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线郭容容,西线杨志琼:对越还击牺牲2位女兵,芳华永不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2
作者:独侠客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按:本文系麻栗坡烈士陵园英雄传之四。麻栗坡烈士陵园是著名的英雄圣地,但对许多人而言,可能只是一个抽象的符号,即便脚步走过、躬身拜过、热泪流过,对长眠于此的英烈也知之甚少。实际上,每一位英烈的生前身后事,都是一本英雄书,是一部青春曲,远非墓碑上短短几十个字能概括。我愿意向朋友们介绍我所知道的「 ”两山”英烈,并试图用稍微可读一些的方式来还原他们的人生。他们来过,他们笑过,他们战斗过,他们梦想过。他们化作了山脉,依然守卫着祖国的南疆,屹立于我们的心中。(独侠客) 【东线郭容容,西线杨志琼,是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有据可查的两位女烈士。左为54军162师政治部电影队队长郭容容,山东烟台人,1979年2月26日在高平战役中运送烈士遗体回国,遭越军伏击牺牲,系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我军牺牲的第一位女烈士,年23岁,葬于广西龙州烈士陵园。右为杨志琼,麻栗坡县天保农场女民兵,1979年9月8日在中越边境执行任务中光荣牺牲,年18岁】 杨志琼(1961-1979) 在麻栗坡烈士陵园安葬的960位烈士中,杨志琼是唯一的女兵。她牺牲于最美的18岁,在由阳刚男性组成的烈士方阵中,她是一朵秀雅别致的小花,随风摇曳于南疆的英雄山。 杨志琼所在的墓区很僻静,原因是麻栗坡烈士陵园依山而建,自下而上构筑的墓台形同梯田,系按烈士牺牲时间,由下往上依次修建。牺牲于1979年的杨志琼葬于低处的墓阶,来来往往祭拜英烈的人们,通常直奔山上的英雄纪念碑,不会绕到底部的墓阶上来。因而,即便杨志琼是安葬于陵园的唯一女烈士,也少有人知。 【杨志琼烈士墓,墓碑刻着她的简要生平:麻栗坡县天保农场友谊队民兵,共青团员,1961年生,1979年9月8日在中越边境执行任务中光荣牺牲】 杨志琼牺牲距今已40年,不算长,也不算短。如果她活着,今年58岁,不算老,也不算小。让人诧异的是,这位牺牲时间不算久远,许多亲人战友都还在世的女烈士,生前身后事几乎无人能说清。有关她的所有记录也只是廖廖数语,并不比墓碑上刻的字详细多少。我只能从她所在的历史时代,她投身的战争洪流,以及她所站立的这片热土,去勾勒还原这位女民兵的人生轮廓。 杨志琼的家在麻栗坡县国营天保农场。这个农场建于1958年2月,位于中越边境船头地区,与国界线不到10公里。站在农场的高处,能望见越南的小青山。与天保农场毗邻的天保口岸,是中越来往的重要通道,麻栗坡通往船头地区的麻船公路,也是当年援越抗美的重要运输线。乡亲们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每天晚上运送援越物资的车队绵延十几公里,「 ”一眼看不到头”。 天保农场位置示意图 由于天保农场的地理位置十分靠近边境,1979年我军发起对越自卫还击战时,农场成了部队的临时驻扎地、战前集结地、来往中转地,也成为麻栗坡动员民兵、民工参战支前的重点单位。农场的很多青年工人踊跃参战支前,组建了一个民兵营。 女民兵宣誓参战 杨志琼作为一名年少的女孩,即使远离战火也不会有人非议。她做了三个选择,成为一名女民兵,一步步走上了战场。 第一个选择,是她放弃了读书,到农场当了一名工人。杨志琼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初中毕业后考上了高中,却没有继续学业,而是回到农场,成为友谊队一名女工。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上高中不亚于现在读一本。特别是对一名农村女孩来说,这是改变命运的转折。而杨志琼却选择回到生养她的天保农场,这为她后来参战埋下了伏笔。 第二个选择,是她本可安心当一名女工,却选择了扛枪。天保农场作为国营企业,工人很多,战前编设的民兵营在300人左右,多数是青壮男工。像杨志琼这样毕业不久的女生,并不是编兵的重点对象。如果不是她本人强烈申请,她可以和许多女工一样,平时生产劳动,战时做一些辅助性支前工作,而不是扛枪上战场。 参战女民兵的人数不多,通常以班为编制单位 第三个选择,是她本可撤到二线,却选择了坚守边境。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后,敌我炮击频繁,流弹落入境内是家常便饭。为确保边民安全,麻栗坡陆续组织边民疏散到后方。天保农场在越军炮火射程内,是重点疏散单位,多数干部职工都撤到了二线,杨志琼却没有 走。1979年9月7日,她的闺密小赵一家疏散到麻栗坡县城,临行前与杨志琼告别。杨志琼舍不得小赵,说:「 ”你走了,说不定哪天就永远见不着了。”她流着泪,送给小赵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成为杨志琼唯一存世的照片,拓印在了她的墓碑上。 小赵没有想到,杨志琼一语成谶,俩人分别后的第二天即9月8日,杨志琼遇袭牺牲。 有老民兵回忆,杨志琼是在为部队带路巡逻时,突然遭越军枪击而牺牲的。杨志琼全身多处中弹,被紧急送到麻栗坡县医院抢救。得知消息,小赵火速赶到了医院。只见杨志琼上身中了3弹,手掌中一弹,腿上中一弹,浑身血肉模糊,奄奄一息,没多久便停止了呼吸,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8岁。 杨志琼的履历短暂而简约,她的生命色彩,除了人们知晓的参战报国红,还有少女初恋的那一抹暖橙。 作为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女工,杨志琼有不少追求者。在人们的记忆中,杨志琼和参战部队一个翻译恋爱了。闺密小赵回忆,杨志琼被送到医院时,翻译也赶了过来,这对恋人见了最后一面,还断断续续说了几句话。杨志琼的最后一句话是:「 ”对不起,我不能陪你走下去了。” 参战民兵、民工经历的艰难和危险,很多时候并不亚于参战部队 杨志琼牺牲的具体细节已难以考证,但杨志琼和她的战友们为了祖国甘愿奉献青春与生命,从未被人们忘记。2011年,老山建起了支前参战陈列馆,馆中记述了这样一组数字: 1979年2月至1991年12月,麻栗坡计有148个民兵工兵连、30个民马连计29760余人、3530匹骡马支前参战,民兵配合部队作战94次,独立作战85次,毙敌428名,俘敌50名。全县有56名民工、民兵牺牲,94名民工、民兵英勇负伤,有37名民兵、民工被授予荣誉称号,5人立一等功,19人立二等功民,175人立三等功。 麻栗坡县支前参战功臣模范人员花名册,天保农场的民兵十分耀眼 在立功人员中,天保农场民兵营的功勋突出:300人的民兵营,有62人立三等功,2个民兵连、1个民兵排、6个民兵班立集体三等功,如此高的立功比例十分罕见。 在老山支前参战陈列馆,可以从麻栗坡牺牲的56名民兵民工的名单中找到杨志琼 杨志琼烈士证明书 战时立功,与杀敌的战果、出境支前的贡献等「 ”硬杠杠”紧密相连。杨志琼没有惊天动地的杀敌纪录,也没有经历出境作战的艰苦卓绝,她没有立功,战斗事迹廖廖几笔就说完。在参战的民兵英雄中,她是普通的。正因为其普通,逾能代表千千万万边疆人民,用青春、用鲜血、用生命写就的「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爱国奉献精神。 在老山战场,参战部队目睹民兵、民工冒着生命危险运送弹药补给,曾经喊「 ”民兵万岁,麻栗坡人民万岁”。这句话,在我们心中永不过时。 志愿者前往天保农场里头寨看望杨志琼的母亲(摄于2017年) 天保农场民兵营部分参战民兵在曼棍洞合影留念。谢谢你们,英雄的老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