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行政区划史,黄山区由宣城来,歙县黟县更古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5

全文约1700字,配地图11张,阅读时间据个人喜好而定,请妥善安排时间。

下列图中黑色虚线内为当代黄山市行政区划范围。

先秦时期,今黄山市地区先后属吴越楚三国管辖,不过这种管辖是无力的,实际上仍是当代百越部落自治。秦朝统一后,开始设郡置县。

上图为秦朝末期。 此时今黄山市境内存在上图两县,属鄣郡管辖。

歙县,秦置,即今歙县行政建制的起源。以其地形如塌鼻状盆地,为古越语方言得名。县城同今,延续至今。

黟县(也作黝县),秦置,即今黟县行政建制的起源。根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县南有墨岭,出墨石。又昔贡柿心木,县由此得名”。县城同今,延续至今。

上图为公元7年西汉时期。 此时今黄山市境内存在上图三县,属丹阳郡管辖。

陵阳县,西汉置,后改广阳县。县城在今太平湖内,隋朝时废,未延续下来。

上图为公元281年西晋时期。 此时今黄山市境内存在上图五县,分属宣城郡和新安郡管辖。

海宁县,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置,即今休宁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先后用名为休阳县,海阳县,西晋改名海宁县,隋朝改名为休宁县,延续至今。

黎阳县,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置,县城位于今黄山市西北。南朝宋时废,未延续下来。

上图为公元612年隋朝时期。 此时今黄山市境内存在上图三县,属新安郡管辖。 这个新安郡和西晋时的新安郡并不是同一个行政建制,此新安郡才是今黄山市行政建制的起源。

这个新安郡是隋开皇九年(589年)置,初名歙州,大业三年(607年)改为新安郡。此时的郡治还在休宁县,后移治歙县。

上图为公元765年唐朝时期。 此时黄山市境内存在上图六县,分属宣州和歙州。 境外还有婺源县属歙州管辖。

昌门县,唐永泰元年(765年)方清起义,置昌门县以为守备,即今祁门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平定起义后改祁门县,县城同今,延续至今。

太平县,唐天宝十一载(752年)析泾县置,即今黄山区行政建制的起源。县城同今,延续至今。

北野县,唐永徽五年(654年)置,位于今歙县东北。大历五年(770年)废,未延续下来。

上图为公元1111年北宋时期。 此时今黄山市境内存在上图六县,分属三州。 境外还有绩溪县和婺源县也属歙州管辖。

石埭县,唐永泰二年(766年)置,即今池州市石台县行政建制的起源。此时的县城也在今太平湖中,建国后迁至今址。

上图为公元1330年元朝时期。

与北宋时相比,行政区划并没有大变化。只是歙州在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为徽州,此时已改为徽州路。

上图为公元1582年明朝时期。 此时徽州路改为徽州府,行政区划无大变化。清朝在这一带延续了明朝的行政区划,不累述。

从上面系列图中可以看出,在古代,黄山区一直属宣城市的前身管辖,绩溪县和婺源县则是黄山市的前身管辖,直到现代。

上图为公元1914年民国初期。 此时今黄山市全境均属芜湖道管辖,1927年芜湖道废,各县直属省管辖。

上图为公元1953年建国初期。 1949年解放后,置徽州专区,辖屯溪市及歙县、旌德、绩溪、休宁、黟县、祁门等县,专员公署驻屯溪市(1949年升休宁县屯溪镇置,县级)。

1952年太平、石埭、宁国三县划入,1953年屯溪市由省直辖,便是上图的行政区划。徽州专区在1956年曾撤销,划入芜湖专区,1961年又恢复徽州专区。

1971年,专区改置为徽州地区。辖歙县、旌德、绩溪、休宁、黟县、祁门、太平、宁国等县。后辖区几县再进行了几次划分。1983年改太平县置黄山市(县级)。

到1986年底,徽州地区辖屯溪市、黄山市和歙、休宁、黟、祁门、石台、绩溪、旌德等县。

随着1987年撤地设市,逐渐成今日的行政区划。

纵观黄石市行政区划史,歙县和黟县的 历史 最为悠久,且歙县在 历史 上长期是地级行政治所,可惜到了现代失去了地区中心的地位。

同时,在建国后失去了绩溪县和婺源县。这两地在 历史 上一直属于黄山市的前身管辖,直到现代。

最后再说说黄山区(太平县),他的 历史 让笔者觉得有点奇特。

历史 上太平县一直属宣城市前身管辖,最后在1980年太平县才划给徽州地区。然后1983年便改为黄山市,徽州地区在1987年也变成了黄山市。其实笔者真心觉得徽州之名被改甚是可惜。

就算要改黄山市,本土的县不适合吗?用一个 历史 上和黄山市地区完全没关系的县来改,笔者实在难以想通。不知有没有读者了解详情,留言告知一二。

笔者已完结川、粤、桂、闽、赣、湘、贵、浙、鄂行政区划史,关注可查阅更多。 #黄山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