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仍能听到亲人的声音?科学家给定答案,临终告别不要太悲伤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8


死亡,是自然的一种规律,不管是多么长寿的物种也都会有走到生命尽头的一天。对于绝大多数野生动物来说,死亡并不是一件会让它们悲伤的事情,毕竟它们不会思考。

但是对于人类来说,死亡就难以接受。因为死亡不仅仅意味着一个生命的消散,还会给和这个生命有关联的人,带去痛苦。亲人离世,我们都会觉得不舍和悲伤。

人死亡之后仍能听到亲人的声音?

人弥留之际,亲朋好友通常会在旁边进行临终告别。如果是一些远在外地没能及时赶回来的子女,回到家以后没能见上自己离世亲人的最后一面,通常会情绪崩溃、嚎啕大哭,说自己回来晚了,留下遗憾等等……

这些话很多时候都是子女在内心愧疚以及悲痛的情况下说出来的,已经离世的亲人听不到,这是正常人的想法。脉搏停止了人就死了,自然就听不到外界的声音。但如果我告诉你, 人在脉搏停止,也就是“死亡”之后,或许仍然能听到声音呢?

要解释这个问题,咱们先来说一说死亡的定义。 咱们一般人所理解的死亡,就是人不呼吸了、脉搏没了等等 。这个理解大体上没啥问题,因为作为一个人,心脏停跳之后其他器官的生理机能也会慢慢停止,生理活动没了,人也就“死了”。

但是,这种简单粗暴的“死亡”认证方式存在一定漏洞。即便心跳停止之后,血液不再流动氧气、营养等也不再输送往全身各个器官。但残留在人体内的氧气和养分,还足以维持器官活动一段时间。所以以前,咱们经常能听到一些“死”而复生的故事。

随着医学的进步,对人体死亡的评定标准,已经由停止心跳转变为“脑死亡”。只有脑活动停止之后,才能真正判定一个人已经死了。而如果是寿终正寝的话,人在停止呼吸之后,大脑还会依靠残留的氧气存活一定时间,这个时间一般是十几分钟。

在这段时间里, 大脑的各项功能逐渐停止,人体的各项功能逐渐丧失。

1)濒临死亡的几秒钟,人最先失去的是视觉

视觉是人类感知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大脑处理眼睛传过来的图像所耗费的能量很大。来自眼睛的信号、立体的图像以及分辨色彩等等,都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

所以当人濒临死亡的时候,脑部能量供应不足。大脑会把有限的能量用在维持自身的基生存,这个时候人就会失去视觉,即便睁着眼睛也看不到什么东西。因为大脑已经不处理眼睛传过来的图像信号了。

甚至有的时候,濒临死亡的人连眼睛都睁不开了。

2)触觉也会慢慢消失

人触觉的产生,是接触某样东西之后,皮肤上的神经末梢传递信号,然后大脑接收到信号,产生“冷暖、疼痛”等感觉。触觉的产生,也是需要消耗一定能量的。

所以,当人濒临死亡的时候,大脑会把全身的能量集中到头部,优先保证自身的基本功能不丧失。血液对体表的供给不足,人的体表温度开始下降,神经变得迟钝和麻木,触觉也就基本丧失了。

3)恰好,听觉是丧失得最晚的一个

人的三大基本感觉,距离大脑最近的就是听觉和视觉。和视觉相比,听觉的传递方式更简单,鼓膜振动将声音传送到耳蜗中,耳蜗中的毛细胞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然后传进大脑。距离短,传输过程耗能很低。

听觉不像视觉那样,需要大脑处理大量的立体图像,也不用辨别颜色等等。极低的耗能,可以让听觉维持一段时间,成为最后消失的感觉。

那么关于“人死亡之后仍能听到亲人的声音”这个问题,相信大家已经有答案了 。科学也其实早就给出了肯定答案,当人脉搏(心跳)停止之后,大脑还会保持活动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听觉是在工作的。

去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对生命终结之时的无意识听力进行了测试实验。该研究团队把自己的成果论文发表在《科学报告》上。他们的研究成果指出,人死亡前和死亡后短时间内,还会保留听觉,甚至还有一定的思考能力。

也就说是,人死亡之后短时间内,仍然可以听到亲人的声音,甚至还保留一定的思考能力。所以亲人离世的时候临终告别不要太悲伤。因为心脏不再跳动的亲人,可以听到我们悲伤的哭泣和声音他们会心疼,想要安慰咱们,但却因为身体各个器官不再工作,连抬手或者说话都做不到。

当然了,如果是那种脑部遭受重创和致命伤害的人,是不会出现死后短时间内还能听到人说话的情况。

后记

人体就是这么神奇,就算是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人类也还没有彻底弄清楚人体的奥秘。也许在未来,科学家们会发现更多的人体奥秘。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