故书学极博,五体并能,晚年更是潦倒于书淫墨癖之中。黄宗羲《丰南禺别传》曾对他有很形象的描写:“读书注目而视,瞳子尝堕眶外半寸,人有出其左右,不知也。”丰坊不善治家理财,故后来家财丧失殆尽,其万卷楼藏书中的宋椠和写本,为门生辈窃去十之有六,后又不幸遭大火,故所存佳本已无多。丰坊原与天一阁范钦交往颇深,早时范钦曾从万卷楼抄书,丰坊亦曾为范钦作《藏书记》,故万卷楼劫余之书尽售与天一阁,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了。传世书作以草书为主,有草书《砥柱行》《草书七绝》、《自书诗》和楷中带草的《逍遥游》等,另著有《藏书记》《书诀》《〈易〉辩》《古书世学》《〈鲁诗〉世学》《〈春秋〉世学》《〈诗〉说》《万卷楼遗集》等。
【诗意】
孤生的松树挺立在高高的崖壁上,
崖壁下面正对着的是万里的水波。
急速奔流的江水侵蚀着孤松的根,
惊天怒海的狂风摇撼孤松的树枝。
林下地上洞穴内很多红色的蚂蚁,
纤长柔美的松萝缠绕着高挺的树。
猛烈的冷风从四面八方攻击不止,
山林中茂密草木的生命力会怎样?
凛冽的浓霜一夕之间就降临人间,
那些高挺的树木仍然是高耸入云。
君子一直固守着贫贱穷困的高节,
愤激慷慨的情绪变成了悲壮的歌。
【注释】
1、孤松:单独生长的松树。晋陶潜《归去来兮辞》:“景繄繄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唐张说《遥同蔡起居偃松篇》诗:“清都众木总荣芬,传道孤松最出群。”
2、穹壁:高高的崖壁。
3、下临:下对;下视。汉枚乘《七发》:“上有千仞之峰,下临百丈之溪。”南朝齐王巾《头陁寺碑文》:“飞阁逶迤,下临无地。”唐王勃《滕王阁序》:“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唐杜甫《寄董卿嘉荣》诗:“下临千仞雪,却背五绳桥。”
4、激湍(tuān):急流。晋潘岳《西征赋》:“交渠引漕,激湍生风。”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明刘基《平西蜀颂序》:“是故冬寒之极,必有阳春;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陈去病《夜宿张家口独步通桥望月》诗:“依稀月有声,静探乃激湍。”陈毅《水调歌头·四游良口》词:“又看激湍隧引,地下厂房发电,轧轧奏铙歌。”
5、惊飚(biāo):同“惊飙”。指狂风。《南齐书·苏侃传》:“惊飊兮瀄(zhì)汩,淮流兮潺湲。”唐李商隐《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是非过别梦,时节惨惊飊。”
6、柯:树枝。《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横柯上蔽。”
7、纷纷:众多的样子。
(1)乱的样子。《管子·枢言》:“纷纷乎若乱丝,遗遗乎若有从治。”宋王安石《桃源行》:“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明沈采《千金记·封王》:“过长亭短亭,乱纷纷道蔽旌旗影。”沙汀《航线》:“于是他们便纷纷嘈吼起来。”
(2)众多的样子。晋陶潜《劝农》诗之三:“纷纷士女,趋时竞逐。”宋苏轼《论会于澶渊宋灾故》:“春秋之际,何其乱也。故曰春秋之盟无信盟也,春秋之会无义会也。虽然,纷纷者天下皆是也。”《红楼梦》第29回:“荣国府门前车辆纷纷,人马簇簇。”茅盾《色盲》五:“但在电车又停了时,许多人纷纷下去,他亦惘惘然跟着走到马路上。”
(3)烦忙;忙乱。《孟子·滕文公上》:“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唐元稹《馀杭周从事以十章见寄词调清婉难于遍酬聊和诗首篇以答来贶》:“扰扰纷纷旦暮间,经营闲事不曾闲。”宋王安石《尹村道中》诗:“自怜许国终无用,何事纷纷客此身。”
8、赤蚁:也作“赤螘”“赤蛾”。传说中的赤色大蚁。《楚辞·招魂》:“赤螘若象,玄蜂若壶些。”王逸注:“螘,一作蚁……言旷野之中有赤蚁,其状如象。”《山海经·海内北经》“大蜂其状如螽,朱蛾其状如蛾”晋郭注引《楚辞》作“玄蜂如壶,赤蛾如象”。宋梅尧臣《赤蚁辞送杨叔武广南招安》诗:“南方赤蚁大若象,潜荒穴洞人莫逢。”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一·蚁》(集解)引《五行记》:“后魏时,兖州有赤蚁与黑蚁斗,长六七步,广四寸。”
9、袅袅:也作“袅嫋”。纤长柔美的样子。明杨慎《升庵诗话·余延寿折杨柳》:“大道连国门,东西种杨柳。葳蕤君不见,袅嫋垂来久。”
10、青萝:松萝。一种攀生在石崖、松柏或墙上的植物。南朝梁江淹《江上之山赋》:“挂青萝兮万仞,竖丹石兮百重。”唐李白《和卢侍御通塘曲》:“青萝嫋嫋挂烟树,白鹇处处聚沙堤。”清厉鹗《暮投徧福寺宿楚木禅师方丈》诗:“烟中问路得樵叟,青萝一径穿颓垣。”
11、群攻:群起攻击。
12、云已:犹言完了;休止。
(1)犹言而已;罢了。《汉书·叙传下》:“敞、义依霍,庶几云已。”颜师古注引如淳曰:“若此人等,无益于治,可为庶几而已也。”汉班固《幽通赋》:“恐魍魉之责景兮,羌未得其云已。”
(2)犹言完了;休止。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之三:“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南朝宋袁淑《效古》诗:“勤役未云已,壮年徒为空。”
13、生意:生机;生命力。
(1)生机;生命力。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一折:“阴阳运,万物纷纷,生意无穷尽。”清周亮工《庚子嘉平五日雪初闻欲徙塞外》诗:“遥看松栝叶,生意已津津。”叶圣陶《火灾·晓行》:“和平而轻淡的阳光照到田面,就像对一切给与无限的生意。”
(2)意态。唐皎然《郑容全成蛟形木机歌》:“苍山万重采一枝,形如器车生意奇。”宋范公称《过庭录》:“(王齐叟)尝画梅影图,形影毫厘不差,万荷图状极纤细,生意各殊,识者奇宝之。”
(3)生计;生活。宋苏舜钦《送安素处士高文悦》诗:“秦民著暴敛,惨惨生意蹙。”明唐寅《渔樵问答歌》:“生意宜从稳处求,莫入高山与深水。”《英烈传》第5回:“昙云长老赁下房子与朱公夫妻安顿,又借些赀本与他生意。”
(4)活儿;工作。《西游记》第1回:“假若我与你去了,却不误了我的生意?老母何人奉养?我要砍柴,你自去。”《说岳全传》第65回:“小可因做过衙门生意,熟识的多,再无人来查察,众位相公尽可安身。”施英《七论上海的罢工潮》:“厂中不容老年工人,见工人年龄稍大,即停歇其生意,毫不顾其生计。”
(5)境遇。唐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诗序:“老病怀旧,生意可知。”清王贵一《寒雪》诗:“篝火亲无焰,绨袍拥不温,饥寒兼老稚,生意向谁言。”
(6)谓主张。《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必与颍川典农中郎将严匡讨斩之”裴松之注引晋袁晔《献帝春秋》:“收纪、晃等,将斩之。纪呼魏王名曰:‘恨吾不自生意,竟为群儿所误耳!’”《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乡间人纷纷都来告荒。知县相公只得各处去踏勘,也没甚大生意。”
(7)犹言感兴趣。晋傅咸《〈羽扇赋〉序》:“吴人截鸟翼而摇风,既胜于方圆二扇,而中国莫有生意,灭吴之后,翕然贵之。”
(8)谓外加别的意思。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上》:“(黄元艾)后见司徒袁隗,隗叹其英异,曰:‘若索女婿,如此善矣。’有人以隗言告元艾,又自生意谓之曰:‘袁公有女,得无欲嫁与卿乎!’”《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南朝宋裴松之注:“史之记言,既多润色,故前载所述有非实者矣,后之作者又生意改之,于失实也,不亦弥远乎!”
(9)买卖;做买卖。《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老汉姓王名林,在这杏花庄居住,开着一个小酒务儿,做些生意。”《儒林外史》第9回:“杨先生虽是生意出身,一切帐目,却不肯用心料理。”沙汀《兽道》:“她的儿子在当脚夫,经常帮城里一些小商人去省城买办杂货;有时也自己做点生意。”
(10)指钱财。《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这样富家,一条人命,好歹也起发他几百两生意,如何便是这样住了。”《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六:“四个公差,见不是头,晓得没甚大生意,且把遗下的破衣旧服,乱卷掳在身边了。”
14、如何:怎样。
(1)怎样。《尚书·尧典》:“帝曰:‘俞,予闻,如何?’”宋苏轼《赠包安静先生》诗之二:“建茶三十斤,不审味如何。”明唐顺之《游塘侯巡公》诗:“弥生狂态复如何?一刺怀中半灭磨。”刘大白《割麦插禾》诗:“插禾虽多,割禾如何?”
(2)奈何;怎么办。《诗经·秦风·晨风》:“如何如何,忘我实多。”《汉书·霍光传》:“光曰:‘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唐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诗:“上阳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3)奈何。对付,处置。《易经·小过》:“‘飞鸟以凶’,不可如何也。”高亨注:“不可如何,无可奈何。”郭沫若《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母亲要这样教我们,当然不是我们主观上所能如何的事。”
(4)奈何。亦指对付、处置的办法。《汉书·曹参传》:“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患之,无如何,乃请参游后园。”清魏源《圣武记》卷六:“阮惠自为泰德王,郑栋自为郑靖王,两竝抗,黎王无如何也。”
(5)怎么;为什么。《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唐韩愈《宿龙宫滩》诗:“如何连晓语,一半是思乡?”宋欧阳修《荷叶》诗:“如何江上思,偏动越人悲?”
(6)表反诘。犹言那又是什么。《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夫鼠昼伏夜动,不穴于寝庙,畏人故也。今君闻晋之乱而后作焉。宁将事之,非鼠如何?”《公羊传·宣公六年》:“尔为仁为义,人弑尔君,而复国不讨贼,此非弑君如何?”
(7)传说中的树名。《神异经·南方经》:“南方大荒有树焉,名曰如何,三百岁作华,九百岁作实……金刀剖之则酸,籚刀剖之则辛。”《太平御览》卷九六一引晋顾恺之《启蒙记》:“如何随刀而改味。”
15、严霜:凛冽的霜;浓霜。
(1)凛冽的霜;浓霜。《楚辞·九辩》:“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严霜。”宋王安石《拒霜花》诗:“落尽羣花独自芳,红英浑欲拒严霜。”冰心《寄小读者》九:“今天是感恩节,窗外的树枝都结上严霜。”
(2)喻严厉。《汉书·孙宝传》:“今日鹰隼始击,当顺天气,取奸恶,以成严霜之诛。”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安老爷见了公子,先露着望之俨然的一脸严霜凛凛,不提别话。”
16、一夕:指极短的时间。
(1)一夜。《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汉刘向《九叹·逢纷》:“思南郢之旧俗兮,肠一夕而九运。”
(2)指极短的时间。宋苏轼《徐州上皇帝书》:“散冶户之财以啸召无赖,则乌合之众,数千人之仗,可以一夕具也。”
17、高标:高枝;高树。
(1)高枝;高树。《文选·左思〈蜀都赋〉》:“羲和假道于峻岐,阳乌回翼乎高标。”刘逵注:“言山木之高也。”吕延济注:“高标,高枝也。驭日至此,碍于高树,故假道而行。”
(2)泛指高耸特立之物。唐李白《蜀道难》诗:“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王琦注:“高标,是指蜀山之最高而为一方之标识者言也。吕延济注以为高树之枝,恐非。”唐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仇兆鳌注:“首言塔不易登,领起全意。”
(3)高耸;矗立。唐韩愈《新竹》诗:“高标陵秋严,贞色夺春媚。”元韦居安《梅磵(涧)诗话》卷上:“荆公手种松在定林庵前,高标挺然,上侵霄汉。”郭沫若《星空·春潮》:“你请学着那森森的林木高标!自由地、刚毅地、稳慎地,高标出,向那无穷的苍昊!”
(4)比喻出类拔萃的人。唐卢照邻《还京赠别》诗:“戏凫分断岸,归骑别高标。”唐张九龄《谢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状·御批》:“卿学府高标,士林贞干。”
(5)比喻高深的造诣。唐韩愈《送灵师》诗:“古气参《彖》《系》,高标摧《太玄》。”宋刘克庄《跋赵明翁诗稿》:“因读明翁绝句,有云‘留取葡萄浮大白,肯将容易博凉州’,叹其高标卓识,为之爽然自失。”
(6)高名次;高榜。元李寿卿《度柳翠》第四折:“再不说阶梯一句,作怎么道千圣会中无影迹,万人丛里夺高标。”
(7)指科举考试得中高榜,名列前茅。明吴承恩《寿贾百松障词》:“中台选俊,喜骥子之高标;上国抡才,谅龙光之可待。”《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这回书话表安老爷家报喜的一声报道:‘公子中了,并且高标第六!’阖家欢喜非常。”
(8)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后以“高标”指清高脱俗的风范。《旧唐书·外戚传·武攸绪》:“王(武攸绪)高标峻尚,雅操孤贞。”明刘基《梅花绝句》之五:“借问高标谁得似?白头苏武在天山。”明何景明《画鹤赋》:“假孤致于墨华,得高标于毫素。”
(9)古代杂技名。清厉荃《事物异名录·玩戏·高竿》:“高标,《山堂肆考》,亦即上高竿也。”
18、嵯峨:高耸的样子。
(1)山高峻貌。《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山气巃嵸(lóng zǒng)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王逸注:“嵯峨嶻嶭,峻蔽日也。”唐唐彦谦《送许户曹》诗:“将军楼船发浩歌,云樯高插天嵯峨。”明梁辰鱼《浣纱记·投吴》:“宝殿嵯峨对紫宸,帘栊映碧云。”峻青《海滨仲夏夜》:“这儿的山,没有江南的山那样纤巧秀丽,但却非常雄伟、嵯峨。”
(2)指高耸的山。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欧阳公谪夷陵时,诗云:江上孤峰蔽绿萝,县楼终日对嵯峨。”
(3)屹立。唐姚合《送潘传秀才归宣州》诗:“李白坟三尺,嵯峨万古名。”宋范成大《春日览镜有感》诗:“习气不解老,壮心故嵯峨。”清侯方域《与任王谷论文书》:“运骨于气者,如纵舟长江大海间……苟能操舵觇星,立意不乱,亦自可免漂溺之失。此韩欧诸子所以独嵯峨于中流也。”柳亚子《论诗六绝句》之四:“浙西一老自嵯峨,门下诗人亦未讹。”
(4)坎坷不平。明钱士升《满庭芳》词:“往事千端,闲愁万斛,世情无数嵯峨。”
(5)形容盛多。《文选·陆机〈前缓声歌〉》:“长风万里举,庆云郁嵯峨。”刘良注:“嵯峨,云盛貌。”唐韦应物《送苏评事》诗:“嵯峨夏云起,迢递山川永。”
19、君子固穷:有德行有修养的人信守道义,安于贫贱穷困。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君子:泛指才德出众的人。
(1)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常与“小人”或“野人”对举。《诗经·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孟子·滕文公上》:“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淮南子·说林训》:“农夫劳而君子养焉。”高诱注:“君子,国君。”
(2)泛指才德出众的人。《易经·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汉班固《白虎通·号》:“或称君子何?道德之称也。君之为言群也;子者丈夫之通称也。”宋王安石《君子斋记》:“故天下之有德,通谓之君子。”清方文《石桥怀与治》诗:“昔年居南邨,卜隣近君子。”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四幕:“我想世界上的人,也不能就分做两群:说这群是好,那群是坏;这群君子,那群小人。”
(3)旧时妻对夫之称。《诗经·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进增父母之羞,退益君子之累。”李贤注:“君子,谓夫也。”唐李白《古风》之二七:“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鸾。”清孙枝蔚《采莲曲》之一:“妾采莲,采莲寄君子。”
(4)指春秋越国的君子军。《国语·吴语》:“(越王)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为中军。”韦昭注:“私卒君子,王所亲近有志行者,犹吴所谓贤良,齐所谓士。”明梁辰鱼《浣纱记·被擒》:“越王亲率兕甲十万,君子六千,直渡太湖。”参见“君子军”。
(5)对人的尊称。犹言先生。《太平广记》卷四一九引唐李朝威《异闻录·柳毅》:“夫人泣谓毅曰:‘骨肉受君子深恩,恨不得展媿戴,遂至睽别。’”《武王伐纣平话》卷中:“姜尚问曰:‘君子,尔何姓?’”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君子,你这等一个人,可被那厮欺负,我好是不平也。”清李渔《蜃中楼·双订》:“我姊妹出来已久,恐家慈见疑,如今要返深闺,君子,请回去罢。”
(6)美酒。《类说》卷四三引唐皇甫松《醉乡日月》:“凡酒……以家醪糯觞醉人者为君子。”
(7)竹之雅号。宋苏辙《林笋复生》诗:“偶然雷雨一尺深,知为南园众君子。”参见“君子竹”。
固穷:信守道义,安于贫贱穷困。《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朱熹集注:“程子曰:‘固穷者,固守其穷。’”晋张协《杂诗》之十:“君子守固穷,在约不爽贞。”唐杜甫《前出塞》诗之九:“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龚尔位《怀人》诗:“中有固穷士,尽日枕书眠。”
20、感慨:也作“感嘅”。
(1)情感愤激。《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论》:“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非能勇也,其计画无复之耳。”唐韩愈《送董邵南序》:“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2)感触;感叹。《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所以陶渊明欲息交,嵇叔夜欲绝交,刘孝标又做下《广绝交论》,都是感慨世情,故为忿激之谭耳。”宁调元《燕京杂诗》之四:“河山元气入残秋,感嘅时艰涕暗流。”老舍《骆驼祥子》三:“老者连连的点头,似乎有无限的感慨与牢骚。”
21、悲歌:悲壮或哀痛的歌。
(1)悲壮地歌唱。《淮南子·说林训》:“善举事者若乘舟而悲歌,一人唱而千人和。”晋陶潜《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宋苏轼《次韵范淳父送秦少章》:“后生多名士,欲荐空悲歌。”峻青《海娘娘》:“这时候,人的心里就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慷慨悲歌,拔剑起舞的热烈情感呢。”
(2)悲壮或哀痛的歌。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徐干》:“行觞奏悲歌,永夜系白日。”唐王勃《益州夫子庙碑》:“厄宋围陈,奏悲歌于下蔡。”《红楼梦》第27回:“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艾青《向太阳》诗:“永远的唱着一曲人类命运的悲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