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托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21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下面,我为大家分享衬托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衬托的种类

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之分。

(一)正衬

正衬的特征是:写作内容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正面描绘核心人、核心事物;一部分侧面描绘其他的人和事物。或正面描写部分表现核心人或事物之美,侧面描写部分则极力刻画陪衬人或事物之美;或正面描写表现核心人或事物之丑,侧面描写部分则极力呈现陪衬人或事物之丑。正衬有两种形式:以正衬正,以反衬反。

根据陪衬材料的不同,可以将正衬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1、借助人物正衬

(1)以正衬正(2)以反衬反

2、借助环境正衬

(1)以正衬正

①借助环境、构成环境的唯美事物及各种事物的唯美特点,象征人物的唯美的品质和形象。

②借助环境、构成环境的唯美事物及各事物唯美的特点,表现人物的唯美心态和心情

(2)以反衬反

①借助环境、构成环境的丑陋事物及各种事物的丑陋特点,象征人物的丑陋的品质和形象。

②借助环境、构成环境的暗淡凄惨事物及各事物凄楚沉重的特点,表现人物的悲凉压抑心态和心情。

3、借助事物正衬

(1)以正衬正

①以物的正面形象,衬托人物的正面形象。

②以物的正面形象,衬托人的积极心态、乐观喜悦心情。

(2)以反衬反

(二)反衬

反衬衬的特征是:写作内容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正面描绘核心人、核心事物;一部分侧面描绘其他的人和事物。或正面描写部分表现核心人或事物之美,侧面描写部分则极力刻画陪衬人或事物之丑;或正面描写表现核心人或事物之丑,侧面描写部分则极力呈现陪衬人或事物之美。反衬有两种形式:以正衬反,以反衬正。

根据陪衬材料的不同,可以将反衬分为以下二种形式:

1、借助人物反衬

(1)以正衬反(2)以反衬正

有两种形式:一是以正面人物形象之丑,反衬突出其形象之美。这种衬托,是描绘对象自身的外在与内在的衬托关系。二是以反面人物衬托正面人物,突出正面人物的高大形象。

2、借助环境反衬

(1)以正衬反

①借助环境之美、构成环境的事物之美,从反面凸显主要人物的丑恶品质和形象

②借助环境之美、构成环境的事物之美,表现人物的压抑、失落的心态和心情

(2)以反衬正

①借助环境的恶劣、以及构成环境的丑陋事物,凸显人物的崇高的品质和形象

②借助环境的恶劣、以及构成环境的丑陋事物,表现人物的喜悦、兴奋的心态和心情

二、衬托与对比的本质差别

1、衬托强调主从关系——对比不关注;

2、衬托强调服务——对比不关注。

三、运用衬托生成的艺术效果

1、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

2、突出人物的品质

3、突出人物的心境、心态、心情;

4、突出主体形象,给人以更深刻、鲜明的感受。

俗语说: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能准确判定衬托写作手法,能结合文章内容阐述运用衬托这种表现手法带来的艺术效果,是记叙文阅读的`一个重点题型。同时,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用好这种表现手法,也会使我们笔下的文章锦上添花。因此,我们要学会阅读分析,更要学会熟练运用。

简 介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俗语说:「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用甲事物 (宾) 配衬乙事物 (主) ,就是衬托。

甲事物由于乙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

衬托主要突出衬托的事物,而对比突出两者。

衬托,也叫映衬,按主要事物和衬托事物之间所呈现出来的不同关系,可分为正衬与反衬两种。

正 衬

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例子(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唐 李白

(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反 衬

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

例子(2):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

(以年纪小衬托器量大。)

例子(3):

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海燕》高尔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