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之修养与思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3
                国学之修养与思考

    缘起有因,远古的呼唤之声尚存。传承可期,文明的精神家园还在。

      博雅塔下,国学讲堂虽小,却藏文化的性命基因。未名湖畔,“传道”水滴一脉,也润学子精神之干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规祸于未萌。道统之微言,学统之振兴。子日:“礼失找诸野。”故言,“五明”不可以已,“五明”者何也?“五明者”明身、明心、明性、明德、明道也。宜慎终如始。

   

      江河日下,青山依旧。朗月还在,斯人渐行渐远。性命、理气、良知还在否?克、伐、怨、欲不行还在否?子日:“放于利而行,多怨。”孟子日:“何必曰利,唯有仁义而已矣。”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环中天下,仓廪不实乎?不足食乎?仁、义、礼、智、信还在否?忠、恕、孝、悌、廉、耻还在否?子日:“庶矣、富之、教之。”子日:“足兵、足食、民信。不得已去兵,再不得已去食,自古无不死,民无信不立。”

      今之民信尚存否?易系辞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顺思乎信。”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人伦无位,人道何如?

   

    《易》小畜卦《象》日: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作《易》者其有优患乎?然虑者何也?思之者何也?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孟子日:“观水有术,必观其澜。”然其本者何也?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师者之音尚绕耳际,其本者何也?本者三、四、五也。三者:《周易》《老子》《庄子》也;四者:《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也;五者:《尚书》《诗经》《礼记》《易经》《春秋》也。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者,朱子之穷理尽性也,庄子之约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智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人有恒言,皆日“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大学日:“自天子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中庸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子日:“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也。”子日:“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孟子日:“可欲之谓善。”善政不如善教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也由学乎!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返。和易以思,温故而知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切问而近思,博学而笃成。

   

      有成德者,有达材者。有问答者:有私淑艾者。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其必也五美乎!惠而不费,欲而不贪。劳而不怨,威而不猛,泰而不骄。其必也八德乎!似兰斯馨,如松之盛。川流不息,渊澄取映。容止若思,言辞安定。学优摄士,博施济众。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

      已矣乎!言以尽象,象以尽意。得意忘象,得象忘言。言语不密,忧道之心诚矣。人之道,择善而固执之。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虽愚必明,虽弱必强。由愚至明,择善之功。由弱至强,固执之道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横渠先生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天下何思何虑?

      孟子日:“天下无恒产则无恒心。”有恒产则有恒心。制民之产,莫不恒矣!恒者久矣,德之固也。《易》恒卦《彖》曰: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成物之情可见矣。恒卦《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恒以一德。孝者,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理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天下何思何虑?天下殊途而同归,一致而百虑。圣人所志者: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亚圣所志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者人心也。义者人路也。居人间,行人道,言人语,奉人事。

      呜呼!国学之修养广矣大矣。开物成务,备物致用。探赜索隐,钩沉致远。曲成万物,能研诸虑。精义入神,通经致用。然所得者何也?

   

      其必日: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合义,贞固足以干事。进德修业立其诚也。与时偕行,乾道乃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

      其必日: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也。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知和曰常,如常曰明。知足乃足,知止不殆也。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利而不言也。圣人之道,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也。

      其必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孝悌其为人之本欤?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其必日:为政以德,先之,劳之、勿倦。政者正也。其名不正则言不顺,政不出其位。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其必日:里仁为美,己所不欲亦勿施于人。克己复礼,刚毅木讷。先难而后获,恭宽信敏惠已矣。

      其必日: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生。自性能合万法,万法在诸人性中。佛法利人间,莫向世外求。明心见性,以时止息。定为慧体,禅在慧中。

     

      故曰:君子遵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万物并存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下学而上达。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招云者龙,从风者虎。三山五岳,天下之大,舞台之美。亦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显诸仁,藏诸用。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博学以文,约之以礼。简以济众,约以存博。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充实之为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化而裁之,推而行之,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至诚之言肺腑也。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君子以财发身,小人以身发财。身体之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白驹过隙,莫要“子欲养而亲不待”。慎终追远,守承知宗,民德归厚矣。诗曰:勿忘尔祖,聿攸厥德。

      故应法于阴阳,合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子曰:立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子曰:君子合而不同,周而不比,泰而不骄,勇而不乱,君子成人之美,见得思义。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老子曰:天将救之,以慈卫之。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父止于慈,为人子止于孝,与国人变止于信。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执而不仪。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君子有大爱而无疆。

        嗟夫!斯国也有斯文也,斯民也有斯学也。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时过而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十力先生言:  “凝神乃可晋学,固精所以养气。”气,血之帅也,志,气之帅也。孟子日: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丰镐房主人曰: “寓理帅气”也。

        吾久已无言矣!已冠而宇之,礼之始也。吾无冠乎!吾无字乎!吾不知勺舞之雅,吾不知象舞之悠,吾不知大夏之美哉!吾不惑之年已过矣,天命之年远否?加我数年以学文,吾亦可以无过也。朝闻道,其梦也安。

        五峰先生日:“卉木之凋落,所以滋根也:根滋,然后发生有望。”根者国之文也,以文载道,以文化成。此文者国之重器,此学者器之大用也。

 

      国学广大悉备,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命如朝露,时不我待,学海无涯,阅藏知津。以经至权,法贵流通。觉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德矣、道矣。

        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君子而时中乎?尧曰:“允执厥中。”中庸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国学者实名也,修养者君子之器也,思考者器之用也。

      众君合力,他日海纳之源泉。  袖手旁观,何时蕃秀于百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