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晚报社牵线搭桥 台湾《旺报》社长在漳寻得祖籍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8
泉州晚报社牵线搭桥 台湾《旺报》社长在漳寻得祖籍地

2015-07-20 08:17   泉州网-东南早报

  黄清龙查看镇海当地史料

  祖坟墓碑刷漆“参”字现转机

  一个多月后,事情出现了转机。在一次采访任务中,记者遇到了漳州市政协文史研究员陈忠杰,将此事告诉了他。陈忠杰一直致力于帮助华侨及港台同胞寻找祖籍地,目前已经帮助数十位华侨及港台同胞寻找到祖籍地,并成功完成了族谱对接。

  陈忠杰欣然接受了记者的委托,按照记者提供的信息,让镇海村当地的黄氏宗亲帮忙寻找。而当时,黄氏后人正准备翻建黄氏宗祠,为此他们特地到黄氏的祖坟扫墓。在为墓碑上的字体重写刷漆时,黄氏后人发现墓碑上为黄氏祖先立碑的五个儿子中,最小的儿子就叫做“黄参”(注:参的繁体字)。黄氏后人拍下墓碑上的字体,发给陈忠杰确认。而后陈忠杰又将此图片转发给远在台湾的黄清龙。黄清龙十分高兴地说道:“台湾黄氏族谱上就是这个‘参’字。”

  为了再次确认镇海村黄氏就是自己的祖籍所在,黄清龙在与陈忠杰的交流中,提到了台湾族谱中另记载的一个名为“旗尾”的地名。经过陈忠杰了解,在镇海村当地确实有一座叫做“旗尾”的山。陈忠杰猜测,很可能当时黄清龙的祖先就住在旗尾山,后来迁至镇海村里。

  但令人疑惑的是,在黄氏祖坟的墓碑上,立碑时间为乾隆戊戌年。黄清龙说:“我的祖先黄参是在崇祯年间到台湾的,这样看来中间有100多年的时间差。”对此,陈忠杰解释:“黄氏祖坟为一个夫妻合葬墓。由于夫妻双方不可能同时去世,一般都是双方去世后先各自‘寄葬’,过后再挑选一个风水宝地进行合葬。而在闽南渔村,常有将逝者的遗骸挖出,而后找一个风水宝地重新下葬的风俗。墓碑上的时间应该是黄氏祖先重新合葬立碑的时间。”为了验证这一说法,陈忠杰还特地请来文史专家对墓碑上的石头进行年代鉴定,确认该墓碑有两三百年的历史,跟黄清龙祖先迁至台湾的时间基本吻合。

  亲临故乡确认感觉十分亲切

  确定镇海村就是自己的祖籍地后,黄清龙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去看一看。7月16日,他受邀到厦门参加首届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媒体论坛。在陈忠杰的建议与邀请下,7月17日上午,通过厦漳跨海大桥,绕了几座山后,黄清龙来到了他期待许久的镇海村。

  车子一路开到海岸边的黄氏祖坟。在村民的指引下,黄清龙见到了刻有自己祖先名字的墓碑。他环顾了一下四周,又轻轻地抚摸了一下祖坟上年代久远的石头,不时与站在一旁的黄氏宗亲交流着。黄清龙开心地说道:“我的闽南话口音和你们差不多。”

  在祖先渡台数百年后,作为台湾的黄氏后人,黄清龙终于可以在先祖坟前祭拜了。随后,在黄氏后人的指引下,他来到黄氏祖祠及另一处古厝。遗憾的是,黄氏宗祠的原址已被拆除,正在建设中。镇海村村支书黄少远解释说:“黄氏宗祠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房子十分破旧,在族人的建议下决定重建。原本打算等黄清龙过来查看,但是重建的日子已经定好,所以只能先拆除。”不过,黄氏宗亲此前特地请专业的摄影师留下了祖祠的影像并制作成相册,赠送给黄清龙。“我会把这本相册带回台湾给黄氏宗亲看的。”黄清龙边翻看相册边说道。

  “我是第一次来漳州,一直以为漳州很大很远。但奇怪的是,我来到这里之后,有一种十分亲切的感觉。”古井、舂米石臼、石头垒砌的墙体……古厝里的每一样老物件,黄清龙都看得十分仔细,仿佛从这些东西中就能看出当年祖先在此生活的画面一样。在古厝里住着一位已经90岁高龄的黄氏老人,黄清龙亲切地握着老人的手说:“我是台湾来的,我也姓黄,来找我们的祖先,我的祖先黄参300多年前去台湾,现在终于找到了。”老人应道:“好好好,回来就好了。”

  黄清龙随着村民来到镇海卫遗址,又到村里的城隍庙看了看。每到一处,他都会认真拍照,他说:“我要把这些影像带回去,跟台湾的黄氏宗亲分享,找一个时间,我会带台湾的黄氏宗亲回到这里正式谒祖。”

  台湾知名报人致谢大陆同行

  1961年出生的黄清龙,从台湾政治大学新闻学系毕业后进入报界,干过记者、采访主任、主笔、总主笔、总编辑等工作,现任《旺报》社长。据了解,台湾《旺报》以报道祖国大陆新闻为主,旨在深化台湾读者对大陆的认识。而黄清龙也是两岸交流的常客,时常会到大陆各地访问,也在台湾接待大陆朋友。

  在镇海村走访的过程中,黄清龙连连对泉州晚报社同行表示感谢。他说,几年前他的大哥曾提出要找祖籍地的想法,但时间久远,找到的可能性很小。抱着试一试的想法,黄清龙曾在2013年先后委托过多人帮忙寻找,但是都没有找到。去年他参加活动遇到泉州晚报社叶燕民社长及郭培明副总编辑时,跟他们讲述了自己寻根的想法。

  “我找了两年都没有找到,本来我已经打算放弃了,此刻我的心情难以形容,终于找到了,真的太谢谢你们了。”在电话中,黄清龙社长激动地对郭培明副总编辑这样说。

  (记者 苏凯芳 胡彦明文/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