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作家协会青年创作委员会的官方网站简介——西海岸文学五年发展综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自从2004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西战略以来,一年后的10月份,三位泉州籍文学青年王朝晖、陈伟泉、黄志峰在泉州共同创办了第一家侨乡本土的综合性青年文学论坛——西海岸文学论坛。如今经过五年时间的发展,西海岸文学论坛注册会员超过2500名,其中泉州籍会员约占70%,页面浏览量达近千万人次,成为泉州乃至海峡西岸名符其实的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青年文学论坛之一。 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的设想由来已久,当初福建就曾提出过闽东南、闽南三角洲的概念,此后又形成过海峡西岸繁荣带的设想。根据形势的发展,上述设想逐渐扩展成海西经济区的发展战略,这是历届省委、省政府长期探索福建发展之路积累的成果。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是在福建省原有发展战略,尤其是在海峡西岸繁荣带战略基础上提出的,它既是原有战略的继续,又是原有战略的升华。这个概念在2004年1月初举行的福建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首次被完整、公开地提出。2006年两会期间,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字样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中,计划通过10年~15年的努力,海峡西岸将形成规模产业群、港口群、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发达区域,成为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范围涵盖台湾海峡西岸,包括浙江南部、广东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区衔接,依托沿海核心区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汕头五大中心城市及其以五大中心城市为中心所形成的经济圈构筑,地域分工明确、市场体系统一、经济联系紧密的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经济综合体,它是一个不同于行政区划的具有地缘经济利益的区域经济共同体,它面对台湾,毗邻台湾海峡,地处海峡西岸,是一个肩任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历史使命的特殊地域经济综合体,因此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截止目前海峡西岸经济区扩张,包括福建周边的浙江温州、丽水、衢州、金华、台州;江西上饶、鹰潭、抚州、赣州;广东梅州、潮州、汕头、汕尾、揭阳以及福建福州、厦门、泉州、漳州、龙岩、莆田、三明、南平、宁德共计23市。 自从互联网在全球“撒”开之后,传统媒体难以避免地很快融入到这股来势迅猛的信息浪潮之中。在这一前提之下,文学的融入也变得理所当然。回顾人类文学艺术发展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它的每一次进步,总是和媒体的进步联系在一起的,而每次文学的革命首先总是从传播手段的革命开始。毋庸置疑,网络是技术的产物,技术和文学的联姻产生了网络文学,可以说网络文学在目前是最具技术性,也是最具科技含量的文学样式。国际互联网的产生使得传播渠道四通八达,极大地刺激了个体写作力的增长,网络文学的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是其必然结果。网络的超文本视窗不仅可以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结合起来达成视听美感和审美通感,还能借助图形界面或标识语言,将丰富的文本系统资源以层次或链接方式包装起来,以“超文本”的形式存在及显现。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形式的出现时,它的前驱力是巨大的,也必然会受到青年的欢迎和喜爱。
时代已经提出了召唤。为配合海峡西岸文化大繁荣大发展需要,2005年10月,在闽南侨乡——泉州,以王朝晖、陈伟泉、黄志锋为首的一批青年文友毅然创办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西海岸文学论坛。此举不仅为海峡西岸的网络文学的发展注入一股新的活力,也为泉州侨乡文学的发展与繁荣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五年来,西海岸文学论坛根植泉州,立足海西,面向全中国,迅速团结了一大批以网络新媒介的文学新军和作家写手,他们或聚集在西海岸文学论坛,或以各自的网上空间博客为平台,以自己独特的人文视野和艺术秉性,续写着自己的青春与故事,也为海西文学的蓬勃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力量。 西海岸文学这五年来的发展,虽然经历了许许多多事件,数次面临溃散的边缘,但庆幸的是,每一个西海岸人都不曾放弃,每一个西海岸人都还在为她艰辛地付出着。如今的她已发展成为集“一坛一报一家园”为一体的可喜局面,西海岸文学以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魅力情怀,依然坚挺在侨乡文学的大地上。
西海岸文学论坛:挺住意味着一切
这是一个多种传媒极度发达的时代,技术的发展为文学传播提供了更多的途径,网络文学就是一个例子。如今互联网正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成为我们工作、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西海岸文学论坛这五年来的发展与成长,是积极遵循着网络规则与游戏的一份子,是侨乡文学在相对萧条(特别是在网络新媒介的应用上)的境况下而成长起来的一个新平台。正因为心中存念着一片圣洁与期盼,西海岸文学论坛这五年的发展走得相对艰辛,我想没有一句话会比这句更合适——“挺住意味着一切”。的确,对于一个纯民间的网络文学论坛而言,能够坚持五年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五年的历炼足够能使一个人瞬间成熟,更何况是一个团队。西海岸文学论坛的五年,就是在诸多这样的是非与喧哗的狭缝中坚挺过来的,她是那么的寂静,又是那么的温情。这五年来,见证了太多的网站起起落落、灰飞烟灭,而西海岸的“坚持”让我们感到作为文学团体的厚重和可贵,这就好如我们在各自的创作中,每一个个体的写作都是那么地孤独与艰难。五年了,西海岸文学论坛早已成长为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社会人,她独特的海岸精神已经绽放出独特而开阔的情怀,这情怀,这涛声,这沙滩,这恬静……每一个西海岸人已然再熟悉不过了。
在这里,我们再去探讨西海岸文学论坛这五年来所取的成就及所组织的各式各样的文学采风、文学讲座、网络征文等活动显然没有太多必要,对于一段过去的历史,重复其实是没有必要的,不如让我们怀着一颗虔诚的文学之心去多抒写各自精彩的人生来得更有意义些。
西海岸文学报:侨乡民间文事的忠实记录着
文学的本质转型从来都不是一厢情愿和孤立的,她与经济社会的变革有着紧密的联系。《西海岸文学报》作为记录泉州文艺诗事的重要民间报刊之一,在意识形态方面,三年来以自己独立的秉性,自觉参与并详实记录着发生在海西大地特别是侨乡泉州的大小文艺事件,力求以真实的事件、优秀的作品最大化呈现侨乡文艺工作者在建设与繁荣家乡文化的景象与心声。三年10期的《西海岸文学报》,虽然并没有呈现出太多的份量,但作为青年文友额外的一个网络作品发表阵地,《西海岸文学报》以自己独立的立场,在泉州不多的文艺刊物中独树一帜。无论从卷首语还是大事记,从栏目策划编辑还是平面视觉设计,西海岸的同仁们都在力求着给文友留下更深的印象,力求着不仅能呈现出一份较有可读性的文学报刊,更是一份较有纪念性的史料报纸。
泉州市作家协会青年创作委员会:打开新的天窗
泉州市作家协会青年创作委员会(简称“青创会”)创立于2008年6月,是以西海岸文学论坛为主要阵地,以“弘扬泉州精神,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品牌为己任;以时代使命感,打造一支精锐的侨乡文学新军,以促进泉州青年文学能更快、更好、更多地走向全国”为目标,广泛团结活跃于泉州本土地区的广大文学青年,并积极寻求与福建省通俗文艺研究会、泉州市诚信促进会、爱心公益协会、南安市作家协会、永春县作家协会、鲤城区作家协会、丰泽区作家协会、晋江市青年文学协会、晋江市蓝鲸诗社、泉港区诗歌协会等众多大泉州文艺机构之间的相互融合与促进。两年多来,青创会举行了一个又一个大型的文学交流活动,青创会的成员们也创作出了一部又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她的出现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侨乡青年文学的天窗一样,不仅为广大文学青年带来一个新的平台家园,也为泉州侨乡文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如果说第一个五年的坚持,是对西海岸生存能力的检验,那么下一个五年,则是对西海岸发展能力的检验。面对商业的繁荣、社会的浮燥和文学的寂静,我们要如何去正确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这对西海岸在下一个五年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静下心来回响,我们有很多梦想尚待实现,有很多事还没真正去做,有很多想法还被遗忘在成堆的杂事缝隙里。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们的心中尚存着不灭的诗之火焰、文之信仰、生之图腾。五年来,虽然过得很寂静,但我们力求使每一个走进西海岸的人,都将感受到她独特的情怀与魅力;力求每一个从西海岸走出的人,也将因着自己更大的成绩而更爱这一方水域。下一个五年,我们力求对西海岸文学平台做一次全方面的升级与改造;下一个五年,我们将成立专业的文化创意机构全力打造“西海岸文化”品牌;下一个五年,我们将迈出侨乡泉州,真正融入整个海峡西岸文化共荣圈;下一个五年,我们将力使每一个烙有“西海岸”印迹的伙伴,都将因着这一份美丽的际遇而收获更多财富……下一个五年,我们将力求让西海岸的个性更加真实一点,让西海岸的定位更加准确一点,让西海岸的胸怀更加宽广一点,让西海岸的成长环境更加成熟一点,更加有保障一点!我们渴望着在下一个五年过后,在西海岸文学成立十周年的时候,我们大家都能同唱起一首旋律优美、歌词动听的歌——《西海岸之歌》。在那时,我们就能聆听到最自由的潮声,最豪迈的情怀,最真挚的友谊,最厚重的成绩……我们就能充分地享受到彼此带来的快乐和祝福。这一直是我们的一个期望——一个可爱的文艺作业团队,一片美丽祥和的文学净土,一个富有高增长价值的新文化品牌!
2015年,西海岸文学十周年,我渴望着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将能因着你的到来而变得更加富饶,更加令人尊敬!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