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木匠读《周易》(34):“见龙在田”是谁在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2
九二(临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二”:序数词,代表《临》卦卦画“  ”。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的字面含义很好理解,直译出来就是:

“看见苍龙七宿出现在傍晚时分的农田上空时,利于见到大人。”

直译后的含义依然不清,其中有三个问题:一是“大人”指谁?二是谁见“大人”?三是“见龙”与“见人”有什么关系?

“大人”的字面含义为:较普通人高大、重要一些的人。在《周易》正文中,“大人”一词一共出现十二次,并常与“小人”、“君子”对举。“小人”一般指普通百姓。“君子”指具有为王条件和实力的领袖人物。因此,“大人”应指介于“小人”和“君子”之间的人。这种人也就是古人常说的“百官”,我们现在所说的当官的。他们被挑选出来做官,是因为挑选他们的人认为他们的品德较普通人高尚,知识较普通人渊博,技术较普通人精湛,故称为“大人”。所以“利见大人”就是“利于见到德才兼备的人”或“利于见到为官者”。

由于“利见大人”这句爻辞缺乏主语,我们也就不知道是谁“利见大人”?是百姓见官?还是官见官?是乡长见县长?还是县长见省长?传统易学一般将其理解为谁问占就是谁,这是把占卜视为《周易》唯一功用的原因。如果我们考虑到如下一些因素,对谁才是“利见大人”的人就会有一个明确的完全不同于传统易学的认识。

1、 以下三点可以证明《周易》的主要功用在其流传之前和流传之初就是教育。一是“教”与“学”的字形结构表明对卦与爻的把握,正是古人“教”与“学”的主要内容;二是《周易》的内容充满人生的哲理和政治的经验;三是春秋时期包括孔子在内的智者,往往以《周易》的内容作为自己行为的指南;

2、《周易》卦爻辞的行文特点虽然往往缺少主语,但其行文内容和口气却明显是王者的立场。如《乾》卦以“龙”(帝王的象征)为题。又如《屯》卦卦辞说:“利建侯”。“建侯”就是分封诸侯,这是天子才有的权力等;

3、《周易》从其形成以来,一直就是周王室的专用品,只到西周时期周室衰微,才流传以世。

以上三点说明《周易》是一本教材书,是一本王者的书,是一本属于周王室的书。合起来看就是,《周易》是一本周王室的教材。周王室的教材当然是教育周室王子,而受教者自然才是“利见大人”的人,由此我们认为:“利见大人”是对周室王子而言的,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够受用。

最后一个问题是“见龙”与“见人”有什么关系?我们在前面说过,《周易》卦爻辞的行文特点之一就是大量使用双关语。这一爻爻辞的“见龙在田”就是双关语,表面上看来,“见龙在田”是在说天象,实际上是在以天象说人事,以“龙”比喻具备为王条件的人。上一爻“潜龙”,为王的条件正在形成,尚未显露出来,如胎儿。九五爻“飞龙在天”是比喻已经登基在位的王。这一爻的“见龙在田”则是比喻崭露头角的王。以此认识来理解“见龙在田”的意思,就应当是:为王者的实力展现时。以此,九二爻爻辞可以译为:

“当王者的实力开始展现时,利于寻求到德才兼备者的帮助。”

这一段爻辞实际上是在说一个好汉三个帮的道理。

九二爻爻象为“  ”,《临》卦卦象。临的本义为居上视下,故有“利见大人”之辞。同时,《临》卦卦象四阴爻在上,形状像不像周族井田制中的八块方田?对,作者正是把这四阴爻看成了当时普遍存在的井田,而下面渐生渐进的两阳爻象征的是龙星宿,所以写下了“见龙在田”的爻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