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只科研狗,有哪些事情让你感觉到绝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4-26
在专业排名多年全国第一的学校读硕,以保送时笔试第三面试第一的成绩。结果一瞬间从山顶到山谷。。。刚上研一就得了焦虑症,绩点全班倒数第一,要靠药物去抗焦虑,所以我就想退学。因为身边的同学优秀且努力,我就算拼了命也不能在学业、实习、特长等任何一方面赶超他们:他们读一篇几十页的英文文献轻轻松松俩小时看懂,而我逐字逐句认真读一周也不解其意,更别说用英文在课堂上交流讨论文献所述的观点;他们除了完成紧张的课业,还有时间精力去做一些高含金量的实习,以及参与导师的课题。而我仅仅就想要课程及格,也感到非常吃力;他们见识深广,对行业和学科有着深刻的而理解,随时随地侃侃而谈,而我则一问三不知,都不明白别人在说什么;他们特长丰富,播音主持,唱歌跳舞,广泛参加研会及各种社团,而我焦头烂额,无暇顾及这些在我看来奢侈的特长和爱好……还有学校对我们这一级硕士提出的毕业要求:大概就是一周要读上百页英文文献(因为有五六门课,每门课都要求读文献),然后还要用英语做pre和教授们一起探讨文献中的观点(一周N次),这种课程强度要持续两年四学期,除此之外,还要发表学校认可的期刊(Cssci及以上)论文,还要承担很多师门的任务,如做课题,开组会,汇报研究进展,去外地调研等等等等……而我当时日日夜夜持续失眠,心悸,不得片刻安宁。这些要求在我看来,毕业比登天都难,每天都在怀疑能够毕业,发展到后来,甚至觉得绝无可能拿到硕士学位,我感觉我连一个学期都坚持不下来,更何况四个学期,更何况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可是我的同学们一个个都像没事人一样,非常轻松。我觉得我绝无可能毕业。
第2个回答  2019-04-26
最绝望的莫过于自认为准备了好久的实验,以为自己设计巧妙,也起了个大早,结果做的时候,各种耗材不够吧……还有就是,一不小心就做到凌晨的时候,一个人在实验室里……结果耗材不够,想问问别人,又怕别人睡觉了,然后自己在这纠结郁闷半年之后,决定还是问下吧,然后被怼了一下,虽然我能理解,可是我真的很烦。
第3个回答  2019-04-26
研二的时候,打电话跟家人说我不想读了。后来想想,三年已经过了一半,再坚持会就到终点了,于是也就这样混到了毕业。研究生导师有行政工作,平时与我们的接触不多。入学的时候导师给了几个方向,然后自己选择,看文献,设计实验方案。每周一次组会,课题组内成员轮流翻译文献,期间导师提问,一方面了解同领域的最新动态,另一方面学习写作。这样看是不是很美好?根据文献和课题组师兄实验进展,自己设计也了方案,给导师看了,没啥意见。于是就开始吧,真的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为什么别人可以做出来,我做不出来?是不是别人的数据造假了?是不是。。。。稍微有点进展的时候激动到不行,遇到难题的时候又会彻夜难眠、想这想那。能够帮助我的人并不多,更多的需要靠自己一个人解决。我喜欢一个人逛校园,一个人看花看草看树,仿佛这样就能带走自己的忧愁,然而稍作驻步稍微多想一会就忍不住想哭。我想我是病了。慢慢地,认清自己所做的科研与认知中科研的差距,慢慢地不再那么认真固执。最后,发了篇英文论文,算是满足了所谓的毕业条件。答辩的时候,邀请的外校教授说,硕士在三年内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就行。如果把知识比做一个圆圈,突破圆圈边缘的事更多的是博士来做,当然这里不排除一些优秀的硕士。硕士三年,对自己的意义没那么大。因为这三年算是被我颓废掉的,逃避压力沉迷游戏,每日瞎想,不务正业囧。有点后悔,哈哈。虽然没把我逼死,但让我再选一次,我坚决不会读研,尤其是理工科的研究生,理由可能是我不配。
第4个回答  2019-04-26
调研了文献,早出晚归做实验,却永远没有别人的工作做得好!一开始是认为自己不够努力,就再多看文献,再多问问别人,再学学优秀的人。后来发现了,这不是努力就能做出来的部分,科研不仅需要努力,还需要表达,还需要......一些天分,一些运气。不甘心但只能放弃!
第5个回答  2019-04-26
读研前: 我要发SCI,我要拿国奖,我要好好做实验。读研后: 我可能脑子进水了,我为什么来读研,幸好没读博。(小时候的科学家梦已毁,感觉不适合搞科研的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