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自传》—一本值得反复斟酌的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8
《富兰克林自传》-一本值得反复斟酌的书

文/雨晴

图片

名人的成功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名人的奋斗史一向是凡人的教科书,《富兰克林自传》就是这样一本充满坎坷的人生经历,更是一本堪比《圣经》的宝藏。

它是一本富兰克林自己写的人生自传。

1 富兰克林是谁

本杰明·富兰克林,生于1706年,卒于1790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美国政治家、物理学家、共济会会员,大陆会议代表及《独立宣言》起草和签署人之一,美国制宪会议代表及《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签署人之一 ,美国开国元勋之一  。

同时也是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及发明家。他是美国独立战争时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参与了多项重要文件的草拟,并曾出任美国驻法国大使,成功取得法国支持美国独立。

进行过多项关于电的实验,并且发明了避雷针,最早提出电荷守恒定律。他还发明了双焦点眼镜,蛙鞋等等。本杰明·富兰克林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他曾是美国首位邮政局长。

法国经济学家杜尔哥评价富兰克林:“他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从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权。”

本杰明·富兰克林被美国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6名。

以上是百度上对于富兰克林对人类的贡献说明。本来想选一些出来,但是发现他是一个神一样存在的人物,每一句话的背后都有着不可言说的艰辛与功劳。

他的经历与美利坚民族的成长过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书中的第一部分,是富兰克林的创业经历,从出生到成为富人,创办印刷厂,他以给儿子写信的方式轻描淡写的描述了自己的成长、奋斗和创业史.

他更是敢于“亮丑”,一一述说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对儿子简述,简单之中充满了人生哲理。

两封信,看似简单,实则交代了他写自传的原因;

第二部分告诉读者一个方法,即著名的富兰克林自律十三条;第三部分是对于社会的贡献:建立消防队、建教堂、成立费城大学等以及帮助美国成长的过程中的一件件事情以及他的不畏权势,不因利导的精神。

致富之路借用一个老人的口吻介绍了他的另一本书《穷查理年鉴》中的经典。

图片

2 富兰克林成长中的错误

富兰克林是家里十三个孩子中一个,是最小的一个儿子。在文法学校虽然上了不到一年,但在此期间从班级里的中等生一步一步上升到尖子生。

他遇到难关时,当仁不让,一般都是孩子王。这成就了他后来的一些伟大成就。

十二岁时,与哥哥签了契约,在哥哥手下当学徒。十六岁时,开始吃素,利用吃饭时间学习,从而知道饮食节制可以使人头脑更清楚,领悟更敏捷。

在十七岁的时候,没有带任何人的推荐信,也没有一个认识的人,更是囊中羞涩,但义无反顾的离家出走了。

他的成长中有几个错误:

他的第一个错误就是与哥哥有关,在与哥哥的相处中充满了冲突,但在哥哥的报社遇到困难时,迎难而上,哥哥的烈性子让他动不动就对富兰克林拳脚相加,但是哥哥心眼并不坏,后来富兰克林反思到也许是自己太不懂规矩,太爱惹事了。

第二个错误与诚信有关,帮哥哥的朋友费农保管一笔钱,但是却私自动用了。这是他一生中最早犯的大错之一。后来他一有能力,立马还清。这就告诫我们,在人生中,犯错并不可怕,但需要记得去弥补,在工作和生活中,欠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这是你做人诚信的来源。

他的第三个错误是与一个不断借他钱的朋友有关,朋友跑路了,托他帮忙照顾妻子,而富兰克林却企图与朋友之妻卿卿我我,动手动脚,因此丢掉一个朋友,但富兰克林反而觉得甩掉了一个包袱。

这里不对富兰克林的行为做批判,毕竟年少,但他敢于向儿子说这段经历,不得不让我们佩服。至于他因此丢掉这个朋友,反而是幸事,在很多时候告诫我们:朋友是应该有选择性的,不必费心的去经营每一个与你认识的人的友谊,或许有些是你成长的绊脚石也说不定。

第四个错误恐怕就是与里德小姐的爱情了,互相爱慕,并有海誓山盟,但去英国后只写了一封信说暂时回不来,迫使里德小姐有了一段不幸的婚姻。庆幸的是,在里德小姐的丈夫不知去向之后,富兰克林一如反顾的娶了里德小姐。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富兰克林写到:“她是个贤内助,照看店面,帮了我不少忙,我们齐心协力,事业兴旺,互相努力,让对方幸福。这样我算尽力改正了那个重大的错误。”

富兰克林的四个错误,有对哥哥的愧疚,对诚信的悔悟,对朋友的选择,对爱情的处理,让我们从他的错误中领悟到人生中一些宝贵的经验,比如说敢于认错,敢于补错;认识到在弥补错误的过程中,成长的可能更快。

图片

3 富兰克林成长给我的启示

对于吃饭和助人,他说:摆在面前的无论是佳肴还是糟糠,都无所谓;如果吃饭才一两个钟头,他是不知道自己吃了什么的。

这让我想到了,在生活中,要学会吃饭时好好吃饭,睡觉时好好睡觉。这也是当代冥想给我们的最大指引,在一呼一吸中感受身体的变化,感受灵魂的成长,珍惜眼前的一切,用心生活,会感受到幸福的时光。

正如富兰克林在自传中说的:“人的幸福,因撞到千载难逢的大运而得者为数寥寥,由日积月累的小惠而生者比比皆是。”

其实助人也是同样的道理,不一定要做大事,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比如教会一个穷小伙如何刮脸,怎样保养剃刀,也许你对他一生的快乐所做的贡献胜于给他一千几尼。

就好比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又如:“劝善并不教导和指明方法,而是像使徒行传里的口头善人一样,不是给缺衣少食者指明怎样或者何处可以得到衣食,而只是一味地劝导他们要吃饱穿暖。”教会他一种本领远远比给一笔钱更能让对方快乐,更有意义。

对于反思,他是这么说的:“要使这种反思尽可能的经久不衰,那就是诉诸笔墨。”文字是最经久不衰的东西,经典为何称为经典,就是因为文字的代代相传。

反思也一样,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当心情不好时,就去写文,用文字进行自己和自己的对话,在第一个输出和最后一个字输出时,你的心情可能是截然相反的,而写的这个过程中,你就已经进行了反思,而且这种反思往往比凭空想象要深刻的多。

对于虚荣,“人大多是不喜欢他人爱慕虚荣,而自己的那颗虚荣心再大也安之若素,然而我无论在哪里遇到虚荣,总是以礼相待,因为我相信,虚荣对于爱慕者也好,对于他周围的人也好,往往都是有益无害的。”

虚荣并不是一件坏事,承认虚荣,用好虚荣,让虚荣成为你前进的动力,看它积极的方面不失为一种绝佳的方法。

对于写作交谈,选几篇文章,写出每个句子的要旨,试着用到手的贴切的字眼详尽的表达每个要旨,争取像原来表现的一样充分,从而再现原文。

他知道读书可以改变一个城镇或者地区的人的教养,使他们头脑更灵光。他建立的“共图社”,每三个月提交一篇自己写的论文当众宣读。

宣读后的一个礼拜讨论,这就逼着成员围绕不同的题目聚精会神的读书,这样才能在发言时刻切中理,以便养成交谈的习惯。

在交谈中,富兰克林也有自己的见解,他说交谈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信息或者获取信息,使人心悦或者使人信服,因此善意明达之人不要用武断自负的方式说话而是行善的力量减弱。

在共图社中,富兰克林与同行之间的交流更是充满了戏剧性。让我们知道,很多时候不要用有色眼光看人,对一个人或者他的作品的评价要客观,不带主观主义色彩。

富兰克林更是教导我们,在与他人意见不同时,不立马挑明,一开始解说他在某种情况下可能是对的,然后再说出自己的观点。

善意的交谈才可能达到我们的目的,就如我们的线下读书会,大家可以自由的发表言论,不批评,不指责,这样读书会才更有可能持久。当然富兰克林的这种共读方法也是当下读书会可借鉴的一种好方法。

图片

4 富兰克林的自律十三法则

大原则是“多设名目,少附概念。”这些美德名目及其规诫如下:

一、节制

饭不可吃胀。酒不可喝高。

二、缄默

于人于己不利的话不谈。避免碎语闲言。

三、秩序

放东西各归其位,办事情各按其时。

四、决心

决心去做该做的事情,做就做到心想事成。

五、节俭

不花于己于人没有好处的闲钱,杜绝浪费。

六、勤奋

珍惜时光。手里总忙有益之事。剪除一切无畏之举。

七、诚信

不害人,不欺诈。思想坦荡,公正;说话实事求是。

八、正义

不损人利己,伤天害理的行为永不沾边,利功利民的应尽义务切勿放手。

九、中庸

避免走极端。忍让化冤仇。

十、清洁

身体、衣着、居所,不许不干不净。

十一、平静

不可为小事、常事或难免之事搅乱了方寸。

十二、贞洁

少行房事,除非为了身体健康或传宗接代;千万不可搞得头脑昏沉,身体虚弱,或者伤害自己或他人的平静或声誉。

十三、谦卑

效法耶稣和苏格拉底。

富兰克林要求我们:以上美德养成习惯,但并非全面开花,应一次专注于一项,等完全熟练掌握一项,再试下一项。

富兰克林建议节制先行,因为它有助于头脑冷静,思维清晰;之后是缄默、秩序,再是决心,决心会使人坚定不移的努力获取随后的所有美德;

节俭和勤奋可以获得独立和富裕,这样更容易实施诚信和正义,并且每日自查,自查表如下图所示,这其实就像一个人给花园锄草,他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的莠草铲尽锄绝,只能一次锄一块。

图片

图片

这让我想起来之前看的《不抱怨的世界》,从而践行21天不抱怨计划,真正实施起来是很困难的,手环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掉了,富兰克林能做到可见他自律到什么程度,而自己的自律确实需要反思。

什么是自律呢?不是收拾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工作,而是富兰克林这种,方方面面美德的培养,让我对自律有了新的认识。

  5 富兰克林身上其它的闪光点

他能屈能伸,对于恶势力,选择妥协,因为他相信,跟自己必须朝夕相处的人交恶是愚蠢透顶的。

他人对富兰克林勤奋的描述:“我离开俱乐部回家时,他还在干活呢;他的邻居没有起床,他又在工作了。”不久就有人帮他,这让我想到了“人必自助而后天助”。富兰克林说这段是想让子孙后代看到他有利的效果时,从而重视“勤奋”这项美德。

在富兰克林拉赞助时,他提倡发起人要低调,尤其是在你还需要伙伴的有用的计划时,成全他人更易成事。牺牲眼下的一些虚荣,往后会得到厚厚的回报。

当有人对富兰克林的实验结果进行反驳时,富兰克林并没有争辩,他反而在公众事务之余下功夫做做新的实验,他认为耗时间对已经做过的实验瞎争论是不明智的选择。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不争即是赢”

富兰克林在自传中还告诉我们:维持一个人的生命和健康需要的收入微乎其微,大体是这个样子的:房间十分干净,没有什么家具,只有一块垫子,一张桌子,上面摆着一个十字架和一本书,有一把椅子,壁炉上是一幅画。生活其实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

富兰克林患胸膜炎开始康复时,他反而又有点失望,有些遗憾,因为康复之后又要干一些无趣的营生了。这就跟我们有时候生病一样,有正大光明的理由不去做一些事情,看似简单的话语,却道尽人性中的一些本质。

图片

6 整本书的写作风格

他没有用特别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朴实亲切的语言摆事实,用幽默风趣的口气讲道理。看似轻描淡写的叙述自己的错误,自己的成长经历,自己在政治上所做的贡献,实则以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让读者细细品悟。

他是朋友眼中的古道热肠,乐善好施,但他在书中并没有这么写,而是对他做的每一件事情,细细叙述,看似平凡,却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

文中有些句子,他没有给详尽的解释,却让人思绪万千,比如:

眼眶子小了,小蛇也看上去像大蟒。

有时候,一个钱少时比钱多时出手更大方,也许是怕被人小瞧的缘故吧!

犹如一个人在雾天行路,他看见走在他身前身后一定距离的人,都裹在雾里,左右两边田野里的人也如此;但他眼前的人个个清晰可辨。其实他在别人眼里也同样罩在雾里。

捕鱼是一种无因的谋杀,因为鱼没有造成也无法造成任何伤害,可以让人名正言顺的屠杀它们。做一个理性的动物倒是一件十分方便的事,因为人想做一件事,它总能使人找出一个或造出一个理由来。

一个人无论才能多高,如果缺德,就不配称为一个有见识的人。

谁若一次施恩与你,必将二次施恩与你,其乐意之情为受恩于你者所不及也。冤仇宜解不宜结,冤冤相报弊无穷

喝下肚的酒越多,放出口的恳求和许诺也越多。

……

当然还有其它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道理:

人际关系中的真实、诚信、正直对于人生的幸福至关重要。

一个能力尚可的人可以在人类中促进大变革,成就大事业,只要他首先制定一个好计划,然后剪除一切娱乐活动或者其它分心旁骛的事务,把推行这一计划当作他唯一的研究和事业。

爱争长论短的、反驳辩难的人做事一般都不走运,或许有时候他们会获得胜利,但是永远得不到友善,而友善显然对他们更有益处。

人和人之间有天壤之别,年长难保事事谨慎,年幼未必处处唐突。

其实富兰克林自传所讲述的道理远远不止这些,由于自己对政治不感冒,因此政治部分感悟不多,期待第二次阅读时对政治上有更深的理解,相信会有更多的收获。

不过由此我明白一个道理,只有你自己足够强大,你才能在这个世界发挥更大的价值,比如改变一项制度,帮助更多的人生活的更好。

就如地球妈妈联合会的宗旨一样:让人类为地球带来可持续的环境发展、精神的富足、以及公正的社会制度。

再次重申《富兰克林自传》绝对值得阅读,而且是反复阅读。

作者简介:雨晴,生活在南方的北方女子,有女汉子的性格,也有南方女子的细腻。爱好写作的工科女;热爱环保公益的志愿者,爱好阅读、朗读的性情女子。微信ID:tingting-860310.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下图公众号。每周更文1-2篇,其余时间更新每日读书笔记,说不定那句话就触动你的心灵呢?

图片

PS:今天年三十,早上先生做了老家的炸鸡蛋,此刻我在对早上起来敲完的文字做排版,张先生一边陪闺女玩,一边看电视,时不时的惹闺女生气,我警告张先生,如果再不专心,我要给闺女支招了,张先生赶紧朝我拜拜手,哈哈,完胜,其实我的招很简单,就是闺女关掉电视就好了。

哈哈,或许这就是生活最好的状态,我再敲打文字,先生再陪闺女玩游戏
相似回答