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中的心理疗法——正念(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2
先来说说“念”的意思。

首先,念,指注意力。也就是说,把意识放在某一事物上所获得的印象。

其次,念也是记忆。经过注意力感知后,关于事物的特征储存进大脑里变成了记忆和经验。

也就是说,念,实际指的是觉知,然后生成记忆的过程。这是我们做任何智力活动的基础。

那何为“正”呢?指的是修正“念”的过程。虽然我们通过觉知获得了记忆和经验,但这些记忆经验,受感情、思维、智力的影响,往往会形成扭曲,甚至和事实完全向反。所以,要修正“念”,以获得正确的清晰的认知基础。

那怎样才算修正了“念”呢?佛经《大念处经》中说,“念必须不间断地专注所缘,而且念兹在兹,不眷恋过去,不攀附未来,系念于当下”。

“念兹在兹”,就是必须保持清晰的观照,清清楚楚的觉察当下所在的状态,专注于当下所在。比如说,吃饭时,吃饭就是最重要的事情。走路时,走路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念念分明”,就是有意识的觉察,全身心的留意自己感受。比如说吃饭时专心地吃饭,通过自己的五感,清晰地留意到饭菜的颜色,气味,口感;盛饭菜器皿的形状质地;周围的环境;自己在吃饭时的感觉和心境等等。而不是在想当天已完成的工作,接下来要做的事儿。也不会感受到对工作或财务的担忧,家人和同事的不满等等。

因此我们可以把正念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念兹在兹:清晰地觉察当下的状态,把注意力专注于关照的对象。

念念分明:主动地清楚地去感受和体验当下的过程。

本文讲了佛学中正念的基本概念,下一篇文章将讲述佛学中的四念处,以及如何用四念处修行法来培养正念与智慧。欢迎关注。感兴趣,点左下角给颗红心就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