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闭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4
我们一直在探讨一个问题,企业的卓越绩效之道,既如何通过管理解决实际问题,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企业的跨越发展。

这几年,在几大战役的驱动下,我们围绕IT、流程、项目、指标4抓手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摸索。但管理问题还是层出不穷,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下单还是不均衡,物料还是不齐套,过程异常还是很多),业务感知复杂度高,没有简单、轻巧。

严格意义上说,很多项目并没有发挥其效用,项目初衷(解决某个问题)并没有实现管理闭环,至少是不可测量的。这里核心缺一个主线,缺一套管理闭环的机制,而这种闭环机制,不仅仅只是通过审计闭环都能解决的,回到初衷,还是需要流程、需要IT的承载。

在企管4蓝图会议中有一个名词叫“审闭”,我的理解就是对管理闭环的承载;

而后,在公司流程地图里又加了一个“经标掌控”。其目的亦有管理闭环的味道,但是这种闭环是通过指标驱动,过程监督、整改,不断PDCA的持续性过程。由此可见,老总也在探索管理闭环的机制,解决问题靠方法、工具,但是如何形成一套解决问题的机制,支撑管理,实现闭环,仍没有破题。

简单说,就是管理的管理机制,如同造工具的工具。那么,管理的管理机制应该有什么?

1、问题始发:管理的对象是问题,而这个问题要真实,及时。所以我们有指标不达信触,异常信触,有信权;通过IT的手段可以解决及时的问题,但是还没有解决真实的问题,故此,这里需要一整套机制,来解决问题真实性的问题,怎么办?

由此,我想到了痛基,公司要求痛基6到(到点、到岗、到位,到工位、到零件点、到技术点),还有痛基6句话,让人秒懂,这似乎是一套机制,另外就是基于此,结合指标,完善定义,建立一套量化规则(基于痛基问题的量化),而这种规则,理应植入系统,可自动触发(不应人为设定、人为触发,现在业务存在大量的钉群,问题层出不穷);

2、痛点深挖:问题发生的地方,答案并不在这里。这里至少要解决2个层面的问题。一是找到正确的位置,这个问题发生在业务活动中的哪个点(业务流节、活动;系统功能、菜单);二是找到关联要素,是哪个步骤,哪个配套点存在错、漏、多、糊(流管7要点,是岗位ID,是分权、是报表、是考核);

3、管理选配:我觉得这里也有两个层面要考虑,一是对于特定问题的工具选配(近年来,公司发明了大量的管理工具,但是哪个问题,适用于哪个工具,大家很凌乱,甚至觉得繁重),比如哪类问题要触发需求运维,哪类问题要触发业务项目,哪类问题要触发流程项目;二是基于历史问题的案例的经验参考(ITR 的案例库),可以让我们快速找到破题路径和方法,举一反三、简单轻巧;

为什么老板将流程的问题解决归结到【流管7要素】,这里就是一种管理选配的思路。我们认为多数痛点的解决要结合业务最佳实践,而业务最佳实践再往下拆是什么?

由此,我想到了Z导师让我们梳理管理工具的意义与价值所在,这个是可以运用到这个地方的。

4、执行监督:这里的核心在任务、计划,我们强调任务分阶段校对,强调节奏,强调到岗到人。所以进度通排、数据通排应运而生,与此相对应的是PMS系统;

5、管理闭环:怎么闭,落到哪里?动作有没有落地(过管),指标有没有变好(有效性),业务规范了没(沉淀),流程、系统改了没(杜重错),经不经得起验证(综合审计)。

综上五点,可以用一个表呈现,我们称之为【业务IT掌控表】,从左至右以此是:流节→活动→流管7要素→工具/模板→系统→功能/菜单→痛点→问题→动作→变革点→迭代版本→责任人→迭代时间,将管理的所有要素装到一张表里。

但是终点并不在这张表,终点是将这张表沉淀进系统,让管理自动跑路,那就是BPM系统。通过BPM系统,实现管理的留痕、可追溯与闭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