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邓淑群为中国做了哪些贡献?至少三个方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10-27
邓叔群运用生态学观点研究中国早期林业史、造林与管理、洪坝森林等问题;对半边莲的丝核菌病、水稻黑穗病、棉粮作物主要病害及其它经济作物病害防治研究均取得成就;尤其专长于真菌学研究,发现新种120个,新属4个,已为国际上公认,并被列入英国真菌研究所编写的《真菌学字典》;还对蘑菇识别、食用菌的营养价值、毒蘑类型、中毒症状、解毒方法有系统的阐述,为粘菌和真菌分类作出了贡献。
早期为黄河上游水土保持作出的贡献
早在本世纪30年代初期,邓叔群就开始注意对生态学的研究。1939年,他利用中央农林部要他负责一部分林业科学研究的机会,组织了西南森林调查团,深入四川、云南、西康等省的沙坪坝、岷山、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等地区的原始林区,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调查,对中国西南地区的森林分布、生长生态特性以及林木的病害情况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发表了《洪坝森林的研究》、《中国天然林管理法之研究》(一)、《今日中国的林业问题》、《西藏东部高原的森林地理》等论文。
为了在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建立一种有利于农林牧业生产的生态系统,以减轻黄河对其下游地区的危害,他于1941年放弃大城市的生活来到了甘肃省的林区。在他任甘肃省水利林牧公司林业部经理的6年期间,先后曾去白龙江中游武都、文县一带、天水小陇山、河西走廊、祁连山、秦岭等林区,亲自进行调查研究,采集了大量的标本,分析了大量的树木生长情况,为科学地营林育林提供了依据;他论证了祁连山、天山等高山林区植被灌木丛对于积雪、保土和调节雪水径流的重要作用;设计出在兰州南北山干旱地区采用“水平沟”造林的方案,为保持水土、保证较高的造林成活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他建议,在黄土高原荒山造林应选用沙枣、柽柳、白榆等耐寒抗旱的小乔木作先锋树种这一建议在当时虽然没有被充分采纳和利用,但对今天改造黄土高原的工作仍有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在这期间,邓叔群最重要的工作和最大的贡献,就是他首先提出了生态平衡的观点,并亲自在黄土高原地区以成功的实践证明了科学经营林业和科学管理森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后人留下了一个活生生的、科学经营管理森林的典型——洮河林场。
黄河的大支流洮河上游黄河的大支流洮河上游的大片原始森林当时为藏族林主所有,他们常把森林的树木卖给木材商人,树木砍光后再放火烧山以长牧草或开辟为耕地,因此水土流失情况日益严重,从而给黄河下游带来的灾难也就随之加重。为了改变这种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
第2个回答  2020-10-27
我国真菌研究的奠基人——邓书群
①当他得知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时,他为了报效祖国,放弃即将得到博士学位,当即回国。
②他带领研究小组顶烈日、冒风雨勘察森林资源情况。
③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举家迁往甘肃,进行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
④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抗日战争前在南京购建的花园洋房捐献给国家,还三次主动提出减薪,抗美援期时,他将自己的积蓄捐作军用。此外,他还谢绝了巨额酬金。
1960年,他受林业部委托,举办森林病理学培训班,为各省培训出教十名专轰技术骨干。培训结束后,他谢绝巨额酬金,只留一张结业合影作纪念。邓叔群一生的选择,都从人民和祖国的需要出发,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科学报国的埋想。
第3个回答  2020-11-09
邓叔群运用生态学观点研究中国早期林业史、造林与管理、洪坝森林等问题;对半边莲的丝核菌病、水稻黑穗病、棉粮作物主要病害及其它经济作物病害防治研究均取得成就;尤其专长于真菌学研究,发现新种120个,新属4个,已为国际上公认,并被列入英国真菌研究所编写的《真菌学字典》;还对蘑菇识别、食用菌的营养价值、毒蘑类型、中毒症状、解毒方法有系统的阐述,为粘菌和真菌分类作出了贡献。
第4个回答  2019-10-14
写巜真菌学字典》
第5个回答  2020-10-26
为粘菌和真菌分类作出了贡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