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常识知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30
1. 心理学常识知识收集
心理学中的十大效应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

同任何事一样,它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意义。因此,正确地认识、了解、掌握并利用心理效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蝴蝶效应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Lorenz)认定他发现了新的现象:“对初始值的极端不稳定性”。又称“蝴蝶效应”,亚洲蝴蝶拍拍翅膀,将使美洲几个月后出现比狂风还厉害的龙卷风! 蝴蝶效应说的就是“一件事”对结果的影响,就象只改动了一点数据计算的结果都会相差十万八千里。

木桶效应 一只木桶,里面可以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根木板。这就是著名的"木桶效应" 羊群效应 一个羊群(集体)是一个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大家在一起盲目地左冲右撞。

如果一头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会一哄而上,争抢那里的青草,全然不顾旁边虎视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它还有更好的青草。 鲶鱼效应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它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

但是,由于沙丁鱼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原因就是他的鱼槽里有一只鲶鱼。

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已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

晕轮效应 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

第一印象效应 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被试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多数被试都认为学生A更聪明。这就是第一印象效应。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第一印象效应。 近因效应 在多种 *** 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 *** ,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因此,也称为“新颖效应”。

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是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这也是一种近因效应的表现。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这两种现象很常见。

皮格马利翁效应(自验预言) 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而这种暗示,正是让你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名字来自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罗伯特·莫顿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此术语后为经济学界所借用,反映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经济学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

仰巴脚效应 一般来说,人们更倾向于喜欢精明又有小缺点的人,心理学上称此现象为“仰巴脚效应”。意思是指精明的人不经心犯点小错误,不仅不影响他的优点,反而使人觉得他也和常人一样,会犯错误,有平凡的一面,使人感到好接受。

一.和领导搞关系——就是要抱老板的大腿 自己人效应——面试与反面试的秘密 海格力斯效应——怨恨你的领导,会把自己逼入死角 毛毛虫效应——领导期待你说“NO” 瀑布心理效应——在嘴上安个哨兵 贝勃规律——小心!不知不觉中,已经OUT…… 布里丹毛驴效应——“庸人”成为领导的内幕 刺猬法则——永远不要和领导称兄道弟 从众效应——让公司不安的“小团体” 拆屋效应——不要拒绝,你以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鸟笼效应——加班就是那只引人联想的“鸟笼” 巴纳姆效应——你在以领导的理想为理想吗 手表定律——好几个领导,听谁的? 紫格尼克效应——比比谁能沉住气 老鹰效应——发光要趁早,至少要让别人以为你行! 地位效应——有了职位,再提建议 踢猫效应——挨批了,再不要赔了情绪成本 反馈效应——你的沉默,会让老板很不安 视网膜效应——想升职,用脑子去观察你的领导 坐向效应——开会的时候,你会坐在哪里? 约翰逊效应——关键时刻,真正的高手会忘了自己 螃蟹效应——领导会留心的“利爪” 同态心理效应——看不透的另一面 二.搞好同事关系——从独立到相互依赖 阿伦森效应——别让别人以为你在“装” 霍桑效应——抱怨之前,先干出成绩 比马龙效。
2. 谁能告诉我一些心理学小常识
据英国《卫报》报道,瞬间的面部表情变化确实能透露出一个人是否在说谎吗?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认为他已经找到了答案。

40年前,这位研究心理学家在给一群接受培训的年轻精神病学家做演讲时,有人向他提出一个疑问,从此他一直忙着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这群人显然想知道,假如你在这样一个精神病院工作,来此住院的一名患者曾试图自杀过。

当这名患者告诉你:“现在我感觉好多了,我是否能出去过个周末呢?”你该怎么办。当然你也清楚,精神病患者经常会提出类似问题,但是如果你准许他们暂时离开医院,一些人就会趁机自杀。

不过这群特殊的患者往往会发誓说,他们说的都是真话。他们看起来非常诚实,他的话听起来也没有撒谎的味道。

面对这种情况,你是否有办法判断出他们所说的到底是真话还是假话呢? 这个问题让艾克曼陷入深深思考。作为研究的一部分,他已经录制了跟该院的众多精神病患者进行的12分钟交谈场面。

在后来的一次交谈中,一名患者告诉他,她曾向他撒谎。听到这些,艾克曼耐心坐下来,开始仔细查看以前的录像。

第一遍他从中并没发现什么异常,于是他放慢录像的播放速度,一遍又一遍,一遍没收获,他就会以更慢的速度播放。突然之间,就在两帧从他眼前飞过时,他看到那名患者脸上表现出来的非常鲜明、强烈的痛苦表情,这个表情持续时间不到十五分之一秒。

但是自从他发现这个异样表情后,他又在同一个交谈录像中发现另外三处可以说明患者在撒谎的例子。艾克曼说:“这就是发现微表情 (microexpressions)的过程,它们是在瞬间发生的非常强烈的隐藏表情。”

《别对我撒谎》主演蒂姆·罗思示范厌恶的表情: 鼻子微皱,上唇抬起。 恐惧:眉毛挑起并往中间靠拢,上眼睑抬高,下眼睑绷紧;嘴唇朝耳朵方向水平拉伸。

快乐:眼角挤出皱纹,脸颊往上拉伸,眼睛周围的肌肉轻微颤动。吃惊:眉毛向上挑,眼睛圆睁,嘴唇无意识地张开。

在接下来的40年里,艾克曼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精神病学系成功证实了由查尔斯·达尔文提出的主张:人类表达愤怒、厌恶、满足、恐惧、惊讶、快乐和悲伤的表情是与生俱来的,是跨文化,跨领域,全球皆准的。从美国到日本,从巴西到巴布亚新几内亚,无论哪种语言与文化,这7种基本情绪引发的面部肌肉变化大致都是一样的。

而且,情绪的表达是下意识的,基本上难以抑制或隐瞒。当然,我们也可以试一试。

但是当我们撒谎时,强烈情绪引发的微表情会快速从我们面部飞掠而过,我们根本来不及阻止它们。对撒谎的人来说比较幸运的是,有99%的人看不到这些表达内心痛苦的转瞬即逝的信号,在参与艾克曼的实验的15000人中,仅有50人能在没接受培训的情况下看出来。

他将这些人称之为“天才”。 但是艾克曼表示,只要接受一些训练,几乎所有人都能掌握这种技巧。

他应该知道,自从80年代中期以来,他最广为人知的著作《撒谎 (Telling Lies)》第一次发行以来,他就经常接到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美国交通安全局、移民局、反恐侦查员和世界各国警方的邀请,他们邀请艾克曼的目的除了协助破案以外,更主要的是教他们如何利用这项技术。他还开设了研讨会,专门教授辩护律师、控方律师、健康专家、扑克玩家、甚至对配偶心怀猜忌的人识破谎言。

另外他还制作了网络课程,在一张价值20美元的CD光盘或是12美元的网络课程帮助下,你很快也能学会识别人们什么时候在撒谎。 这听起来就像个不错的电视剧本,美国福克斯电视网的鲁珀特·默多克最新推出的新系列电视剧《别对我撒谎(Lie to Me)》就是根据艾克曼的《撒谎》一书改编,该片将于本周在英国Sky1电视台首播。

英国演员蒂姆·罗思饰演(以下内容是我引用的)“卡尔·莱特曼博士,世界顶级侦探家、科学家,通过研究面部表情和下意识的肢体语言,不仅能看出你是否在撒谎,而且还能看出你为什么要撒谎。”他比任何测谎仪都更加准确,Sky的宣传广告称,莱特曼是“一个人类测谎仪”。

这部电视系列剧有几个与众不同的方面。据埃克曼所知,这是首次有一部商业电视剧仅仅基于一位科学家的研究。

而且埃克曼还参与了该剧的创作,他除了参与讨论剧情,为确保每个剧本准确无误,他连续五次校对脚本外,他还给演员们寄来他亲自扮出的特殊表情视频。埃克曼承认,当电影和电视制片人布莱恩·葛瑞泽 (《24小时》和《福斯特对话尼克松》的负责人)刚与他接触,表示要把他的毕生研究拍成一部电视剧时,他确实抱着怀疑态度。

他说:“如果我能阻止他,我会那样做。我担心这部连续剧会产生犯罪现场调查效应,或者引发一种错误期望。

有一天,可能陪审团里的一些人会根据《别对我撒谎》里提到的技巧冤枉某人。 ” 葛瑞泽和这部电视剧的编剧塞缪尔·鲍姆凭借明确严肃的意图,赢得了艾克曼的支持,他们在跟艾克曼讨论这个科学顾问一角时,艾克曼认为他应该是一个事必亲躬的科学家。

据他估计,这部连续剧中“大约有80-90%是正确无误的,他们在试播节目中使用了十八个事例,其中只有两例是错误的。但你必须清楚这只是一部电视剧,并不是一部纪录片。
3.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 第一章现代的研究与发展 1.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现象的实质: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态度 3.人体行为与个体心理的关系:行为指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映动作或活动。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管能动态度:个体行为是其内隐心理活动的支配,反过来,个体心理活动是在行为中产生,人在行为中得到表现的。

4.个体心理的结构及其关系: 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 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意志过程:意志行为的心理过程 个体心理 心理活动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个性差异 心理过程的稳定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个体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三方面,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整个心理过程,个性差异指个性在心理过程的发展与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倾向与心理过程特点。心理过程与个性差异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个性心理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并总是在各种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反过来,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又影响着心理过程,使个体的心理过程总是带有个性色彩。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这种相互关系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并揭示这些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5.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这一事件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冯特也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6.心理学中出现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和思想:学派名称与年代 主要人物 研究对象 基本观点 构造主义 1879-1900 冯特,铁钦纳 意识的结构 意识内容可以分解为感觉,意象, *** 三种基本要素 机能主义 1890-1930 詹姆斯 意识的功能 意识体验的适应性目的要比结构更重要 格式塔心理学 1912-1940 韦特海默,考夫卡, 苛勒 意识的组织 意识体验和知觉大于部分之和 行为主义 1913-至今 华生,斯金纳 环境对人和动物外显行为的影响 心理学只研究可观察的外显行为 精神分析学派 1900-至今 佛洛伊德 决定行为的无意识因素 儿童时期的无意识经验人格特征与心理障碍的根源 认知心理学 1950-至今 奈瑟,西蒙,皮亚杰 思维等复杂的心理过程 心理学需要了解人是如何获取,储存和加工信息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 1950-至今 罗杰斯 人类缩独有的特殊经验 人是自主的理性的动物,具有自我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有本质的区别 7.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

具体来说,包括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三个方面。(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8.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a,观察法:简单易行,直接观察;b,调查法:包括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效率高但是研究结果会有主客观干扰,真实性不足;c,个案研究法:加深对个人了解但搜集资料缺乏可靠性;d,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它变量所产生的影响,分为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两种。

精确度高但脱离实际情景难将结果 *** 到日常生活中。 9.心理学研究的程序:a 确定问题并提供假设;b 确定研究对象;c 确定概念及其测量工具;d 选择研究方法;e 解释结果并作出推论 因为实在太长了,超过了一万字,只传了第一部分。

如果你需要的话,跟我说声,我加你Q发给你 望采纳~!互相帮助~十分感谢~。
4. 关于心理学最基本的知识
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原则和方法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一)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情感过程(情绪,情感等)和意志过程(克服困难,调节行为,达到目标). (二),个性心理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人人都有的过程.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素质,所处的生活环境,所受的教育以及从事的活动等不同,这些心理过程在每个人的身上就是不同的表现,从而形成了每个 不同的个性心理,简称为个性.个性心理是由个性倾向性和心理特征构成的. (1)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等.个性倾向性决定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积极性. (2)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能力,气质和性格是在每一个具体人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 (3)两者的关系 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在某一个人身上独特的稳定的有机结合,就形成了这个人不同于其他人的个性.因此,人们在处理各种事物的过程中,不仅有观察和思考等心理活动,同时还表现出各种不同的个性.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这两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的. ①个性心理是在人的长期心理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也在当前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如人的认识能力,就是在长期认识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且也只有在当前认识某种事物的过程中,才能表现出认识能力的强弱. ②历史上已经形成的个性心理,对本人当前的心理过程和结果又有深刻的影响.如能力,性格都直接影响到个人对事物认识过程的效果. 要全面深入地了解人的心理,必须把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结合起来研究. 二, 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指的是在科学研究中,必须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探索,不能凭主观臆测. 一切心理活动都是由客观 *** 引起的,并在人的各种客观活动中表现出来.研究人的心理,必须依据这些客观事实,坚持客观性. (二)实践性原则 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因此,心理学的研究,既要在实验室进行,也要在自然条件下,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进行;既要进行理论研究,也要进行实际应用的研究.如从众现象. (三)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不能把心理现象看成是固定不变的东西.即便是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由于在较长时间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发生变化. (四)系统性原则 人生活在极其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的产生,受到周围环境各种具体因素的影响.人对每个对象和现象的反映,都要受到时间,地点,当时情境以及本人的心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对于人的心理研究不仅要考虑引起心理现象的原因和条件,还要考虑与这些原因,条件相联系的其他因素的影响. 三,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的外部表现(行为,言语,表情等)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二)实验法 实验法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造一定条件来引起某种心理现象的方法.实验法有两种形式,即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1,实验室实验法一般是在实验室内借助于各种仪器进行的.实验室实验法所得结果,不仅准确而且还能进行重复实验,检验其结果是否正确.但由于实验是在人为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被试往往出现情绪紧张,自我态度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2,自然实验法是在日常活动中所进行的心理实验.它具有观察法的自然性和实验室实验法的主动性等优点. (三)问卷法 问卷法是通过被调查者的书面回答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选用这种方法,研究者首先根据研究目的,确定问题,制成问卷.要求被调查者对问卷中的问题逐一进行回答,然后根据问卷整理,分析,统计,做出结论. (四)其他方法 (1)心理测验法:是根据预先制定的量表来测验人的态度,能力,性格,气质等个别差异的方法. (2)个案分析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长期系统的了解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3)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被试的作品,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4)经验总结法: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条件下,根据管理或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心理现象,使其上升为理论的一种有效方法. 第二节 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可是人脑并不能自己产生心理现象,而必须在外界客观事物作用之下才能产生. 一,人的心理,意识来源于客观现实. 人的心理,意识,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都是来源于客观现实.客观现实中有花草树木,人脑中才会有花草树木的映象;客观现实中有汽车飞机,人脑中才会有汽车飞机的内容. 人的心理,意识,是一个时刻与外界环境保持密切联系的开放系统.它是在客观现实的影响下形成发展的.客观现实有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分.人的心理,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既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但主要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受社会现实的制约. 社会现实包括家庭,亲友,学校,社会团体,社会风尚,社会文化,社会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