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三农"问题是解决农村的根本问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02
1: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社会结构加快转型、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三农"问题依然突出。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仍在扩大,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任务艰巨。"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较快的增长,每年实际增速比"十五"期间高出3个百分点,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仍然没有得到遏制。
3: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规模依然较大,且减贫难度更大。按照新的贫困标准,我国2009年贫困人口还有3597万人,但按照联合国设定的贫困线,约还有1.5亿贫困人口。这些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生态环境恶劣、自然资源贫乏、地理位置偏远的地区,是扶贫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4: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提供的食物等基本生活资料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前提,农业部门创造的剩余产品是社会其他生产部门存在和扩大发展的重要基础。
5:我国社会发展到今天,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依然占多数,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功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道路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
7: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
8:确保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支持农村建设,都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需要。
9:解决"三农"问题有利于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做新时代的新农民。农村可以把农业的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发展专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队,解决农村中从事非农工作,而又不想荒弃农田、果林者的后顾之忧。
必要性:
1:农业的地位和重要性决定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必要性。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村生产力落后。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进程中,农村面临的任务比城市要艰巨得多。
3: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立足点。农村人口最多,市场潜力最大。我们要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比重。
4: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只有在广大农村形成和谐安定、健康向上的良好局面,保证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稳定才能有坚实的基础,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才能有可靠的保障,才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措施:
1:要走"两高一优"、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道路,这是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
2: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
3:要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4:要积极引导农村中出现的新现象——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问题,以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以利于农业科技和先进农用设备的应用和推广,从而更加推动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5: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6:要转换经营机制,面向市场组织农业生产。农民应当成为价值规律的自觉运用者,市场调节的受益人,不应被动地被"指挥"。
7:要大力推广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做新时代的新农民。
8:农村可把农业的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发展专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队,解决农村中从事非农工作,而又不想荒弃农田、果林者的后顾之忧。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