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空导弹射程相关——杀伤区(杀伤斜距/杀伤远界)和发射区(最大射程/作战斜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24

深入解析空对空导弹的射程与杀伤区:理解实战中的关键概念


在导弹的世界里,射程和杀伤区是决定其作战效能的关键参数。许多人常犯的一个误解,是将杀伤区(杀伤斜距/杀伤远界)和发射区(最大射程/作战斜距)混淆。实际上,这两个概念在实战中的意义大相径庭。


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些基本设定:以马赫数340米/秒为固定值,导弹的平均速度取为3马赫(1020米/秒,接近1km/秒),目标直线迎头飞行速度为1.2马赫。在此背景下,以SD10和AIM120AB为例,它们的最大射程为70公里,假设在梁晓庚总师的采访参数下,即在10公里高空、载机以1.2马赫速度飞行,目标同样迎头以1.2马赫速度接近。


发射区与杀伤区的差异


发射距离/最大射程/发射区的最远距离,即载机与目标间的初始距离,是70公里。然而,真正能对目标产生有效打击的杀伤区远界大约为50公里,此时目标已经迎头飞行了20公里。这说明,导弹的最远攻击距离并不是实际的杀伤范围,而是发射距离。换句话说,50公里加上20公里的迎头飞行距离,等于70公里,即最大射程的实际应用范围。


反向计算,不可逃逸区——即目标无法避开导弹攻击的区域,为50公里减去20公里,等于30公里。这揭示了射程/发射距离在实战中的局限性,它与战斗机的最大作战半径相似,但能反映出导弹的有效射程范围和任务半径的上限。


例如,当考虑PL15E和AIM120C5/7/D的不同参数,杀伤区远界和不可逃逸区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分别对应着导弹效能的提升。而当面对不同环境和目标条件,如攻击低空迎头目标,导弹的射程/发射距离可能会有显著变化,杀伤区的重要性更为显著。


地空/舰空导弹同样适用


地空导弹和舰空导弹的射程/作战斜距也存在类似误解。实际上,杀伤远界/杀伤斜距才是衡量其实际战斗效能的关键参数。以珠海航展上的SD30和天燕20为例,它们的标称射程虽然有误导成分,但杀伤区范围更为准确地反映了导弹的实际作战能力。


对于NASAMS/SLAMRAAM防空系统,虽然其最大射程和杀伤远界看似相似,但背后的导弹技术和作战环境的不同,使得杀伤远界更能体现其实际价值。AIM120系列导弹的改进版,如AMRAAM-ER,其射程和杀伤能力也体现出杀伤区在防空作战中的核心作用。


总结与启示


在理解空对空导弹的性能时,切勿被最大射程/发射区的表面数据所迷惑,真正能决定战斗结果的是导弹的杀伤区。无论是空空导弹还是地空/舰空导弹,杀伤远界/杀伤斜距才是决定实际打击效果的关键。因此,评估导弹性能时,应更注重这些实战指向的参数。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