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国际大奖的中国电影有哪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12-24
中国好看的电影。
第2个回答  2019-07-09
首先国际大奖包括: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简称奥斯卡金像奖(Oscars),金棕榈奖法国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雄奖柏林电影节最高荣誉,金狮奖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欧洲电影奖(European Film Awards),法国电影凯撒奖(César Awards),英国电影学院奖,东京国际电影节(T.I.F.F)
而获得国际大奖的中国电影包括
1.《白日焰火》(豆瓣评分7.1)
该片于2014年荣获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金雄奖最佳影片奖
2.《桃姐》(豆瓣评分8.2)
影片于2011年9月5日在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首映
3.《霸王别姬》(豆瓣评分9.5)
1993年该片荣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首部获此殊荣的中国影片)
4.《菊豆》(豆瓣评分7.6)
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中国电影。
5.《花样年华》(豆瓣评分8.4)
2001年,该片获得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外语片奖。
6.《红高粱》(豆瓣评分8.7)
1988年该片获得了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8.《喜宴》(豆瓣评分8.7)
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及金马奖最佳影片奖
9.《大红灯笼高高挂》(豆瓣评分8.2)
意大利电影大卫奖最佳外语片
10.《本命年》(豆瓣评分8.2)
影片导演谢飞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时正好是他的本命年。
11.《卧虎藏龙》(豆瓣评分7.8)
华语电影历史上第一部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影片。公众号狸猫电影惠,电影资讯和电影票优惠
第3个回答  2019-04-13
1、《霸王别姬》是汤臣电影有限公司出品的文艺片,该片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由陈凯歌执导,李碧华、芦苇编剧;张国荣、巩俐、张丰毅领衔主演。

影片围绕两位京剧伶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1993年该片在中国内地以及中国香港上映,此后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公映,并且打破中国内地文艺片在美国的票房纪录 。1993年该片荣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成为首部获此殊荣的中国影片。

2、《大红灯笼高高挂》是由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出品的剧情片,由张艺谋执导,巩俐、何赛飞、曹翠芬、金淑媛等主演。

该片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影片围绕封建礼教展开话题,讲述了民国年间一个大户人家的几房姨太太争风吃醋,并引发一系列悲剧的故事。1992年3月13日,该片在北美上映,以260万美元的票房创下当时华语电影在北美的最高票房纪录。1991年,该片获得第4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1992年,提名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

3、《一个都不能少》是1999年上映的一部剧情片,根据施祥生小说《天上有个太阳》改编,由导演张艺谋拍摄。该片使用一班非专业演员制作一出像纪录片的电影,故事主题是关于农村、贫穷及文盲的问题,在该片中张艺谋保留了演员本身的名字。本片获得十项国际电影奖项,包括金鸡奖、圣保罗国际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

4、1987年,在加拿大第11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大阅兵》获评委奖。

5、《红高粱》是由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文艺片,由张艺谋执导,姜文、巩俐、滕汝骏等主演,于1987年在中国上映。影片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以抗战时期的山东高密为背景,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历经曲折后一起经营一家高梁酒坊,但是在日军侵略战争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计均因参与抵抗运动而被日本军虐杀的故事。1988年,该片获得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成为首部获得此奖的亚洲电影。

1、《霸王别姬》是汤臣电影有限公司出品的文艺片,该片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由陈凯歌执导,李碧华、芦苇编剧;张国荣、巩俐、张丰毅领衔主演。

影片围绕两位京剧伶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1993年该片在中国内地以及中国香港上映,此后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公映,并且打破中国内地文艺片在美国的票房纪录 。1993年该片荣获法国戛纳
纪律部5cellollol
第4个回答  2019-04-05
在1993年由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获得金棕榈大奖。这部电影就不用多说了,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完美无瑕。现在也会时不时的听到《当爱已成往事》。在1987年,由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获得柏林金熊奖大奖,这也是中国第一部获得该大奖的影片。1993年谢飞导演的《香魂女》获得本届金熊奖大奖,这部影片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由斯琴高娃和伍宇娟等主演,讲述了香二嫂从小做童养媳,历尽苦难,最后为了傻儿子却成为伤害另一个少女终生幸福的刽子手的故事。另外2007年王全安导演的《图雅的婚事》以及2014年刁亦男导演的《白日焰火》分别获得金熊奖大奖。
第5个回答  2019-02-11
1、中国第一部在国外获奖的是1934年的《渔光曲》,蔡楚生导演,该片曾获1935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2、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在国外获奖的是《中华女儿》,获第五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自由斗争奖”、《赵一曼》获“优秀演技奖”。
3、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Karlovy Va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中国电影人的老朋友,地点在捷克。中国电影在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获奖历史如下:
第五届(1950年) 最佳女主角奖:石联星《赵一曼》   
第六届(1951年) 特别荣誉奖:《白毛女》;导演特别荣誉奖:史东山《新儿女英雄传》   
第七届(1952年) 编剧奖:王震之   
第八届(1954年) 音乐片奖:《梁山伯与祝英台》   
第十届(1957年) 评委会特别奖:《祝福》 《芙蓉镇》剧照
第11届(1958年)青年演员奖:王晓棠   
第12届(1960年)传记片奖:《聂耳》   
第24届(1984年)导演处女作奖:史蜀君《女大学生宿舍》   
第25届(1986年)国际评论家奖:《良家妇女》;最漂亮女明星奖:张伟欣《良家妇女》   
第26届(1988年)“水晶地球仪”大奖:《芙蓉镇》   
第30届(1995年) 女演员奖:归亚蕾《女儿红》   
第38届(2003年) 展映单元:《寻枪》《天下无双》   
第40届(2005年)国际电影评论家奖《中国人》(丹/中)、 观众评审团奖《中国人》(丹/中)   
第42届(2007年) 展映单元:《图雅的婚事》 《三峡好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