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父之言文言文翻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9

1. 文言文翻译

元佑初年,山谷与东坡、钱穆父一起到京城的宝梵寺游玩。

吃完饭,山谷写了几张草书,东坡对山谷的字很赞赏,而穆父在旁边观看过后说:鲁直(山谷的字)的字接近于俗气。山谷问:为什么?穆父说: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因为没有看过怀素的真迹。

山谷心里很疑惑,从此不肯再为别人写草书。绍圣中年,山谷被贬住在涪陵,第一次在石扬休家里看到怀素的《自叙》,所以借走回去临摹了很多天,几乎废寝忘食。

自此对于草书茅塞顿开,下笔飞动,写下的字与元佑年之前的字有很大的不同,山谷这才相信穆父的话不是胡说的。但是穆父已经过世了。

所以山谷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2. 阅读文言文

小题1: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

小题2:(1)结束(完了,停止) (2)才

小题3:所以山谷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小题4:(1)钱穆父的批评、指点 (2)得到了怀素的《自叙》帖 (3)自身的努力

小题1:

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小题3: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尝”“自”“谓”“ 恨”“及”,最后疏通句子。

小题4:

试题分析:根据注释,读弄短文内容,根据人物的活动了解故事情节(划分出三个情节点),以此为据针对问题概括要点。

3. 文言文翻译 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益州既足,

1 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所以山谷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2 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益州充实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

3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孟尝君派人给他送去事物和生活用品,让他不会感到缺乏。

4 尝乘间以文字问之:曾经趁他空闲的时候向他请教文字书法。

5 “此非恶声也!”因起舞:“这样的声音(鸡鸣)不是什么不好的声音!”于是就开始舞剑。

6 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

7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听到我下达的命令,谁回不欣然的前来呢?

8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你能听到我的心声,你想象得到我的心思。

9 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如今您只有一个小小的薛国(春秋国名),不但不爱惜您的百姓,反而在他们身上谋取利益。

4. 英语翻译元祐初,山谷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

元佑初年,黄庭坚与苏东坡、钱穆父一起去京城宝梵寺游玩.吃过饭,黄庭坚写了几张草书,苏东坡对此大加赞赏,钱穆父从旁边看了看说:“老黄(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的草书非常俗.”黄庭坚问:为什么?钱穆父说:“没什么,只是没有见过怀素的真迹罢了.(怀素,唐代著名草书家,和尚,与东汉张芝并称醉素癫张)”黄庭坚心里很是不服,从此后不肯给人写草书.绍圣中年,黄被贬至涪陵,才第一次见到怀素藏在石扬休家的真迹,就接回家去临摹.临摹了好几天,经常忘了吃饭,从此明白了草书之法度,下笔如飞,和元佑年间的草书大不一样.从这时起黄庭坚才相信钱穆父的话不是诬佞之言,然而钱穆父已经死了很长时间了.所以黄庭坚经常说在涪陵学会草书,遗憾钱穆父看不见了.。

5. 晋书陆晔传 文言文翻译

(卷七十七)列传第四十八·陆晔等传

陆晔,字士光,吴郡吴人也。伯父喜,吴吏部尚书。父英,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晔少有雅望,从兄机每称之曰:“我家世不乏公矣。”居丧,以孝闻。同郡顾荣与乡人书曰:“士光气息裁属,虑其性命,言之伤心矣。”后察孝廉,除永世、乌江二县令,皆不就。元帝初镇江左,辟为祭酒,寻补振威将军、义兴太守,以疾不拜。预讨华轶功,封平望亭侯,累迁散骑常侍、本郡大中正。太兴元年,迁太子詹事。时帝以侍中皆北士,宜兼用南人,晔以清贞著称,遂拜侍中,徙尚书,领州大中正。

明帝即位,转光禄勋,迁太常,代纪瞻为尚书左仆射,领太子少傅,寻加金紫光禄大夫,代卞壸为领军将军。以平钱凤功,进爵江陵伯。帝不豫,晔与王导、壸、庾亮、温峤、郗鉴并受顾命,辅皇太子,更入殿将兵直宿。遗诏曰:“晔清操忠贞,历职显允,且其兄弟事君如父,忧国如家,岁寒不凋,体自门风。既委以六军,可录尚书事,加散骑常侍。”

成帝践阼,拜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给亲兵百人,常侍如故。苏峻之难,晔随帝左石头,举动方正,不以凶威变节。峻以晔吴士之望,不敢加害,使守留台。匡术以苑城归顺,时共推晔督宫城军事。峻平,加卫将军。给千兵百骑,以勋进爵为公,封次子嘏新康子。

咸和中,求归乡里拜坟墓。有司奏,旧制假六十日。侍中颜含、黄门侍郎冯怀驳曰:“晔内蕴至德,清一其心,受托付之重,居台司之位,既蒙诏许归省填茔,大臣之义本在忘己,岂容有期而反,无期必远。愚谓宜还自还,不须制日。”帝从之,晔因归。以疾卒,时年七十四。追赠侍中、车骑大将军,谥曰穆。子谌,散骑常侍。

(译文)(卷七十七)列传第四十八.陆晔等传

陆晔,字士光,吴郡吴县人。伯父亲高兴,吴吏部尚书。父亲英,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范晔少有名望,堂兄机常常称赞他说:“我们家世代不乏公了。”居丧,以孝闻名。同郡人荣誉与同乡书说:“士光呼吸仅属,担心他的性命,说他伤心了。“后来察举孝廉,除永远、乌江两县县令,都不去。元帝开始镇守左边,征召他任祭酒,不久补为振威将军、义兴太守,以有病为由不接受。参与讨伐华轶有功,封平望亭侯,多次升任散骑常侍、本郡大中正。太兴元年,升任太子詹事。当时武帝任命侍中都北士,应该同时用南方人,范晔以清廉著称,于是拜授侍中,调任尚书,领本州大中正。

明帝即位,改任光禄勋,升任太常,代纪瞻为尚书左仆射,领太子少傅,不久加授金紫光禄大夫,代卞壶为领军将军。以平钱凤功,进爵位为江陵伯。帝身体不适,鞋和王导、壶、庾亮、温峤、郗鉴都受顾命,辅佐皇太子,改入殿领兵直宿。遣诏说:“晔操守清廉忠贞,历职显允,而且他的兄弟侍奉君主和父亲,忧国如家,岁寒不雕,体自家风。已经委托给六军,可录尚书事,加授散骑常侍。”

成帝即位,任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给亲兵一百人,常侍照旧。苏峻的困难,刘晔随皇帝左边石头,行动正直,不以凶威改变。苏峻让刘晔吴士的期望,不敢加害,使守卫禁城。匡术以苑城归顺,当时共同推举陆晔督察宫城军事。峻平,加授卫将军。给兵一千一百名骑兵,因功劳升爵为公,封次子福新季康子。

咸和年间,请求回乡拜祖先的坟墓。有司上奏,旧制度给予60天。侍中颜含、黄门侍郎冯怀反驳说:“晔内心道德,清一的心,受托付的重任,在台司的位置,既然蒙诏答应回家探望填坟,大臣的义原在忘记自己,怎么会有时间就回来,没有约定一定远。我认为应该回到自己回,不需要制天。皇帝听从了”,刘晔于是回家。因病去世,时年七十四。追赠他为侍中、车骑大将军,谧号穆。儿子萧谌,散骑常侍。

《百度文言文翻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