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巴金《家》中觉慧的形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3
  摘要:《家》是巴金的主要作品之一,几十年来 ,《家》这部小说拥有无数的读者。《家》这部小说主要围绕高家三兄弟觉新觉民觉慧的感情线展开的,描写了三兄弟的感情纠纷,觉新与梅表姐的悲剧,瑞珏的悲剧,觉民与琴的感情,觉慧与鸣凤相爱而不得终,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主要表达了作者反封建,追求新思想,推翻旧思想,封建主义必然灭亡的主题,描写了封建地主官僚家庭的没落,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唤起年轻人的意识,鼓励年轻人最求自由。本文主要解析《家》中觉慧的人物形象及觉慧这个人物形象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巴金,《家》,觉慧,人物形象

一、觉慧人物形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觉慧的人物形象受五四运动时代背景的影响

该书描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的四川成都高家大家族。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当时的人们接受到封建思想的深刻影响,封建思想深深扎根于他们心中。但高家子弟高觉新、高觉民、高觉慧等受到西式思想的影响,他们追求自由平等,所以高觉慧的人物形象就更加丰满,具有多样性,是一个圆形人物,既受到旧思想的束缚,人物性格具有小资产阶级的劣根性,具有局限性,带有小资产阶级的自尊心,他爱着鸣凤但却遗憾鸣凤为何不在琴的位置,但他又受到新思想的启发,追求新思想与自由,反对封建主义。该小说最早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当时五四运动刚刚过去,新思想在中国进一步传播,旧思想逐渐没落,作者巴金当时受到新思想的深刻影响,推崇新思想,认为旧思想逐渐走向没落,新思想必然战胜旧思想,但新思想取代旧思想的过程还是十分艰难的,所以作者塑造觉慧这个形象,严厉的抨击封建礼教,表达对封建思想的封建专制思想的不满,推崇新思想,唤醒年轻人的意识,鼓励他们追求自由与封建思想决裂,摆脱封建制度 。

(二)觉慧的人物形象是按高家大家族这个觉慧生长的环境设定的

觉慧生长于封建大家庭中,高家大家族充满封建思想,是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家族的代表。在封建大家族里,家长权力很大 ,子弟非常恭敬顺从于长辈,不能违背父权,所谓的“君君,臣臣,子子”。高老太爷操纵觉新婚姻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觉慧多少会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觉慧的形象多少有点局限性,比如他甚至希望鸣凤能像琴一样读书写字。

(三)觉慧的人物形象受作者生长环境的影响

巴金生长于四川成都北门正通顺街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父亲李道河,曾认四川广元县知县,祖父李镛,号皖云,也为官,巴金的家里曾有四五十位仆人,是个名副其实的封建大家庭。巴金在这样一个封建大家庭中成长,从小就感受到了封建理论思想对人的摧残,也让巴金逐渐懂得了推翻封建理论思想,解放人性,唤起青年人意识的重要性,所以巴金先生“要写一部反映大家庭生活和家中男女青年不幸遭遇的小说”他创作了觉慧这样一个大胆又叛逆的青年形象,启发青年人打破藩篱与封建理论作斗争。

二、觉慧的人物形象是多样的。觉慧是一个受进步思想影响的新青年,他反对封建思想,反对封建理论,热爱祖国,关心社会进步,关心国家前途,勇敢追求爱,摒弃阶级观念,体谅下层人民,同情劳动百姓,善良,拥有人道主义,反对封建礼教和尊卑等级观念。

(一)体谅下层人民,同情劳动百姓,善良,拥有人道主义,反对封建礼教和尊卑等级观念。

觉慧正如觉民所说的具有人道主义精神,是一个人道主义者,觉慧不愿意做轿子回家,即使外面风大雪大也坚持走路回家,从不坐轿子;他在传统封建家族中长大,但觉慧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认为仆人低人一等,觉慧和家中的仆人们相处得很好,“甚至得到仆人们的敬爱”他常常“躺在马房里轿夫的床上,在烟灯旁边,看那个瘦弱的老轿夫一面抽大烟一面叙述青年时代的故事;他常常在马房里和下人们围着一堆火席地而坐,听他们叙说仙剑侠客的故事”,与黄妈相处十分融洽,摒弃阶级观念,摒弃门当户对的观念,和鸣凤相爱,在桃林里和鸣凤表露心思“我将来一定会接你”。高家的人观看舞龙灯表演,拿花炮往舞龙灯的人身上射,火花一团一团地射到那些赤裸的人身上,舞龙灯的人不断受伤,高家人没有一点心痛,反而惋惜花炮做得太少,觉慧对此十分生气,怒斥他们没有同情心,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不注重人权;他资助从前的老仆人高升;给门外乞讨的小孩食物等等 ,这都体现了觉慧具有同情心和人道主义,十分善良,尊重他人,同情关心老百姓的人物形象;

(二)勇敢追求自由,具有反抗精神,具有叛逆精神,反对封建制度,热爱祖国。

1.反对封建伦理道德,追求新思勇敢追求自由,具有反抗精神,具有叛逆精神想。

即使祖父把他 禁足在家,他依然偷偷外出参加学生活动,“人的身体可以被囚禁,人的心却不可以 ”。他创办杂志,鼓励琴继续读书,提倡打破中国传统的男女有别思想,提倡女子剪发,反对女子裹脚,对淑英的裹脚他感到十分心痛和同情。觉慧具有反抗精神,勇敢追求新思想。他吼道“家,什么家!不过是一个‘狭的笼”,所谓的家只是一个牢笼,束缚人的个性,破坏人的幸福,高老太爷把鸣凤许配给冯乐山,逼得鸣凤跳湖自尽;在传统孝道的压迫下,觉新娶了素不相识的瑞珏,觉新心爱的梅表姐嫁于他人,梅表姐结婚不久后,年纪轻轻便成了寡妇,最后郁郁而终,而瑞珏也因为所谓的血光之灾要到城门外生产,不幸难产而死,最后觉慧忍受不了这吃人的家庭,他离开了这个封建大家庭,到上海去追求新思想。

2.批判封建伦理,封建教育,追求新式教育和思想。

祖父给觉慧的书《刘芷唐先生教孝戒淫浅训》,他不屑一顾,认为这本书宣传的是封建思想,不符合时代进步;他对淑英裹脚的事非常同情,反对妇女裹脚,提倡妇女剪发

3.具有进步思想,反对封建

他思想下先进,他意识到自己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取过来!他 加重语气地自语道:“我是青年。”他又愤愤地说“我是青年!”过后他又怀疑似的慢声说:“我是青年?”又领悟似的说:“我是青年。”最后用坚决的声音说:“我是青年,不错,我是青年。最后他冲破封建大家庭的束缚到上海去追求新的生活。觉慧不相信鬼神之说,崇尚科学。祖父病重,全家人都赞成驱鬼之说,只有他勇敢站出来反对,怒斥鬼神之说,认为这对祖父养病不利;他反对把嫂子瑞珏送出城外生产,认为这是无稽之谈。

4.热爱祖国,关心社会进步,关心个国家前途。

他总是热心关心社会的活动,例如,他关心学生与军人冲突的风暴;参加学生活动;创办新式报纸杂志,传播新思想。觉慧他是一个热爱祖国,关心社会进步,关心个国家前途的新青年。

5.勇敢追求爱,摒弃阶级观念。

他不顾世俗眼光,摒弃阶级观念,与丫头鸣凤相爱,,在桃林里和鸣凤表露心思“我将来一定会接你”。

(三)觉慧人物形象具有局限性。

1.不太成熟,有些任性冲动,略显幼稚。

祖父劝说觉慧不要参加自卫活动,觉慧迫不及待解释道“并不是我们爱闹事,我们这回的运动也不过是自卫运动”,觉慧过于冲动,激怒了祖父,祖父认为他正在“强辩”,把他禁足在家,如果觉慧语气缓和点,或许不会被禁足在家。

2.不理解他人,考虑问题不全面,冲动任性,不够成熟。

觉新听从祖父的命令,不让觉慧外出参加学生活动,觉慧大骂大哥道“好,你的不抵抗主义又来了”人家打你左脸,就马上把右脸送上去’‘把气发泄到大哥身上’他未能考虑大哥作为长子的责任,处境。他责备大哥觉新,在帮助觉民离家逃避婚事时,他毫不客气地对觉新“‘难道你没有幸福吗,就连把别人说,把幸福争过来地话也不敢听吗?”他并没有理解觉新地苦衷,不理解觉新作为长子要挑起父亲地担子,照顾父母子弟的责任,挑起整个家族责任的苦衷,只是一味地指责大哥。

3放不下有小资产阶级的自尊心,对鸣凤的爱不够纯洁忠贞。

觉慧对鸣凤产生好感时脑海中交替出现两个面孔,它们是顺从忍耐的鸣凤和反抗热烈刚毅的琴的面孔,觉慧在爱着鸣凤的同时也隐藏着对琴姐的爱慕情愫。有时候觉慧也会感慨鸣凤为什么不是琴姐,他还希望鸣凤能像琴一样能读书写字”要是你生在有钱人家或者处在琴小姐的地位,那多好!觉慧对鸣凤的爱远不及鸣凤对觉慧的深厚,鸣凤投湖自尽的那天晚上跟觉慧道别,觉慧在为周报社写文章,他没发现鸣凤忧郁的表情,听不出鸣凤颤抖的声音,他对鸣凤说鸣凤,你不看见我这样忙?便把鸣凤打发出去了。

结语:综上所述,觉慧的人物形象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巴金创作了觉慧这个个受进步思想影响的新青年,借觉慧反对封建思想,反对封建理论,热爱祖国,关心社会进步,关心国家前途,勇敢追求爱,摒弃阶级观念,体谅下层人民,同情劳动百姓,善良,拥有人道主义,反对封建礼教和尊卑等级观念的高家少爷抨击封建理论,呼唤广大青年觉醒起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