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伯多禄)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3

圣彼得(伯多禄)简介

  圣彼得(希伯来语:שמעון בר יונה‎ , Shim'on Bar Yona;希腊语:Πετρος, Petros;拉丁语:Petrus;英语:Peter;天主教翻译为圣伯多禄或圣伯铎;新教翻译为彼得;约公元1年——公元64年),生于以色列的贝特赛达(Bethsaida),是基督宗教创立者耶稣基督所收的十二宗徒(使徒)之一,被认定为初期基督宗教教会的核心领导人物。罗马天主教认为其建立了罗马教会,是罗马教会的第一任主教,因此将其认定为首任教宗,因为在新约圣经的《玛窦(马太)福音》十六章十八——十九节中,记载了耶稣在对话中称其为:「我再给你说:你是伯多禄(磐石),在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会,阴间的门决不能战胜她。我要将天国的钥匙交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束缚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缚;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释放」。

  新约圣经指出圣彼得原为贝特赛达的一介渔夫,本名西门,其兄弟安德肋(Andrew)亦为十二宗徒之一,就是安德肋带领圣彼得认识耶稣。圣彼得与耶稣有特别亲密之关系,除了是新约圣经福音书中记载最多的宗徒外,其亦曾参与数件只有少数宗徒得以见证之事件,例如耶稣显圣容(transfiguration)等。在新约圣经福音书其他地方亦提及了圣彼德曾经认信耶稣为弥赛亚(Messiah,意谓「救世主」)、在耶稣接受审判后三次否认耶稣的事情等。其中,最为重要者为圣彼得认信耶稣为弥赛亚的记载,天主教会认为圣彼德因此得到了天国的钥匙,一种特殊的属灵权力,而此一解释则成为了教宗与天主教会之权力来源。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公元1483-1546年)宗教改革后的基督新教则不接受这样的说法,认为只有耶稣基督才是教会唯一的元首和磐石。

  另外,根据基督宗教的传统说法,圣彼得最终在尼禄皇帝(Nero Claudius Caesar Augustus Germanicus,公元37年-68年)执政下的罗马被钉上十字架殉道。在被钉十字架时,他要求将自己上下颠倒地钉,因为认为自己不配像耶稣一般地被钉。死后被葬于今日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殿底下。

  新约圣经中有两封书信(《伯多禄前书》(彼得前书)、《伯多禄后书》(彼得后书))为其所撰,主要是劝勉当时的基督徒在苦难中要依赖耶稣而喜乐,并期盼神的日子之到来。

  公元1939年,教廷例行整修圣伯多禄大殿时,工人在教堂的墓地下面发现了一个骨灰盒,上面有「伯多禄在此」等几个希腊字。经考古学家瓜杜齐(Margherita Guarducci,公元1902年-1999年)检验后发现,这些骨头是一名六十多岁男性留下的,并身着紫色镶金边寿衣。瓜杜齐声称这些遗骨可能就是「圣彼得」的遗骨。不过,考古学界之主流都对此重大发现存有怀疑。

  天主教会将圣彼得的瞻礼日(纪念日)订为每年的6月29日,与圣保禄(St. Paul,保罗,公元5年-67年)联合庆祝。圣彼得在基督宗教教会里除了是初期宗徒之身分外,对于初期基督宗教教会之建立,具有不可磨灭之贡献。但是当代圣经研究者对于其是否建立了罗马教会有所疑虑外,基督宗教中的东正教、新教也对于是否接受圣彼得之后的罗马教会继任者为教会之首,有着与天主教会不同的立场与意见。

  总而言之,圣彼得可谓是十二位宗徒中相当具有情节性与传奇性之人物。除了其本身在作为基督徒信仰典范(正面、负面)的部分外,其在初期教会中的一些作为与决定,例如《宗徒大事录》(使徒行传)中所记载的五旬节圣神(圣灵)降临,圣彼德因受圣神感动宣讲耶稣复活;或是在耶路撒冷会议中,支持第一次传教后返回耶路撒冷的保禄(保罗)所提出的废除外邦人也必须遵守犹太律法的规定,甚至是其为信仰而殉道等,都大大地影响了初期基督宗教教会之建立以及其后两千多年的发展。目前的天主教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公元1936年- )被视为圣彼得的第266位继承人。而天主教教宗所使用的教宗牧徽(Papal coats of arms)与渔人权戒(Ring of the Fisherman)上的记号「钥匙」、「渔夫」,清楚地表述了福音书中「属灵权力」的记载以及圣彼得原本的渔夫身分,如何成为了天主教会最高权力代表者的象征记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